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先管己带人先带心
8239400000258

第258章 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

任何成功或是失败都不是孤立的,有着内在和外在的诸多因素。观曾国藩一生,他注重修身养性、勤于理事、善于忍耐、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和功成身退的作为是其制胜的法宝。

曾国藩这个人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他身前身后争议一直不断,而且是天壤之别。骂他的“谳之则为元凶”,夸他的“誉之则为圣贤”。把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不放在眼里的毛泽东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曾经在《讲堂录》中说过:“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建功立业的人,也有很多以思想品德来影响别人的人,但一身兼二任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宋代的范仲淹,一个就是曾国藩。他们两个是办事兼传教之人。”毛泽东与老对手蒋介石可谓针锋相对了一辈子,两个人的修为、性格和经历南辕北辙,却都推崇曾国藩。蒋介石认为,可为后世传,并作为自己人生的楷模,处处效法。梁启超可以说是目空天下,但唯独敬仰曾国藩,认为有他在,国家就有希望。

曾国藩生活的时代正是晚清走向没落的动荡时期,旧秩序行将崩溃,国家这艘巨轮在茫茫大海上彷徨徘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国内,太平天国烽火燃遍十余省,占据清王朝半壁江山;国外,列强船坚炮利,频叩国门。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曾国藩自28岁中进士迈入官场,从小小的翰林院检讨做起,10年之中连升10级,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其悟性之高、为人之成熟可见一斑。之后曾国藩以一介儒生身份回乡创建湘军,白手起家,竟然打败了强大的太平军,使得垂死的大清王朝又残喘了几十年。他也因此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更是因为其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任何成功或是失败都不是孤立的,有着内在和外在的诸多因素。观曾国藩一生,他注重修身养性、勤于理事、善于忍耐、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和功成身退的作为是其制胜的法宝。

以下是他修身十二款功课与养生之法:

修身十二款功课:一、持身敬肃。二、静坐养性。三、早早起床。四、读书专一。五、阅读史书。六、说话谨慎。七、保养真气。八、爱护身体。九、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十、每月不可荒疏旧技能。十一、写字。十二、夜晚不出屋门。

养生之法约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所谓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曾国藩认为,养心修身最紧要的就是守约。古人患难忧虑的时候,正是他的品德、事业进步的时候,其功夫主要表现在胸怀坦荡上。他说:“治心之道,先去其毒。”所谓的毒是愤激,没有涵养。比如有一点儿长处即向人炫耀,有一点儿不顺就勃然大怒,这都不是有厚福之人所为。有襟怀、有气量、有品格的人,心如鼎镇,志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为所动摇。他还主张“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他强调:“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