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功能的含义
家庭功能是由性生活与生育功能、经济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精神生活功能五个基本方面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当这个功能有机体内部不均衡时,就必然会导致家庭功能的失灵。特别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则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影响到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形成,为未成年人犯罪埋下了隐患。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家庭成员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许多家长眼中,家庭教育仅被狭隘地理解为智育,这使得家庭教育的功能大大缩小,尤其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德育职能的逐渐弱化,逐渐被智育和其他一些功利性较强的教育职能所代替,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但对子女的兴趣、道德品质却不清楚、不了解或者没有注意。这种局面的出现导致孩子人格的严重缺失,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对孩子的影响及其对策
(一)厌学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导致孩子厌学的家庭因素有以下四个:
1.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
对孩子要求过高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心里惶恐不安,担心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来强迫孩子达到要求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
2.要求过低或放纵孩子
有的父母想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终日忙碌于工作之中,忽视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变化,对儿童的要求过低。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3.家庭环境的不和谐
在一个争吵不断的家庭环境中,焦虑的孩子难以喜欢学校的学习生活。同时,倘若孩子在学校遭遇一些挫折没能够得到父母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就会陷入学习的困境中难以解脱。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正确、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能力、责任感、健全人格等教育都极度缺乏。
4.恶劣的学习环境
恶劣的学习环境表现为父母不爱学习、学习条件太差、学校和社会风气不好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充当好的模范,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爱上学习。
以下是家长解决孩子厌学问题的措施:
1.给孩子在学习中找一个适当的定位
不能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习置之不理。主动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鼓励孩子积极向上。
2.构建和谐家庭,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要让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夫妻两人应该互相理解,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3.父母应该充当孩子的家庭教师,做一个好的学习模范
在给孩子辅导功课时要有耐心,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敷衍了事,用心去启发孩子的思路。
4.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对孩子的厌学情绪要予以疏导
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的信心,小孩子没有过多的自我意识,如同一张白纸,你给他描绘上什么颜色,他就会是什么颜色,所以对于孩子我们要多鼓励、多表扬,这样就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早恋
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在中国,“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经过20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青少年早恋的现象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青少年早恋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敏感的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之间的交往,在同学或朋友的交往中很容易产生对个别异性的朦胧的依恋,逐渐发展为一对一的交往行动,就是我们所说的早恋。
2.家庭及学校对于青春期教育的缺乏
青少年对于自身以及异性身心上发展的知识不了解,很容易误以为友情是爱情,把朦胧的好感当成对异性的爱,再加上一些客观条件的激发,青少年就很容易产生早恋行为。
3.青少年独立意识的作用
有些青少年盲目地模仿成人的行为,比如恋爱、抽烟,以为这些行为就可以代表自己成熟,是很片面的。
4.社会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商业社会的发展,一些商家唯利是图,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淫秽录像以及黄色网页流入市场,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5.家庭缺乏对孩子青春期的指引
青少年早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就会去寻找爱情的慰藉;父母在孩子面前过分地亲昵;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性知识教育,使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不加以指导,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疏导。
处于早恋之中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反常现象。比如,上课分心走神、精神恍惚,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起伏大,心神不宁;开始注意打扮,突然大手大脚花钱,善于在某个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突然有人寄信、打电话来,但寄信人、打电话人不留地址、姓名;经常与某一异性交往,甚至发生各种越轨行为。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早恋呢?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这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信赖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处理好心理和感情上出现的问题,使孩子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动。
在对待青春期少男少女早恋的问题上,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恋的预防针。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现象时,不要过分紧张,千万不要因此而限制孩子的行为。尽量引导将孩子这种喜欢保持在友谊的层面,不能发展成为早恋。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如果因为一些青春期的懵懂心理而荒废自己的学业是非常可惜的。
(2)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家长绝对不能把事情闹大,弄得满城风雨。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从旁加以引导。当孩子陷入爱情的漩涡时,会受到外界强烈的反对,面对种种压力,如果父母不做好引导工作,反而给他们施加压力,很容易导致他们发生过激的行为。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教孩子自尊自爱,区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适当地向孩子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责任,使孩子对恋爱、婚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面对孩子的早恋问题,家长的教育不能太过激烈,又要有一定的严肃态度,不能一味地埋怨、责备,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泥淖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爱心的,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去解决问题。
(3)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平时要对孩子多留意观察,多和孩子谈心,预防早恋的发生。
(4)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加强情感交流。很多青少年发生早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灵的空缺。对于爱的渴求,是每一个人生命的本能,因此父母平时应该多主动关心孩子,多陪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或者旅游。
(三)吸毒
1.青少年吸毒现状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国内毒品问题不断发展蔓延。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青少年吸毒问题越来越严重。据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在这三年的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吸毒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3%、70.4%、69.3%。可见青少年吸毒者所占比例居高,吸毒现象严重。
为什么青少年吸毒者的人数如此之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青少年吸毒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主观方面,青少年对毒品缺乏正确的认识。青少年因为心理发育不成熟,头脑比较简单,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比较差。因此,有些青少年由于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知识的认识,导致判断失误而发生盲目吸毒。有关调查显示,有70%的青少年吸毒者是在对毒品无知的情况下吸食毒品的。
(2)好奇心的驱使,以为尝试一下不会上瘾。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尚未形成,对于任何事物都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感到奇妙,不知道毒品有多可怕,结果很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沾染上了毒瘾。
