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
8242300000022

第22章 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特征

一、亲子关系的概述

(一)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中心问题,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这包括血缘和非血缘的关系,这个关系是永远不能改变的,是孩子成长极为重要的因素。费孝通教授认为,亲子关系是被抚育者和抚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婚姻来确立的。换句话说,亲子关系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的,即由夫妻关系衍生出来的血缘关系。它包括父母要抚养教育子女和子女要赡养尊敬老人这两方面的内容,遵循着父慈子孝的道德规范。

(二)亲子关系的类型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由于个性和一些方法的不同总会造成一定的分类和区别,经过研究调查可以发现一些基本的亲子关系类型,并且这些类型都能或多或少地反映一些对孩子成长教育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1.养育型

这类父母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饮食上,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品质,很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不惹大事就行”。他们认为,养育孩子是他们的责任,而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任务,因此自己没有教育孩子的义务。这种模式下的孩子与父母形成一种简单、直接、表面的交往,父母对孩子缺乏监督、教育,导致孩子在学习方面表现平平,得过且过,行为自由散漫;个人的行为、喜好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2.财产拥有型

这类父母有一个顽固的观点:孩子是我的,我有随意对待孩子的权力。他们通常把自己所有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按照传统的家规约束孩子,不尊重孩子选择的自由,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对待孩子,如批评、指责孩子,指挥、命令孩子。在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失去独立的个性,成为被动服从的机器。

3.亚平等型

亚平等型是一种较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良好的关系。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孩子也有较充分的民主。他们对孩子既有控制力,又使提出的正确要求能被孩子接受;既非常注意鼓励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进取心,又鼓励孩子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见解。父母对孩子指导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纵,尊重而不溺爱,鼓励而不怂恿。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

4.泛爱型

父母对孩子非常溺爱,期望值非常高,过度保护、干涉、娇惯,对孩子完全赞赏,尊重过度,尽量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结果是导致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而且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怕事、缺乏信心、唯我独尊、蛮不讲理的性格,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的特点。

5.冲突型

亲子间出现明显的冲突,父母攻击子女,子女反击父母。这种攻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心理攻击。

二、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特征

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儿童以后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了解亲子关系的作用,需要首先了解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特点。

小学儿童亲子关系的特征:

(1)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因此,父母、家庭仍是他们的“避风港”,对父母怀有浓厚的感情。

(2)三年级时,由于年龄小,父母对孩子仍然关爱倍增,此时孩子对父母有较强的依恋性、依赖性,亲子间的关系特别好。

(3)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四五年级,儿童的独立性和反抗情绪都增强了,总希望能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可是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长不大,仍喜欢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因此亲子间关系有下降趋势。

(4)到了六年级,因为孩子逐渐懂事了,又面临着升初中的考验,父母也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业,彼此间关爱的增加、交往的密切,会促进亲子关系向良好状态发展。所以亲子间关系又有所好转。

(5)有研究表明,女孩的亲子关系要好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性别的作用,女孩比男孩成熟早。

三、亲子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的影响

1.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让孩子感到压力太大;对孩子的交往和行为干涉过多,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过分关爱或者评价不妥,使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父母的态度不一致,会给孩子带来不愉快、憎恶、讨厌等内心感受,这都会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使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法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因此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法给予孩子最需要的营养,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明明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同时也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要求很高,他也没令父母失望过,成绩一直都很好。但偶然的一次考试,明明只考了90分,在班里排十几名。父母知道后大声指责了他一顿,说他不争气,以这样的成绩与清华、北大还有一大段距离……明明很伤心,并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满分。但事与愿违,由于过度紧张与担心,明明第二次的考试更差了,只有85分。每一次都是这样,越是想考好,就考得越差,明明的成绩就这样掉下来了。真令人可惜!

