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梁晓声文集·散文11
82102700000004

第4章 给魏嫂的信

嫂子:

您好!三月份的来信收到了。今天才回信,心里很内疚。这两个月内,各种活动多,我身体也不太好,虽未及时复信,但心中总想着。

我年前其实未能回哈尔滨。因为我的老母亲住我这儿,已经七十八岁了,又有病。离家外出,我是特别不放心的。幸亏您们未赶到哈尔滨。否则,真的去了,辛苦奔波,反而见不到我,就太闪落人了。

嫂子,知道魏老师已去了,我心里至今很难过。尽管是早有思想准备的。

近一二年来,我一直都想回黑河去看看您们。但回黑河,往返都要途经哈尔滨。途经哈尔滨而不住几天,对我是不太可能的。回了黑河,也总得要住上一个星期。那么就要有半个月至十二天的时间才能成行。离家这么久,又会太牵挂老母亲。

除了这些原因,我也怕一旦见了您们,又是在您们最悲伤的日子里见到您们,唯恐反而重提悲伤事,反而加剧魏老师的心情波动,促使他的重病迅速恶化……

嫂子,魏老师及您,对晓声的一生,是恩深义重的啊!下乡的七年中,后五年我几乎就是您们家的一口人啊!魏老师希望培养我为团里的教师标兵,希望介绍我入党,甚至可能还暗中希望我能接他的班,成为连队小学校的校长。如果连里的领导,对我有了什么不公道,他就会替我去找他们争辩。而我有了什么喜悦,他是第一个与我分享的人。

当年我的文字在《兵团战士报》上发表,他多么高兴呀!当年他像我的亲兄长一样,您像我的亲嫂子一样,您们的家,就如同我自己在北大荒的一个家。正是我命运之中的这一种幸运,使我这样一个全连家庭最困难的知青,一个性情天生地孤独又忧郁的知青,一个常被家事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自尊心极强又极脆弱极容易受到伤害的知青,得以受到种种安慰、关怀和温馨的庇护。否则,我真不知我会否像我的哥哥一样,小小年纪,精神崩溃。

中国人有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和魏老师当年呵护于我的,岂止是“滴水之恩”呢!

我记不清前信中,是否已将我家的电话告知了您?如果竟没有,那么我现在告诉您(略)。北京的区号是“010”。一般早晚我都在家。倘又遇到什么较紧急的困难,或什么需要我远援之事,可打长途电话来。以后,我会每隔半年寄钱给您。虽然您需要的主要并非经济上的帮助,但我想,在您身体不好的情况之下,经济上较宽裕点儿,毕竟可以缓解某些生活重负。不,半年隔的时间太长了,就每个季度一次吧!

我也将哈市我一个弟弟家的电话告诉您(略),他知道我和您及魏老师当年的亲情关系。他会在必要之时,首先替我出现在您家里。

以后我身体好转了,也许会回哈市住一段日子。那时争取邀小星陪伴您,也来哈市住几天。

万勿再寄任何东西来。北京的早市上,货物很丰富。东北的什么土特产都有。而且早市每天上午就在楼下集散,非常方便。

随信寄上几张近照,及我全家与我老母亲的合影一张。合影中的女孩子,是我家阿姨小芳。我的近照,替我送小薇一张。替我对她说,晓声叔叔一直记得她小时模样。替我对她说,晓声叔叔希望她能早日从悲伤中解脱出来。

今天一连写了几封信。颈椎很酸,头也有些发晕了。就不多写了。

祝身心早日康复。

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