书城管理商帮传奇(第二部)——徽商沉浮
8256200000033

第33章 穷奢极欲下的自卑与惶恐

胡雪岩依附于左宗棠发家之后,生活越发奢侈,某些行为几近疯狂。然而在此背后,则渗透着刻骨铭心的自卑与惶恐。

胡雪岩的豪宅号称“芝园”,修建在杭州元宝街(河坊街),占地面积超过了1300平方米,里面布满了雕梁画栋、奇山异石,其中有一座假山,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此外,修建房间的用料,大都是紫檀、楠木等上等木材。为了修建这所宅邸,胡雪岩花费了十万两白银。

芝园的设计者,都是胡雪岩不惜重金从京城请来的名家,并请风水先生进行指点,以求福泽后世。芝园不但突出了江南园林的秀丽旖旎,而且颇具皇家宫廷的“王者风范”。其主楼号称“百狮楼”,二楼的栏杆上,用楠木雕刻着上百头虎虎生威的雄狮。

芝园里挂满了“贵人”的匾额,其中最显眼的,是同治皇帝的御书“勉善成荣”。同治皇帝终其一生都没有实权,他的御书,自然是奉了慈禧太后的懿旨。

此后的胡庆余堂,甚至使用了皇家翻修圆明园的木料,其奢华的程度,较芝园犹有过之。关于胡庆余堂的建立,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据说,胡雪岩的一个姨太太病了,四处求医问药,有些人传来风言风语,说:“既然胡雪岩这么能耐,为什么不能自己把姨太太的病治好呢?”胡雪岩听闻此事,带着“斗气”的心态,创办了胡庆余堂,并且不惜血本,一定要让胡庆余堂名扬天下。

胡雪岩不但在修建豪宅和商号时挥霍无度,而且私生活足以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他先后娶了12位姨太太,加上原配总共13个老婆。

古往今来,凡是“包二奶”之辈,家庭危机几乎无可避免,胡雪岩自然也“在劫难逃”,何况他的“二奶”已经突破了两位数。

起先,胡雪岩把这些姨太太,分别包养在不同的地方。而且,他的姨太太多为“女强人”,可以帮助胡雪岩打理一方的商务。例如,胡雪岩在做药材生意的时候,就会“偏巧”地娶到一位年轻貌美,而且精通药材生意的姨太太,作为他在某个市场区域的全权负责人。这些姨太太,基本都是胡雪岩在各个市场区域的“执行董事”。

后来,胡雪岩的母亲金氏偶然获悉此事,觉得让这些女孩子各自分居一方良心有愧,于是自作主张,派人把这些姨太太全都接到了芝园。当时,胡雪岩正在上海办事,对老母金氏的举动全然不知。等到胡雪岩办完事回到家中,瞠目结舌地发现,她的原配夫人和这些姨太太,早已整日明争暗斗乱成一团,家中再无宁日。

这些姨太太,想必当初都听惯了胡雪岩“我只爱你一个人”之类的甜言蜜语,此刻一旦面对真相,其心情可想而知。而暗中最为伤心的,则是胡雪岩的原配夫人程氏。事已至此,胡雪岩虽然极度郁闷,却也不敢对老母的主张提出反对,只好再斥巨资,在豪宅内修筑了一座“十三楼”,安顿他的十三位夫人。但从此之后,有些精通商务的姨太太,再也不肯为胡雪岩出一个好主意,相反,彼此之间颇多龃龉,甚至公开吵闹。她们已经看透,自己不过是“胡老板”算盘里的一颗小珠子,任由他随意拨弄。

日后胡雪岩家境衰败,一些姨太太在分得胡雪岩财产之后,便毫无挂念地离去,还有一些已经消磨掉了自力更生的骨气,全然彷徨无计。只有一位姨太太——有人说是罗四太太,也有人说是九姨太——在安顿好胡雪岩后事的第二天,上吊殉死。一段令人唏嘘的情缘,来也荒唐,去也荒唐。

胡雪岩在官府面前不得不卑躬屈膝、诚惶诚恐,但他往往以某些接近变态的行为,来求得心理平衡。例如,他时常与原配夫人程氏坐在观戏台上,在地面上画一个巨大的棋盘,让姨太太和众多仆人身穿绣着“车”、“马”、“炮”等字样的背心,胡雪岩与大太太对弈,这些“棋子”则根据指令,跑到棋盘的相应位置。他似乎想要以此表明,自己可以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像棋子一样肆意驱使;然而,他可曾想到,在朝廷的棋盘上,他自己也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卒?

