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
8242300000012

第12章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行为管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必须承担起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性格等心理发展的重任。许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然而,却因为严重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而与孩子长期处在种种心理纠纷中,不能自拔。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有教子失误甚至失败的经历。其实,心理学与教育密切相关,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父母教育孩子就必须先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如鲁迅所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一、婴幼儿心理发展概论

(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含义

婴幼儿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过程,而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换句话说,是一种在一定环境下,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各种内外条件的相互作用,心理发展了。其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主体的生长和成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促进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外界的环境和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病、疲劳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偶然变化,就不能称为心理发展。并非所有的心理变化都是心理发展,只有积极的心理变化才能称为心理发展。另外,这里的婴幼儿指的是0~3岁的儿童,探讨的也就是0~3岁儿童的心理发展。

(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发展的程序性

如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一样,一旦颠倒出错,就没法运行。同理,婴幼儿身心的发展在正常的条件下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的。婴儿身体动作的发展经历了抬头—翻身—坐—爬—站—走到有方向和顺序,即“首尾原则”,还有“远近原则”等。

2.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出生到成熟,从不懂到知之甚多,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均不相同,其速度及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各方面的变化也是最快的,这是婴幼儿阶段心理发展的规律。新生儿一周一个样,满月后一月一个样,周岁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降,两三岁后的孩子,短时间内变化不明显,呈波浪式发展。思维、感知觉、言语、想象等各种能力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也有所不同。

3.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虽说大多数婴幼儿沿着共同的规律发展,但其发展的水平、发展的速度、发展的类型、发展的优势领域及时间的早晚却存在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儿童有着较强的想象能力,有的儿童有着较强的注意能力,等等。这都是正常的表现,儿童按着自己内在的时间表在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4.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总是在前一时期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发生的,后一阶段的发展也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变化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每一心理因素都是逐渐由较低水平发展到较高水平,由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经过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必然过渡到更高一级的阶段。

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年龄阶段特征。如少年期是心理反抗期,而青年初期,大约是高中阶段,心理的逆反性减少或消失。可见,各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的不断积累,最终达成质的“飞跃”即质变的过程。

5.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中国老百姓有一句口耳相传的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事实上,这是用一种朴素的发展观点来看待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三岁看大”是指儿童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对儿童成长的早期影响,而“七岁看老”则强调了儿童后天的教育与环境因素对其发展的作用。所以,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一步细分,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社会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教育。教育在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同伴关系的相互影响。

以上各种因素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不存在单一决定论,即不存在单纯的遗传决定或环境决定心理发展。此外,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效果都不一样。例如,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比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受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二、婴幼儿行为管理

父母用心理发展的理论知识指导对婴幼儿的行为管理,才是父母学习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的初衷。因此,父母应该“对症下药”,根据婴幼儿在各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引导婴幼儿的行为,使其成为一个高智商、高情商、性格开朗活泼的儿童。

(一)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

1.身体发育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约为3千克,出生3~5日后,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10日后,每日约增加40~50克。一般正常的新生儿身长约50厘米,满月时身长为55.5~56.5厘米。新生儿皮肤的外观呈玫瑰红色,皮脂腺分泌旺盛。

2.心理发育

新生儿生来就具有一些生理反应能力,能对环境中的某些刺激自动地作出反应。新生儿的感觉器官特别灵敏,例如,冷觉、温觉和痛觉十分发达。出生时,新生儿只会无规则地乱动,动作不协调,也不能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新生儿出生后就具有某些情感,如新生儿生来就会笑,用笑表达愉快之情,这是本能的笑,是生理性微笑;还会用哭来表达不愉快之情。3周后,由于经常接触母亲的爱抚、搂抱和喂奶,注视母亲的脸,进而建立了条件反射,出现社会性微笑。每当听见人声,看到人脸就会微笑。这是依恋母亲情感的开端。

3.行为引导

(1)引导新生儿适应新生活。

新生儿一直住在温暖的子宫里,既舒适又安全。脱离母体后,便需要父母帮助其适应母体外的新生活。第一,逐步适应母体外的温度。出生第1周室温要高,应不低于24摄氏度,新生儿的身体要用绒布被裹紧,以后室温逐渐降低,满月时应保证18摄氏度,并松开包被,改用睡袋。第二,独立自动入睡。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从开始就让他养成放在小床上独自入睡的好习惯。这对将来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和独立性很有利。第三,加强哺乳训练。为了使新生儿不饿肚子和掌握熟练吸吮的技巧,出生第一个月可以不规定喂奶时间。第四,培养清洁的习惯。每天边给新生儿洗刷边说话,帮他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