2.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儿童的影响

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是家庭系统的结构要素之一,会直接影响家庭的环境和儿童的发展。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对教育孩子很自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少表现出溺爱和放任、专制和惩罚等行为,而是更多地以理服人,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自尊。而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往往不懂怎样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职业的不同也会影响父母自身的抱负、自尊、价值取向,进而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及教育态度、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发展。

3.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形成不同的亲子关系,进而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两个同龄的孩子,一个生活在快乐幸福的家庭里,一个生活在充满危机的家庭里,两个孩子的性格将有很大的差别,前者会以乐观向上的性格面对生活,而后者会以自卑憎恶的心理面对生活。所以说,一个家庭父母感情的好坏,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的稳定等都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亲子关系对儿童不同侧面的影响

1.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前提

父母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时间最长的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对子女产生着影响,并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父母观察和了解孩子在认知方面的特点,使他们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开发儿童的潜能,鼓励、支持孩子大胆地探索和认识未知的世界,能在指导和教育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亲子关系对儿童学业的影响

除了智力低下和受教育机会的缺乏,亲子关系不良也会导致儿童学习的困难。在这种家庭里,家庭成员间亲和程度低,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如夫妻吵架、打架,孩子成了父母的出气筒,这样的家庭氛围会导致孩子的焦虑、紧张和不安,无法专心认真地学习。

3.亲子关系对儿童交友的影响

和谐的亲子关系会使儿童感受到被爱与被尊重,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乐于与父母以外的人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父母的人格、关怀和家庭的民主氛围,也会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其他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儿童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三)特殊家庭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在破裂的家庭结构(即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或孩子跟随再婚者生活,受到继父或继母的冷遇和歧视的家庭)中容易给孩子带来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儿童的心灵就会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他们失去生活的目标,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显示出更多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问题,儿童往往变得更富于攻击性、冲动、依赖和焦虑,易于向不良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儿童往往出现在这些家庭里。

四、培养良好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式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对孩子的成长采取鼓励教育

在生活学习方面,孩子每一个小小的收获,家长都应与他们愉快地分享,如在孩子参加书法比赛获得第一名时,我们要对此表示祝贺,使孩子感受付出努力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提醒孩子学习不能靠运气,要靠不断的努力。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要为分数而读书,让孩子明确读书是为了求知,考试考得好应当高兴,考不好也不用灰心,应找出问题的所在,不断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但要喜欢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参加课外的学习班,应顺其自然,如孩子小时想学钢琴,我们就请来家教老师,等孩子长大了,对写作有兴趣,我们应鼓励他多看文学作品。在关心孩子读书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其实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能力的锻炼是全方位的,任何一种能力都能帮助学习。如孩子参加烹饪班后,就会对做家务产生兴趣,以后写有关做家务的文章就会得心应手。

(二)真正尊重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也就是说家长要把孩子当做平等的、独立的人看待,对孩子的一切思想、情感、愿望、喜好加以重视和认真对待。有些家长喜欢在公共场合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说自己的孩子怎样的不好,这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会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的自卑心理。秘密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品,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父母应允许孩子有秘密,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要学会“察言观色”,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情,如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

(三)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首先,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间应感情和睦,不要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破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营造冷漠、紧张的家庭氛围。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多垂范,少说教。父母教育孩子时不要总是冷语相讥,拳脚相加,而要变啰唆或批评为就事论事,有重点地讲明道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尽量营造愉快的气氛,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最后,变命令式的教育为民主式的商量。父母不应总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干什么或不干什么,在作出与孩子有关的决定之前多与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

(四)学会倾听,加强与子女的心灵沟通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使孩子的情感得到抚慰。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么沟通,怎么才能找到这个心灵的桥梁?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采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所需所想;其次,要自我检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反省自己哪些教育方法不对;再次,父母要真诚。在生活中,家长最了解孩子,孩子也最了解父母,家长的一举一动孩子都很清楚。因此,父母不要装,要真诚,以一颗真诚的心,真正体贴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