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8230800000006

第6章 太极推手——刚柔并济的智慧游戏(5)

当时,乾隆给和珅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并于乾隆五十四年结婚。这门亲事,既给和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最终留得了全尸,其子丰绅殷德也因为与公主是夫妻而逃过了惩罚。

和珅倒台,家产被抄,其家产中各种珍宝无数,甚至比皇宫中的都要丰富,请看和珅被查抄的家产清单的部分内容(出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档》):

“正屋一所十三进,共七十八间;东屋一所七进,共三十八间;西屋一所七进,共三十三间;东西侧房共五十二间;徽式房一所,共六十二间;花园一座,楼台四十二所;钦赐花园一座,亭台六十四所;四角更楼十二座(更夫一百二十名);堆子房七十二间(档子兵一百八十名);杂房六十余间……

“古铜鼎十三座、玉鼎十三座;端砚七百十余方;玉磐二十架;古剑两把;大自鸣钟十架、小自鸣钟三百余架;洋表二百八十余个;玉马一匹(高一尺二寸、长四尺);珊瑚树八株(高三尺六寸);大东珠六十余颗(每颗重二两);珍珠手串二百三十六串(每串十八颗);珍珠、素珠十一盘;人参六百八十余斤(估银二十七万两)。当铺七十五座(本银三千万两)、银号四十二座(本银四十万两)、古玩铺十五座(本银三十万两);玉器库二间(估银七千万两)、绸缎库四间(估银八十万两)、鸳鸯呢一百十五版、五色羽毛六百版、五色哔叽二百版;皮张库二间(元狐十二张、色狐一千五百二十张、杂狐三万六千张、貂皮八百余张);铜锡库六间(共二万六千九百三十七件);玻璃器库一间(共八百余件);药材库二间(估银五千两);地亩八千余顷(估银八百万两)……”

和珅的一生,无限风光过,也无尽悲凉过。风光的时候,是和珅善用进退原则的时候;悲凉的时候,是和珅抛弃了自己小心遵守一辈子的进退原则、大肆释放本性的时候。

和珅从一个富家子弟沦落为父母双亡的孤儿,这种无依无靠的早年经历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在封建官场混出一番成绩,就要有所倚仗。倚仗权力就是“进”,但“进”是须要付出代价的。娶了尚书英廉的孙女儿,得以混进权力高层,这也是“进”;面对英廉的提亲,虽然当时关于这部分的史料已经无据可考,但是以当时和珅的地位来说,根本不可能拒绝这门亲事,自己没有权力拒绝一门别人安排的婚事,做“倒插门儿孙女婿”,这是“退”。这时候,什么个人的喜好啊、爱情观啊,该隐藏的就要隐藏,该压抑的就要压抑。因为这是为了“进”必须作出的“退”。

从进入皇宫做一名小小的侍卫,到成为皇帝的宠臣、权倾天下,这中间,看似是一步步的“进”,又何尝不是一步步的“退”所换来的。要想成为皇帝肚子里的蛔虫,就要以皇帝的喜好为喜好,以皇帝的标准为标准,完全抛弃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做一条忠实的护卫犬。皇帝喜好诗词,和珅就苦心钻研;皇帝崇奉喇嘛教,和珅就和皇帝一起“密室修宗”……和珅在不断给皇帝带来惊喜的过程中,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失去自身个性和价值的符号,从这个角度来说,和珅的最为风光的岁月,恰恰是他忍辱负重,不断地“退”的岁月。

和珅的这一“退”,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和珅成为巨贪,是他对自我压抑个性的一种释放,因为凭借他的智慧和对“进退原则”的把握,怎么也不应该把自己置于一个那样明显而且危险的位置。从前面查抄家产的清单我们也可以看出,和珅在自己家里蓄积了很多根本就不必要的财富,如:珍珠手串二百三十六串(每串十八颗)、玻璃器库一间(共八百余件)、貂皮男衣七百十三件、貂皮女衣六百五十余件、杂皮男衣八百六件等等。这些物品的过度囤聚,恰恰是和珅在弥补自己多年为“进”而付出的“退”的牺牲;贪婪地聚敛财富,是和珅为自己半生的“退”作出的补偿。

