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8230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非常有意思,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充满奇趣的浮世绘,五千多年的历史为无数的文人骚客提供了无穷的历史素材,谱写出了一曲曲令人欷歔感叹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如今已经被众多的后人拿出来解读、重构,在不停的花样翻新中也翻出很多不同的思维角度和观点。

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有关于历史谋略的论述,我们已经见到了不少,角度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在本书中,作者选取了若干个不同的角度,每一个角度都带给读者不同的思考方式。

中国的历史不是独幕剧,而是相互联系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多幕剧表演中,中国历史上的弄潮儿纷纷出场,各展其能,想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阴谋和诡计就像太极推手之式,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危机重重。在这一团太极的迷雾中,我们看到了执著于爱情,不切实际地想要求得专宠,最终送了性命的栗姬;城府极深,善于掩饰谋划并最终登上最高权力舞台的王美人;一生谨慎谋划、小心进退,却在晚年丢掉了方寸原则进而丢掉了性命的和珅;还有至今都可以被称得上是完人代表,玩弄时势于股掌之间的范蠡……这些人物都在这场酷似太极表演的中国历史中出现过、表演过。他们有的表演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有的曾经一人之下,最终却惨死狱中。不管表演得怎么样,他们都是这场太极演出中的好演员。

从加减法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会使很多形象已经固化的历史人物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在加减法的原则之下,关羽成了误国误民的悲剧英雄,成了诸葛亮布局大业中的一颗定时炸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自己和天下都作好了规划,可惜天命难违,最终含恨而死。在成就蜀国大业的过程中,诸葛亮对关羽的种种布局处处体现出了诸葛亮的无奈。而东汉时期因为一个“削藩”的问题,使得贾谊、晁错、主父偃这三个本来不相关的人物像糖葫芦一样被穿了起来,共同演绎了一出东汉时期的历史大戏,其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交织碰撞、英雄在抱负遭遇事实之后的欷歔无奈,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贾谊的生不逢时,晁错的满腔热忱,主父偃的恃才傲物,都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在这里,我们也很容易看到,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从小父母双亡的和珅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从此和珅开始了一段违背其本性的敛财之旅,最终惨死狱中;同样,青少年时期饱受他人白眼的主父偃也在成名之后疯狂地滥用手中的权利,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这种相似性给我们的启发,也正是历史真正的魅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中,我们从很多历史事件中看到了现代策略的影子。回顾历史的片段,我们在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和历史人物身上都看到了今天传播学和舆论学的影子。中国历史上表现最突出的几个“舆论学大师”纷纷登场,善哭的刘备,善于制造舆论氛围、自己顺水推舟的赵匡胤,以及不研究舆论传播规律而被屎盆子扣了几千年的董卓……这些人物的倾情演出,使得我们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角度。

男女的性别差异一直是现代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尽管古代没有明确地出现心理学这门学科,我们还是看到了现代心理学在古代历史中活跃的影子。从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入手来看一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两性差异在处理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巨大的不同。有一些历史人物克服了自身人性上先天的弱点,很好地把握和利用了优点,成就了不可思议的成绩;有一些历史人物则始终无法超越自身的人性弱点,最后成为了历史上令人遗憾的感叹号;还有一些人曾经很好地克服了自己人性上的弱点,成就了事业,但年老之后还是被那些蠢蠢而动的欲望所左右,晚节不保。全文的最后一部分从我们所熟悉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中发现现代心理学的痕迹,讨论了诸如“离间计”的心理发生基础等问题,这样一来,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历史人物也仿佛在我们眼前鲜活了起来,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真正的历史原貌,也许远非我们这些后人所能还原清楚,因为这中间有太多的历史线索已经变成了岁月中的风尘,但历史之所以成为了后世研究不绝的样本,是因为那些时空的碎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带有智慧的线索,也就是我们所反复研读的历史中的计谋与策略,这些经典的计谋与策略,至今还在现代人的行事准则中发挥着作用。按照这些线索,我们看到了每个人心中的历史,享受着历史赋予我们的精神食粮。这就是中国历史中的智慧带给我们的心灵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