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先管己带人先带心
8239400000244

第244章 领导者追求的五大误区

什么能要什么不能要,领导者一定要分清,不要因为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欲望膨胀。

一、生理需要的误区。

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理需要,有些领导者就把这一点作为追求金钱、美色和奢华生活的托辞,陷入了欲望的误区。许多领导者对于目前的生活条件不满足,总是把自己的待遇与欧美发达国家同级别领导者的待遇相比较,看到人家出入有公派的豪华轿车接送,住的是宽敞明亮的豪华别墅,还拥有处在度假区的私人住宅,羡慕得不得了。

在这里,并不是说领导者就不应当享受美好生活,领导者也是人,领导者正常的生理需要也是应该满足的,但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在这个“度”的范围之内的需要是合理的,如果超出这个度,就要为人们所唾骂,为社会所不耻。

二、尊重需要的误区。

领导者尊重需要的满足会使他充满自信,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但是,一旦尊重需要受到挫折,就会使领导者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最终会导致基本信心的丧失。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者比较重视上级组织与领导对自己的评价,而忽视下属对自己的评价,因而眼睛向上不向下。为了取得上级的赏识,表现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等错误倾向。

领导者要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首先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达到,要以真正的实际成就使别人对自己产生钦佩感,从而获得组织、社会、群众的高度评价。任何领导者以虚假的成绩、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的高度评价都是要受到谴责的。至于依靠拍马、吹牛、小绵羊加投机而取得的高度评价也早晚要被历史所遗弃。

三、人际需要的误区。

一般情况下,领导者与上级领导者之间的交往、与其它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者之间的交往都比较好,但与下属的交往也要引起领导者的足够重视。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常常对这种交往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其主要表现是,领导者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角色与地位,认为当了领导就与下属不一样了,要保持威严,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于是摆起谱来,不能主动与下属交往。或者即使有交往,也是被动应付,不愿流露真实的思想感情,只是一本正经地听下属汇报,或者指手画脚地发布命令。这种单向的交往怎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呢?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存在着“权力差”和“地位差”,领导者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运用权力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实际上,领导权力也是通过人际交往而对他人施加影响来实现的。虽说如此,领导者在施加权力影响时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哪怕再卑微的人也都有自己的尊严。

四、权力需要的误区。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一些领导者在极度权力欲望驱使下误入歧途。除了极度的权力需要容易造成走火入魔、铤而走险外,领导者的权力需要误区更多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权力需要占优势的领导者总想利用自己的权势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思想与行为。他们常常把自己的观点、意见强加于他人,并不择手段地把他人的观点压下去。一旦遭致反对,便寻机报复,给小鞋穿。美国前总统约翰逊经常在一大早打电话给他的对头——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让他过去开会,因为他深知这位年轻人喜欢熬夜。为了给部属难堪,约翰逊经常坐在马桶上召开会议。显然,他的狂傲来自总统的宝座赋予的权力。

②权力需要占优势的领导者不愿授权给部属。他们喜欢做“保姆”型的领导,不善于激励下属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擅长揽权、越俎代庖,凡事别人休想插手,议事也只走走过场,因而常引起部属的不满而与他们发生矛盾和冲突。这种行为发生在高层领导者身上的居多。

③还有一种权力需要的误区危害特别大,就是那种信奉“有权就有一切”“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权力至上主义者。他们将权力和利益挂起钩来,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这种人只是权力的奴隶和玷污者,最终只能滑入贪污腐败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既要保持一定的权力需要,又不能使其无限度地扩张、膨胀。也就是说,领导者的权力需要必须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权力会起积极的作用,而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则会起消极的破坏作用。因此,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既要保持一定的权力需要又不能使其无限度地膨胀。

五、成就需要的误区。

一名干部,不管是高级干部还是中基层干部,都希望自己能有出色的表现,干出一番卓越的政绩,上被领导赏识,下被群众拥护,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这仅仅是一种观念形态,还必须付诸现实。也就是说领导者要想实现自我价值,不通过努力奋斗,拿不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是不能让社会认可的。

近年来,一些地方领导热衷于建豪华广场,脱离实际追求“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希望用城市的变化来展现自己的政绩,实则给地方发展埋下了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尤其是那些贫困落后地区,本来财政就紧张,“形象工程”更是造成一个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有人搭梯子,没人擦屁股”。这些人实则是陷入了追求成就的误区。他们没有以个人的能力去获得成就,而是以一种不被社会认可的、劳民伤财的方式来满足其成就感,还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获得成就的捷径,其结果只能是招致百姓的唾骂,有的人甚至还要为此承担刑事责任。归根到底,这些人都是盲目追求个人成绩和短期成就,而忽视了大众的长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