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儿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旌旗照旧飘扬。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么会有那样多的飞鸟上下盘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空城”退兵,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妙计。尽管历来也有不少人一再质疑其为史书作者的创造而未必真有史实,但用心理学的原理详察“空城计”,它之所以成为众兵家论谈的经典,其中还是有诸多玄妙之处的,值得后人研究。
心理战,古称“攻心术”,是敌对双方为赢得战争胜利而进行的心理搏斗,目的在于动摇敌人的决心,打击敌人的士气,以小的代价实现在局部乃至全局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古代兵法说:“虚者虚之,疑中生疑。”意思是说,在兵力空虚时,显示防备虚空的样子,就会使人疑心之中再生疑心。空城计中,司马懿见城门大开,百姓洒扫街道,诸葛亮在城楼上焚香弹琴,遂以为诸葛亮伏有重兵,引其入瓮,“急教后军为前军,前军为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心理学原理认为,人对任何事物的感知、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活动,都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并与记忆、情绪、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分析、判断就会越准确。
然而,在客观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有可能为认识新事物带来障碍。司马懿在与诸葛亮交战中,多次被诸葛亮以“示弱”法埋伏攻击,从而形成了“诸葛示弱,必有埋伏”的定式心理。今天看到诸葛亮城门大开,自然怀疑有诈,不敢上前,只得仓皇退兵。
定式心理的积极方面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其消极方面则在于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使心理活动表现为惰性、呆板。定式心理的这种负效应,对军事指挥的影响甚大。诸葛亮正是抓住了司马懿这一定式心理,知其必会误判,成功演绎了此出空城计。
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压境,诸葛亮城中只有老弱病残及部分文职官员,若指挥员惊慌失措,定然导致军心涣散,一发不可收拾。然而蜀军依然军心安定,这与诸葛亮泰然自若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诸葛亮一人的行为,何以安定官兵之心?原因就在于暗示这一心理过程的作用。暗示是影响潜意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它超出人们自身的控制能力,指导着人们的心理、行为。暗示有着不可抗拒和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心理学家普拉诺夫认为,暗示的结果会使人的心境、兴趣、情绪、爱好、心愿等方面发生微妙变化,从而使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工作能力发生变化。暗示往往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假思索地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可暗示性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人的可暗示性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品质。在极其复杂和异常紧张的战场上,情况剧变,险象环生,人们承受着强大的心理负担,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暗示也最容易发生作用。特别是积极的暗示作用,甚至比安慰、命令、批评更能稳定人的紧张情绪。濒临险境,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紧张恐惧、惊慌失措、焦躁绝望的不良心理。如果此时接受一定的暗示,就能起到调节、稳定情绪的作用。诸葛亮就是把自己要表明的对士兵的慰藉,以亲上城楼、焚香弹琴作为信息载体,提示、感染官兵,使他们无形中获得了一股力量。城中官兵见主帅稳如泰山、稳操胜券,又知主帅善设“伏兵”,都以为诸葛亮握有奇兵,故大家皆能坦然对之,军心稳定。也正是如此,司马懿才会见“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硬是看不出一点儿破绽。其次,诸葛亮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在空城计的使用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暗度陈仓中的心理战
暗度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此计与声东击西有相似之处,就是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特点。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度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此计由东汉大将军韩信所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成功战例。
◎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的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得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想要故技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度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于是就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军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渡口,封锁临晋关河面,壁垒森严,准备与韩信决一死战。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度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因为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阳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做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主力已在韩信的率领下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时,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 宋江三打祝家庄