巧对局势的杂技冠军

从古至今,追求权力以及由于追求权力而引发的一系列惨案和冲突,一直是历史事件中的主要内容。有人能体察局势,随机应变,在危难来临之前全身而退;而更多的人则是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局势中迷失了方向,体会到了权力这把双刃剑带来的无上快乐,也品味到了它带来的切肤之痛。

忠心侍主的政治智慧

讲到对历史局势的把握和应对,即使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也很难找到一个能比范蠡做得更加完美的人。这位助勾践实现复仇、复国大计的谋士,能够在勾践落难受辱之时不离不弃;又能在功名利禄加身时保持头脑清醒,果断抽身;更能凭借自身才华白手起家,成为一代商贾巨富……可以说,在权力的天平上,范蠡永远是那个最能把握局势、掌握平衡的杂技演员。从范蠡一生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中,几乎都能看得到范蠡巧妙把握局势的技巧。

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谋略家,范蠡年轻时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且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可惜范蠡虽然有圣人的天资,却不被世人所识。屡屡不得志后,他便愤世嫉俗,佯装癫狂,浪迹江湖。

越国的大夫文种曾到宛县访求名士,听说了范蠡的情况后心中诧异,便派了一名小吏前去看他,小吏回来报告说:“范蠡是一个狂人,这个人天生就有病。”文种听后笑着说:“我曾经听说,一个胸中怀有大韬略的能人,肯定会被俗人讥笑为狂人。因为他有非凡的智慧,对世事有独到的见解,并非寻常人所能及,所以才会被毁谤,你们这些平凡的人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于是,文种亲自乘车去拜访范蠡。范蠡不知文种是否有诚意,便一再回避,后来,范蠡看到文种不见到他决不罢休,为这种求贤若渴的诚心所动,便对他的兄嫂说:“近日有客人来,请借我一套衣服、一顶帽子,我准备见客。”

不久,文种又叩门拜访,与范蠡相见,两人一见如故,纵论天下大势,交流富国强兵之道,十分投机。见到狂人范蠡与赵国大夫谈得如此投机,邻里都十分惊奇。畅谈过后,文种认为范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回国后便把他推荐给了越王勾践。勾践很器重范蠡,封他为大夫。

◎ 越王兵败

春秋后期,吴国和越国开始振兴,两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吴国国势先强于越。越国难以与吴国抗衡,只好年年向吴国进贡。但到了越王勾践即位时,越国也逐渐变得强盛,勾践胸怀大志,便不甘心屈从于吴国。

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国在国王夫差的带领下,昼夜操练军队,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大举进犯越国,焦急不安。勾践想,与其坐等吴人来打,不如先发制人,趁吴国准备得不够充分,胜负之数也许未定。于是他召集群臣,商议北上破吴之事。此时已经官拜大夫的范蠡知道勾践心情急躁,对吴军的实力缺乏清醒的认识,贸然出击,难免要吃败仗,便坦率地规劝道:“战争是十分残酷的事情,无端杀戮更是违背德行,这是上天所忌讳的,对于出战者没有好处而且非常不利,应该慎之又慎,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勾践看了看范蠡,面有愠色,一言未发。

范蠡见勾践不语,便进一步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吴王夫差因其父阖闾为我所杀,既耻辱又愤恨,三年来矢志复仇,秣马厉兵,同仇敌忾,其志愤,其力齐,兵精将勇,实力雄厚。我们出击硬拼,失败是肯定的。明智的选择是以逸待劳,坚固城防,等待时机再战。”但是勾践最终没有听从范蠡的劝说,调动全国精兵3万人,北上攻吴,与吴兵战于夫椒。结果,勾践大败,仅剩5000残兵,退守会稽山,又被吴军团团围住。勾践身陷绝境,四面楚歌。他凄然地对范蠡说:“我不听先生之言,故有此患。眼下如何摆脱困境?”