一些史学家认为,胡雪岩奢侈、荒唐的私生活,未尝没有“演戏”的成分,以此做给朝廷大员们看,表明他只是个庸俗的商人,毫无政治野心,纵然得到了朝廷的种种封赏,也不会对任何人的仕途形成威胁。

而且,胡雪岩虽然风流成性,但为了结交官府,多次忍痛割爱,将自己的宠姬当做礼物送给很多高官。左宗棠一生光明磊落,自然不会和胡雪岩搞“权色交易”,但是,像左宗棠这样的君子,晚清官场中能有几人?

早在胡雪岩当上阜康钱庄的掌柜后不久,就染上了寻花问柳的恶习。他爱上了一个名叫芸香的青楼女子,并出钱为她赎身。两三年后,他得知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连忙带着芸香一起去道贺。酒席间,王有龄总是偷看年轻貌美的芸香,胡雪岩察觉此事后,立刻强作笑颜,并“慷慨”地把芸香送给了王有龄。此后,王有龄越发觉得自己亏欠胡雪岩的人情,处处为胡雪岩的“擦边球”开绿灯。

至于芸香在那一刻的感受,史书中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那一年胡雪岩三十出头,风华正茂、一表人才,而王有龄长胡雪岩13岁,已经胡子老长。几年后杭州被攻破,王有龄上吊自杀,芸香是否安然逃生,还能不能再嫁出去,之后的日子可得如何,历史只留下了一片空白。

在与朝廷大员“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胡雪岩表面看来风光无限,实则没有半点做人的尊严,连他最心爱的人,都可以随时当做交易的筹码。

即使在“贫贱之交”王有龄巡抚面前,他依然动辄下跪,唯恐一语不慎便身遭不测。当年左宗棠也是幕僚出身,无论他的上司是张亮基、骆秉章还是曾国藩,左宗棠都不卑不亢、公事公办,为此险遭横祸,他一生都没有丧失最基本的尊严。“老佛爷”将曾文正公(曾国藩)和李鸿章当做哈巴狗一样的奴才,吆三喝四地百般刁难,却对可杀不可辱的左宗棠颇有几分忌惮。左宗棠的这种骨气,正是胡雪岩最为欠缺的,这也许是商人“但求利润,不择手段”的本性使然。

此外,胡雪岩深恐某些朝廷要员忌恨自己,对自己暗下毒手,因此不断通过左宗棠的关系,向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乞求黄马褂之类的恩赏。更微妙的是,胡雪岩只有在每年正月初五宴请宾客时,才身穿黄马褂“亮相”。面对高朋满座的贵宾,他既要表明自己有“御赐”的特殊关系,又不敢在平日过于张扬,深恐遭到小人的打击报复。

显而易见,胡雪岩在内心深处,充满了自卑与惶恐,家财万贯与穷奢极侈,并没有让这位红顶商人真正感受到“顶天立地做人”的尊严。真正的商道,核心是“公平竞争”与“契约自由”,但胡雪岩的红顶子和黄马褂,只能表明他是一条依附于朝廷的寄生虫,他借助官场之力对市场的垄断,正是对商道最彻底的背叛。所谓的“官商”,也可以被解读为“官不官,商不商”,无论在哪一个领域,他都是个“畸形儿”。

在胡雪岩飞黄腾达的日子里,他的老母金氏,整日为儿子吃斋念佛,在这位老人心中,或许早就料到了胡雪岩不祥的结局。她宁愿跟儿子一起做平头百姓,做小本生意挣辛苦钱,一辈子过粗茶淡饭的安稳日子,也不愿做什么“诰命夫人”,在“伴君如伴虎”的风险下享受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