在《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无论是对于宋江,还是对于整个梁山来说,都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场战役。对于宋江来说,这是他出任梁山第二把领导交椅的开场献礼;对于整个梁山来说,这是扩大财富积累和拓展梁山政治势力的绝好机会。宋江通过三打祝家庄一役,成功地和弟兄们建立了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从而逐渐开始了架空晁盖,掌握实权的夺权道路。而在这场战役中,宋江的最后胜利也离不开暗度陈仓一计的影子。
三打祝家庄一战的起因其实非常地无厘头,祝家庄身处在梁山附近的独龙岗,独龙岗上除祝家庄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家族势力:位于祝家庄西边的李家庄,东边的扈家庄。这三个家族是一个结盟的关系,共霸着独龙岗这块地盘。李家庄和扈家庄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意。因此,独龙岗的三庄联盟同梁山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梁山的势力虽大,但在晁盖掌权的时候始终没有扩大到独龙岗。作为当地的地头蛇,祝家庄也没有把梁山放在眼里。
事件的起因源自石秀帮杨雄杀了给他带绿帽子的老婆和奸夫后,带着时迁投奔梁山,途经祝家庄时,偷吃了酒店里的一只公鸡。此公鸡在当时担任着报晓这一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地位和如今的公鸡不可同日而语,吃鸡的石秀等人态度十分蛮横,丝毫不觉得吃了别人的“报晓钟表”是多么大的一件事,并且亮出了梁山名号。不想独龙岗的酒店是祝家庄所保护,石秀等抛出的梁山名号并没有吓倒对方,双方交手之下时迁被俘,石秀杨雄逃脱,正好碰上了杜兴。杜兴原先在蓟州混的时候犯过命案,正好当时担任蓟州监狱长的杨雄救过他的命。现在杜兴,是独龙岗李家庄首领扑天雕李应的心腹,担任李家庄的总管。有这层关系,杜兴就将石杨两人引见给李应。李应仗着自己同祝家的老交情,想来从中化解这个梁子。不料非但没有化解矛盾,双方还起了争执,结果李应中了祝彪一箭,颜面尽失的同时也彻底瓦解了李祝联盟。
石秀杨雄两人于是跑到梁山一阵哭诉。晁盖本意是要严惩二人,很显然,这三人冒充梁山的名号在外行恶,吃了亏之后还要梁山帮其出头,道理上来讲是十分荒谬,晁盖的反应是十分合理。但是石秀杨雄的运气非常好,事逢宋江刚坐上第二把交椅不久,急于要搞一次大行动来立威,因此,石杨这场明显理亏的斗殴事件反而成了开战的正当理由。于是在宋江的极力坚持下,晁盖也不好多驳这位二哥的面子,聪明的老三吴用也表态支持宋江的建议。于是梁山组织的第一次对外大行动开始了。
但是,梁山大军第一次攻打祝家庄就遇到了极大的障碍,祝家庄地形复杂,到处都是盘陀路。宋江差点中围走不出来,多亏了石秀找出了了识别盘陀路的方法,带宋江走出迷宫。初战失利对宋江的打击很大,因为这是宋江进入梁山组织后的初出茅庐第一仗,要是败了恐怕地位难保。所以对宋江来说绝不能接受失败的选项,于是稍作休整后,宋江就开始二打祝家庄了。可惜这一次仍然没有成功,宋江自己差点都被捉了。
梁山的损失不小,但也略有斩获,林冲活捉了一丈青扈三娘。扈三娘的被俘导致了独龙岗三家联盟的彻底破产。因祝彪射伤李应,李家庄已保持中立,甚至暗助梁山。现在扈三娘被俘,于是扈家庄的公子扈成就向梁山求和,双方谈判后,扈家庄决定退出这场混战,保持中立。梁山则不以扈家庄为敌。因此梁山的主要敌人就是祝家庄一个了。但是宋江凭借着19个武艺高强的兄弟,其中不乏林冲,秦明,花荣这样的高手,6000多个大小士兵,还是无法打败祝家庄。而祝家庄不过祝龙,祝虎,祝彪三兄弟加上他们的师傅栾廷玉,明显处于劣势,特别是梁山已经通过石秀和李应了解了祝家庄的地形,在这种情况下,梁山仍无法奈何祝家庄,宋江渐成骑虎之势,进退两难。
正当宋江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来了转机,顾大嫂丈夫孙新的哥哥孙立被弟弟设局拉入了伙,一群人劫了登州大牢,救出了因一只老虎而与登州大户毛太公产生纠纷,被打入大狱的解珍解宝兄弟,一群人投奔了梁山。孙立和祝家庄的栾廷玉是同门师兄弟,又是至交好友。孙立一伙投奔梁山正好没有什么大礼,所以孙立就准备利用同栾廷玉关系到祝家庄卧底,里应外合将祝家庄献给梁山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
于是孙立直接冒充登州驻军调防梁山附近的郓州市,途经独龙岗,顺道拜访老同学栾廷玉。栾廷玉虽然智谋过人,武艺高强,但是想不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同学会出卖自己,所以以诚相待。祝氏兄弟看孙立一行拖家带口的,又是栾廷玉的好友,也就毫不怀疑了。
于是,一场暗度陈仓的好戏正式上演:孙立假意帮祝家庄打梁山,梁山也十分配合,给孙立面子做足,让孙立活捉了石秀。这样孙立彻底赢得祝家庄的信任。
另一方面,梁山方面在奸细提供的情报帮助下,出动4路兵马从4个方向夹攻打祝家庄的前后门,调开了祝氏兄弟。而孙立一伙则趁机里应外合,放出被俘的梁山兄弟秦明等人,从内往外杀出。这个让宋江费尽心思无法攻破的祝家庄就这样亡在了栾廷玉的好兄弟孙立手上了。祝家的满门也给梁山杀得干干净净,三打祝家庄就这样以梁山方面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笑里藏刀中的心理战
笑里藏刀是三十六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计谋之一。笑里藏刀和口蜜腹剑一样,都是三十六计中比较阴险的计谋,要求施计者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表演才能,运用得当可以给受害者以致命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
◎ 曹玮兵不血刃灭叛军
宋朝时,边境渭州与西夏相邻。渭州知州曹玮军纪严明,西夏人都很害怕他。
有一天,探马传来一个消息,说有数千兵马叛变投奔西夏。当时曹玮正在家里和朋友下棋,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非常冷静地对探马说:“是我命令他们这样做的,你可别让其他人知道了。”
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西夏人以为是曹玮派那些叛军过来作内应,打算里应外合攻击西夏,马上把投奔的叛军全部杀了。曹玮正是做到了笑里藏刀,才能够兵不血刃地消灭了叛军。
首先,他军纪严明,治军有方。这令西夏人十分害怕,时刻提心吊胆,草木皆兵,总担忧什么时候曹玮就会率领宋军攻打西夏。当西夏人知道曹玮对待叛军之事坦然从容,就更加坚信这是曹玮设下的圈套,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恐惧心理,疑心就变成肯定,终于做出错误的判断,杀尽并非宋朝内应的叛军。曹玮的计谋就这样成功了。
其次,曹玮的行为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安抚渭州的军民,不至于使叛军投奔西夏的消息造成自己内部的恐慌和混乱。
能做到得知突发状况而没有一丝慌乱,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功夫。东晋谢安在淝水之战时,同样与客人在家中下棋。这时候前线传来战报,他不动声色地将报告放在一边,继续棋盘上的厮杀。棋局结束后,客人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询问战况如何。他才淡淡地说,儿郎们胜利了。谢安的内敛功夫不可谓不好,但客人走后他也忍不住匆匆忙忙地离开棋室,由于心情过分激动,鞋子上的木齿在门槛上碰掉了也没发觉。
相比之下,能够在短时间内思考出结合笑里藏刀与借刀杀人的应对之策,并且能够将其顺利实施的曹玮,又比谢安高明得不止一筹了。
◎ 公孙鞅与陆逊的笑里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