面对敌人,范蠡能够冷静地洞察局势,劝说越王谨慎对待与吴国的战争,而不是盲从于他冲动的决定,显示出了范蠡善于把握局势的非凡才能。他能够抛开荣辱,冷静地看到现阶段的对吴战争会使越国陷入被动,尽管最后越王勾践因为没有采纳范蠡的意见而兵败,但是范蠡把握局势的非凡才能已经显现出来。

◎ 屈身事吴

被吴军围困让勾践看到了亡国的征兆,但是范蠡所看到的却是如何面对现实,寻找可行方案。面对心中烦乱的勾践,范蠡冷静地进谏说:“持满而不溢,则与天同道,上天是会保佑的;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才会受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为今之计,只有卑辞厚礼,贿赂吴国君臣;倘若不许,可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这是危难之时不得已之计。”勾践无奈,只好派大夫文种前往吴军大营请求议和。文种初次赴吴营,受到吴王夫差的大臣伍子胥的极力阻挠,结果只是徒劳。勾践闻报,痛不欲生,竟然想杀妻毁室,然后与吴王决一死战。范蠡、文种再次劝阻了勾践。范蠡认为硬拼不是办法,通过冷静分析,范蠡和文种认为吴王夫差好美色,权臣太宰伯炆贪财,这是吴国最大的弱点。于是,越国先用美女、宝器买通伯炆,使之转献吴王夫差,然后再派文种前去求和。文种见到吴王,说道:“大王如能赦免勾践,越国情愿尽献珍宝,举国上下降为臣民。倘若不许,勾践将杀尽妻子,毁尽宝器,然后率领五千名士兵和大王决一死战。真的厮杀起来难免使大王蒙受损失。杀掉一个勾践,怎能比得上获得整个越国呢?望大王三思。”

文种的话分析了利害,软中带硬。佞臣伯炆也在一旁帮腔说:“越国上下已经降服为臣民,若能赦免越王,的确对吴国有大利。”吴王夫差心有所动,便要许和。这时,大臣伍子胥谏阻说:“树德行善,莫如使之滋蔓;祛病除害,务必断根绝源。现今勾践为贤君,文种、范蠡为良臣,君臣同心,施德惠民,一旦返国,必为吴国大患。吴越两国水上相连,一旦结成世仇,兴亡成败不可不虑之深远,如今既克越国,倘使其复存,实在是违背天意,养寇留患。”吴王不听,最终与越国讲和,退兵而去。

勾践自从会稽解围后,返回越都,想让范蠡主持国事,自己亲自去吴国屈事夫差。范蠡说:“对于兵甲之事,文种不如臣;至于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臣又不如文种。臣愿随大王同赴异国。”勾践同意了范蠡的建议,委托文种暂理国事,然后收拾库藏宝物,装满车辆,送往吴都;同时在国内选出330名美女,其中300人送给吴王夫差,另30人暗送太宰伯炆。勾践携带妻子和大臣范蠡等前往吴国。

勾践四年(公元前493年),越王君臣数人到达吴都见到吴王夫差,当即进献美女宝物,并低声下气地极力奉承献媚;再经伯炆一旁帮腔,勉强获得了吴王夫差的谅解。吴王夫差派人在阖闾墓侧筑一石室,把勾践夫妇及其臣子赶入室中,脱去所穿衣冠换上罪衣罪裙,使其蓬头垢面地从事养马等贱役。每当吴王夫差乘车出游,勾践都要手执马鞭徒步跟在马车左右。路过闹市时,吴人指着勾践说:“那个就是打了败仗的越王,快来看呀!”讥讽嘲弄之声不绝于耳。勾践低头疾走,把羞辱和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底。勾践居于石室,出入于马厩,范蠡侍奉其左右,寸步不离,并随时开导、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