(3)迷恋于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容易误交损友。青少年缺乏辨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极易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而且在交往中称兄道弟,盲目的从众心理和刻意的模仿心理极强。在这些心理的驱动下,他们看到自己的同班同学吸毒,往往自己也会跟着吸,以显示自己属于这个集体中的一员。
(4)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人生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育成长。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的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在有问题的家庭中,青少年正是学他们吸毒的父母的样子,而开始接触毒品并吸毒的。此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等,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
2.如何预防孩子沾染毒品
(1)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拒绝毒品的宣传工作,增加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使其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危害的严重性。
(2)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首先应自己远离毒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其次,尽可能地教给青少年一些毒品知识,使他们更早地对毒品有一些了解,打下预防的基础。
(3)父母双方应和睦相处,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父母应该严格、科学地管理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不让他们接触社会上的不良东西,不让他们进入迪厅、舞厅、酒吧等成年人活动场所。
(四)网瘾
1.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当父母觉得孩子迷恋于网络,行为异常的时候,你怎么能够判断孩子是否网络成瘾了呢?以下就是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五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五条内至少符合一条:
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②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③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④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如娱乐或社交活动;
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2.如何解决孩子网络成瘾
(1)平等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孩子上网成瘾,主要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很多家长诉苦道:“大道理、小道理都讲了,各种方法用尽,软硬兼施,就是不起作用。孩子疯狂地上网玩游戏,不学习、不吃饭、逃学,有时三更半夜跑去网吧。真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这还是因为没有把道理给孩子说透彻。其实天下的道理说到底都很简单,但如何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就大有学问了。应该理性、平等、友好地和孩子对话。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太高,没有倾听他们的心声,使他们有话却不敢说。家长可以尝试设立一个教育底线。比如,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上网时间段,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完成学习任务,在管理孩子上网时,家长应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爱好,跟他们一起聊聊网上的轻松话题,积极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帮助孩子成长。
(2)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不应采取放任或暴怒的极端方法,而应以包容、客观的态度,从自身的行为开始做检讨,找出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对症下药。家长可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他们对上网的兴趣转移到生活和学习中来。
(3)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积极和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不要急切地逼着孩子迅速扭转,而应给他们一个自我觉悟和转变的时间。同时,迷恋上网的孩子通常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愿与人交流、对网络以外的事物反应冷淡、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家长可让孩子参加一些集体的课外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的生活中,让他们在无法接触网络的环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与人交流,使孩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摆脱出来。
(五)暴力
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和睦关系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母亲给子女更多的的生活上的关怀、情感上的慰藉;父亲则较多地培养子女独立勇敢的精神,提高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和独立性。但是近年来我国单亲家庭率一直持续上升,尤其因婚姻破裂而致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为这类家庭青少年子女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是现阶段青少年暴力犯罪中单亲家庭率一直较高的原因。据调查,青少年暴力犯罪者有48%来自单亲家庭。
如何解决孩子的暴力问题?
(1)家长不能因爱而溺爱、放纵子女,更不能动辄以暴力解决问题。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针对性教育方式。家庭暴力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养成暴力的倾向。
(2)父母必须加强与子女的思想语言沟通。青春期的子女逆反心理增强,独立的个体意识逐步确立,两代人之间很容易形成代沟,感情上有隔阂,有的父母与子女感情破裂到严重对立的程度。
(3)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不良思想及行为要加以纠正,尤其是带有极端的反社会思想与暴力倾向行为。
(4)家长要引导子女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让孩子学会正确调节愤怒、厌世、报复等消极情绪或心理,父母应着重提高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学会调节消极情绪,而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解决青少年暴力的问题,不仅有利于维持家庭关系的和睦,而且还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安定。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好榜样,用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家庭矛盾和问题。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给予适当的指引,使青少年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青少年犯罪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未成年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切、接触多,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家庭教育是使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上,家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经济急剧转变,家庭也面对相应的压力和考验,家庭教育缺陷也日益增加,极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1.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有资料表明,大部分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使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或暴力对抗,或悲观厌世,对他人和自己的生命都漠然。溺爱、放任、打骂和要求过高等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使青少年养成互助、互爱、关心他人、勤奋劳动、独立生活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增强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
2.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树立良好形象
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差。所以当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嫖娼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要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有不良行为,要举止得体,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
3.确保家庭和睦,加强沟通与交流
家庭气氛可以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不和睦或冲突的家庭气氛,与违法行为率关系甚大。不和谐的气氛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长此下去会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碍。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加强对青少年的家庭保护
青少年的家庭保护主要是指家庭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保护,具体表现为父母对教育、保护青少年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方面的责任。教育孩子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还是法律的规定。
家庭教育在孩子心灵上留下的烙印,对他日后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子女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社会关系,既有血缘上的继承关系、情感上的依赖关系,还有经济上的供求关系、法律上的监护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健全家庭的教育功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