(2)感觉训练。

新生儿的感觉训练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进行的,可以通过看亮光、看人脸、看彩球、看黑白、看形状、看环境来训练视觉。以看亮光为例,可在房内挂光亮适度、柔和的乳白色或彩色灯,光线不要直射孩子的脸,可以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以锻炼瞳孔扩张与收缩。说到看人脸,要求母亲每次接触新生儿时都要面对他的脸,向他眨眼、伸舌或动嘴唇,这样,到了满月时,新生儿见到人脸就会产生社会性微笑。

可以通过听心跳声、听音乐声、听说话声、听玩具声和听环境中的声音来训练新生儿的听觉。当孩子哭闹时,母亲将其搂抱在左胸部位,使其听心跳声,他会立即停止哭声。因为心跳声与他在胎内听见的母亲心跳声的节奏相同,使他有安全感。说到音乐声,可以用小型录音机播放优美悦耳的轻音乐,固定1~2首乐曲,在新生儿觉醒时每天定时放5分钟。

可以通过触摸新生儿的脸、手和身体来训练他的触觉。成人要经常用手轻柔地抚摸新生儿的每一根手指,使他紧握的小手放开,并在每次抚摸后用不同的物体,如硬的木棒、软的毛巾等,去触碰他的手掌心,使他感觉到不同物体的触觉刺激。

(3)动作训练。

父母帮助新生儿通过头部活动(转头、抬头、竖头)、四肢活动(抓手指、弯脚、迈步、手臂伸屈)和全身活动(游泳活动、升降活动)来完成动作训练。成人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触碰新生儿脚心,使其自动作弯脚反射数次,以活动腿部的肌肉。成人还可以将新生儿抱起举高,再使其身体下降,头颈后倾10°~15°,可引起新生儿四肢伸展、随后缩屈的全身反应(以新生儿的安全为前提)。

(4)抚爱教育。

父母应让新生儿经常看到笑脸,听到笑声。在给新生儿喂哺、清洁、换尿布,以及穿、脱衣时,母亲要边护理他边说话,以笑脸和笑声去逗引他,激起他愉快的情绪。新生儿睡醒后,通过亲昵地搂抱他、抚摸他、吻他的脸等动作与他逗乐。若他学会某一动作,要吻他,以示爱意。

温馨提示

对新生儿的一切行为引导都必须以孩子的安全为基础。训练视觉的玩具有彩球、彩灯、妈妈脸谱画、大幅人像画、红色塑料玩具等。训练听觉的玩具有八音琴、响铃棒、拨浪鼓、能捏出声响的橡塑娃娃或动物等。训练触觉的玩具有小皮球、小木棒、塑料圆环、布娃娃等。总之,选择适合新生儿的玩具必须是有颜色、有声响的,要小型、柔软、光滑而无锐利尖角边缘的,分量要轻且易抓握。

(二)婴儿期(1~12个月)

1.身体发育

出生后的1~6个月是孩子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以后就逐渐减慢。5个月时,婴儿的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增加到3倍。应定期测量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分析生长发育的趋势,以便了解婴儿的发育和营养状况。健康的婴儿于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至10个月出牙的,均属正常范围。发育好的及时出牙,牙质优良;否则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2.心理发育

从满月到1岁是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婴儿从吃奶到断奶,从躺卧到行走,从哭叫到咿呀学语,从被动受人摆布到主动与人交往。婴儿的感觉和动作的发展速度都很快,知觉发展较晚、较慢,开始有了明显的注意、初步的记忆能力和简单的口语能力。

3.行为引导

由于婴儿在第一年中身心发育比任何时期都快,一个月比一个月的变化大,现分为1~6个月和7~12个月两个阶段来进行引导。

以下是引导1~6个月婴儿的方法:

(1)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一,生活要有规律。饥、饱、醒、睡、活动、休息、哺喂、排泄等都必须有规律和秩序。第二,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环境要安静;保持睡前婴儿的稳定情绪,以利入睡,避免婴儿过度兴奋、哭闹、发脾气,若情绪不好,父母可以低声哼唱催眠曲或播放舒缓乐曲,促使婴儿情绪稳定,获得安慰,以利入睡;培养婴儿自己入睡,不要以拍、摇、晃、抱着走等方式使他入睡,此习惯一经养成,就难以改过来。第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喂奶,养成专心吃奶、自己抓握奶瓶的习惯,适应吃各种辅助食品。第四,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婴儿出生第一个月,大小便次数多,无需培养排便习惯;从4个月左右开始用固定的“嘘嘘”声刺激排尿,用“嗯嗯”声刺激排便。第五,培养良好的清洁习惯。勤换尿布、勤洗澡、勤洗手脸,排便后洗臀部、勤换衣服。

(2)动作训练。

应遵循发展规律:第一,从上到下的头尾规律,动作训练顺序应从竖头、抬头开始,然后翻身、学坐和爬,最后才训练站立。第二,从中央到边缘的近远规律,上肢从小臂开始到前臂到手腕到手到手指,下肢从大腿开始到小腿到脚到脚趾。第三,从大到小,手部动作是按照从粗拙到精细的顺序发展来进行的,从用手一把抓物体到拇指与四指抓握物体到拇指、食指捏物体到用手操作餐具到执笔画图到穿衣扣扣子等动作。

(3)感知觉训练。

1个月时训练婴儿集中精力听声音。2~3个月时训练视力集中,从几秒钟开始逐渐增加到5~10分钟,注视物体的距离从1~1.5米增加到4~7米。4~5个月时训练婴儿用眼寻找躲藏在身旁的母亲或寻找掉在地上的玩具,并训练婴儿听各种人的讲话声,从中分辨亲人的声音。6个月时训练婴儿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天上的月亮、飞机、小鸟,并要训练婴儿分辨不同的声调,如高声、禁止声、赞扬声等。也要训练感觉的协调能力,如训练婴儿通过视觉发现玩具,通过用手主动去触摸,通过用唇、舌去品尝,感知是什么东西,同时婴儿此时期常看手、玩手、挥手、吮手。

(4)听说话、学发音、识图认字形的训练。

婴儿睡醒吃饱后,偶尔啼哭时不要去抱他,让他哭一会儿进行发音锻炼。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方式是:多逗引,引起婴儿倾听,逗引发音的兴趣;多说话,经常与婴儿对话,让他听得愈多,学发音愈快;多做表情,说话要面对婴儿,让他看人脸的各种表情,听不同的声调,模仿嘴部张合的口型变化;多重复,说话简短、重复,便于对某些语音建立条件反射,易于婴儿模仿发音;多看图与字形,图形宜简单,字形与图形同等大小,反复出现在婴儿眼前,促使“印象记忆”。

(5)情感与适应社会能力的训练。

第一,培养良好的情绪。让他睡足、吃饱、玩好,使他有愉快的情绪。第二,建立亲密的情感。父母要经常对婴儿微笑,表示亲热,搂抱他和抚摸他的身体,和他讲话、逗乐,并要小心对待婴儿哭闹,不能对他发怒,使他受惊,也不能处罚或不理他,否则都会使婴儿的心灵受到损伤。第三,丰富婴儿的生活。经常带他外出接触周围的人,给他买玩具,如彩色挂图玩具、积木、音乐磁带、小乐器、图书以及运动器具等,成人还要经常和婴儿进行谈话,为他唱歌,抱他跳舞,与他逗乐、做游戏等。第四,多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接触婴儿的陌生人态度要亲切、友好。

4.温馨提示

训练视觉的玩具有色彩鲜艳的彩灯、彩花、气球、娃娃、小动物等。训练听觉的玩具有声响悦耳、便于抓握的手摇铃、摇鼓、发声娃娃以及录音机等,训练触觉及动作的玩具有能触摸的布制玩具、积木、皮球、气球、悬挂玩具等。

以下是引导7~12个月婴儿的方法:

(1)适应新的生活制度。

睡眠时间:7~9个月的婴儿一昼夜睡眠15小时左右。夜间10小时;日间5小时,共睡3次,每次2小时左右。10~12个月的婴儿一昼夜睡眠14小时左右。夜间10小时;日间4小时,共睡2次,每次2小时。

饮食时间:7~9个月的婴儿每日进食5次,两餐间隔4小时,时间可为上午6时、10时,下午14时、18时,晚上22时。10~12个月的婴儿每日进食5次,两餐间隔4小时,时间可为上午7时、11时,下午15时、18时,晚上22时。

活动时间:睡醒后活动时间(包括哺喂、清洁时间)7~9个月为2小时,10~12个月为2~3小时。

(2)饮食习惯的培养。

7~8个月时学习双手抱奶瓶吃奶和喝水、自己拿饼干或面包吃;9~10个月时帮助婴儿学会两手捧杯喝水;11~12个月训练用小茶匙在碗里勺食物送进嘴里。最好用两只勺,一只让婴儿学吃,一只由成人喂食。

此时期的婴儿在动作、感知觉、语言和认识能力、情感与适应社会能力上基本与1~6个月的婴儿相同,只是发展得成熟了。也可以继续让孩子玩耍1~6个月时的玩具,但若条件许可,还是新增一些玩具为妙。7~12个月婴儿的玩具和游戏以训练爬、站、走和手与手指的精细动作为主,发展感知觉,增加认识,听说话模仿发音,学单词以及逗乐性、娱乐性的玩具和游戏。

(三)幼儿期一:2岁儿(1~2岁)

1.身体发育

体重增长和身高增长都比第一年减慢。12个月时孩子的乳牙只萌出6~8颗,15个月时约有10颗乳牙,18~24个月时有12~18颗乳牙。发育好的孩子在2岁时20颗乳牙出齐,一般到2岁半时全部乳牙也都能出齐。

2.心理发育

1~2岁的孩子将用第一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学会的本领进一步去探索生活,企图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获得生活经验,这是孩子在获得和发挥人的能力方面迈出的第一步。此时期婴儿手的动作逐渐精细,有初步的理解能力,对周围充满好奇心,依恋父母,情绪多变,易冲动,缺乏道德认识,自控能力差,独立性开始萌芽。因此,此时的婴儿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指导和教育。

3.行为引导

(1)睡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

经成人提醒,小儿到了睡眠时间会走到床前,学着自己脱鞋袜,配合成人帮助自己脱衣服。上床后安静入睡,知道“躺下”“闭眼”“不讲话”的词义。

(2)饮食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要求小儿吃完规定的食物,并培养其爱吃各种食物。小儿开始学自己进食时,帮他系上围裙,教会右手握勺,左手扶碗。每次进食时准备两把小勺,小儿一把自己学吃,成人握一把喂食。若是硬食,教小儿咬下一小块,慢慢用牙嚼碎再吞下。

(3)清洁习惯及能力的培养。

常说“宝宝洗洗手,小手真干净”、“宝宝洗洗脸,小脸真好看”来哄小儿洗手、脸,使他对洗手、脸感到愉快。小儿吃完三餐饭及点心后,都要喝少量白开水来漱口,清洗口腔。先由成人示范,直到教会小儿为止。此外,还要教小儿用手帕擦嘴、擦汗等。

(4)动作能力的训练。

教小儿走路:先是训练小儿朝着指定方向或多方向平稳地独走,稍大后,训练小儿跨过障碍物行走,让他学会提脚跨步的动作。

引导小儿平衡地走:在地上画两条平行线或放两根竹竿(长约200厘米),教小儿在两条线中间行走,保持身体平衡,不踩线,不跌跤。

教小儿跑步:可以教一岁半的孩子跑步,成人示范,教孩子追球、追人、追机动玩具等。

教小儿搭积木:1岁至1岁半的孩子可以搭2~3块积木,以后慢慢增加到5~6块。要求一块接一块拼成长形火车状,再叠成高楼状。1岁半到2岁的孩子能搭6~8块积木,随意搭成各种简单的形状,如两块积木上加一块搭成桥形等。

此外,还可以教孩子拾物和取物,如捡树叶、石子、收拾玩具等;按成人指示,给妈妈拿鞋子,给爸爸拿报纸等。

(5)语言能力的训练。

引导小儿理解成人的语言,学习听懂普通话,模仿正确发音,逐步讲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词。以下词语可供参考:

名词:眼睛、耳朵、鼻子、嘴等身体部位,衣服、裤子、鞋子、毛巾等日常用品,妈妈、爸爸、小朋友等人称,汽车、飞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动词:吃、说、唱、笑、哭、拿、洗、坐、走、看、接、听、咬、擦、爬等。

形容词:好、坏、小、高、苦、甜、多、少、脏、冷、热、亮等。

另外,可以教小儿唱儿歌,如《洗澡》(小宝宝,洗个澡。洗干净,身体好)等。给小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艺术教育。看图说话,用手指认识的图案和字。

(6)认识能力的训练。

采用直观教育的方法开掘小儿的认识能力,可采用实物、玩具、图片、木偶表演等方式进行教育,同时,还可以采用语言的引导相结合。教小儿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部位、常吃的食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常见的交通工具的名称及响声、太阳、月亮、颜色、大小、节假日,等等。提高小儿注意观察事物和图片的能力。

(7)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第一,父母应当经常带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去,让孩子多和同龄朋友交往,建立感情。接触陌生同伴不能心急,先接近1~2个,熟悉后有了感情,再逐步扩大接触面,使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为愉快地、自愿地上托儿所或幼儿园做准备。第二,教孩子玩不同种类的玩具,知道玩法,学会等待轮流玩,或与同伴交换玩,教导孩子抢同伴玩具不好,玩完玩具后要放好,这些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教孩子辨别是非,用巧妙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第四,教导孩子要礼貌待人,学说“早上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通过及时的表扬来强化孩子良好的社会行为。

4.温馨提示

引导孩子时,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不可强迫孩子,只能积极引导。成人还可以通过以下辅助的玩具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发展感知觉的玩具: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积木、木板等,球、盒、碗、娃娃等。

发展动作的玩具:平衡板、小攀登架、拖拉玩具、机动玩具、投掷玩具、遥控玩具等。

发展语言及认识能力的玩具:小白兔、熊猫、马、羊、象等动物形象的玩具,汽车、火车、飞机、坦克等交通玩具,会叫的娃娃、会动的爬猴、跳蛙等声控及机动玩具,小铲、小桶、塑料船等玩沙和玩水的玩具。

成人要充分运用这些玩具或自制的一些游戏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使孩子的智商、情商等各种品格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幼儿期二:3岁儿(2~3岁)

1.身体发育

满3岁时,体重约为13~14千克,是出生时的4~4.5倍,身高约为95~96厘米,是出生时的2倍。在2~3岁时,幼儿20颗牙已出齐。

2.心理发育

2~3岁的幼儿心理发育较前一时期明显增快,出现更多的智能活动,表现为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喜欢观察、提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游戏活动中会去掌握各种基本动作,尤其是手指的精细动作,学会运用手参加简单的劳动(如拾树叶、浇花等)及自我服务(如穿、脱鞋袜,洗手、脸等),感到自己很能干,开始表现出最初的自我意识,什么都想自己尝试去做,主动性强,常会要求独立行动,并在遭到成人阻止时会反抗,继续坚持己见。这时期幼儿的道德感、美感及责任感开始萌芽。如看见同伴的玩具被抢时会大哭,会同情弱者,愤恨强者。穿上新衣去照镜子会感到自己美,玩玩具后会收拾整理,有责任感等。这一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3.行为引导

此时期,父母仍要对孩子进行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具体方法还可以借鉴2岁时的方法。不过,此时的孩子在动作、语言和认识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因此父母更应该注重训练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

这时候的孩子非常好奇,喜欢到处碰碰撞撞、翻东翻西,对周围的一切都异常地感兴趣。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哪些东西能摸、能摔、能拆,哪些不能碰、不能吃。成人必须十分注意孩子的动向,以防他处于危险之中,一切以孩子的安全为前提。

2~3岁是幼儿掌握基本语言的关键期。

(1)教孩子学说普通话。语言学家得出的结论是:1岁半到5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必须教孩子学普通话,若学习能力好,还可以教孩子简易的英语。在关键期里学习特别快和容易,所以必须抓紧这个时期进行语言学习。

(2)慢慢地教幼儿读完整的句子或长句子,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其他句子成分,引导他尝试多用复合句说话。当接触到新事物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如带幼儿到公园玩,引导幼儿描述公园的环境。

(3)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如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你上哪去”等之类的话语。教孩子礼貌用语,学会主动向人打招呼。在家里,向爷爷、奶奶等亲人问好;在外面,要主动向别人问好。如“您好”“晚安”等。

(4)教孩子背诵儿歌和古诗。儿歌和古诗的篇幅都短小,幼儿容易接受。学古诗前,先向幼儿解释古诗每句的含义,然后再教朗诵。也要教幼儿看图说话、听故事。在走路时,可以教幼儿数数。例如,1、2左右踏步走;玩玩具时,也可教小儿数数。

在认识方面,采用彩色图书进行直观教育,多问幼儿“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引导幼儿认识更多的事物,并适当给予他们鼓励,激发他们思考的能力。

4.温馨提示

此时期除了上一阶段幼儿所玩的玩具以外,应随着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加发展语言及认识能力的玩具,如数字小卡片、彩色数字方木、数字拼板、找对画片等计数玩具,以及圆、方、三角等几何图形的七巧板、积木等几何图形玩具。所选择的玩具应有利于幼儿的数数、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