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少儿戏剧表演
81933700000002

第2章 Body的原力觉醒

戏剧的英文play就是玩,严肃地玩,认真地玩,投入地玩,勇敢大胆地玩。玩什么?玩肢体,玩声音,玩想象力,玩观察力。

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通过“让身体告诉你”的原理去学习和理解,也就是将理性分析从聪明的大脑移交给身体。角色中的他是怎么坐的?他动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节奏?是快还是慢?他是怎样拿东西、触摸东西、整理头发的?所有这些都是形体动作的选择。要学会用心灵意识介入创作,非逻辑性的智慧赋予我们梦想和直觉,比如走在街上,看到发生了危险的事情,你会感觉到某种伤害,你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可能直接产生的,是一声尖叫。

表演训练的目的是连接自我与身体的各个部位,全身的气机必须“打通”。将被“肢解”的身体“重组”,恢复它的感知能力、表现力,以及蕴藏其间的力量。最终,形成整个生命,并与周围环境形成艺术“气场”。

一、将放松的状态作为起点

演员必须去成为各种各样的人物,不管你去演绎怎样的作品,观众看到的都不是演员本身,而是一个单纯的登场人物,正因如此,将自己的身体从下意识的习惯性动作中解放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摒弃动作中的个人习惯,再去寻找自己所饰演的角色的个人习惯,并在扮演的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操纵自己的肢体,那真的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从习惯动作中解放出来,需要一颗沉静的心。将效率视作生命的现代社会,很多情况下会因为急于做某事而不自觉地造成很多无意义的习惯性动作。所以我们在赋予行动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吧。

“先等等,完成这个行动所需要的最小幅度的动作是什么?有没有使用了不必要使用的肌肉呢?”

然后接着问这些。

“有没有肩部用力,造成耸肩?有没有颈部用力,造成后缩?”

直到将这些问题都确认之后,再继续不慌不忙地展开行动。

习惯性动作是一种本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冒出来的麻烦东西,因此即使想要摆脱它们,你也不能完全知晓到底有没有做出这些下意识的行为。桐盟的戏剧教师们会在触碰学生身体的同时,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自然使用肌肉,并且维持一种恰到好处的紧张感。

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请用心记住以下3点:

* 等待

* 放松颈部,试着轻轻左右摆动几下

* 头部重心向上向前,仿佛轻松地漂浮着一般

从自身的习惯性动作中解放出来,可以使演员获得一种中立(neutral)的状态,而当演员处于这种“中立状态”时,他便可以通过操纵肢体,从而成为各种各样的登场人物,并可以表现角色,以及更为多样且复杂的心理状态。

在桐盟的学习过程当中,常常会用动植物或学龄前儿童的照片,作为向前打开的中立状态的例子,让学员通过大量的观摩,从视觉上渐渐去习惯和接受这样的状态。桐盟的教师并不要求学生尽快得到某种答案,而是让他们去付诸实践,在无压力的状态中自行领悟。

观察学龄前儿童就会发现,活力和能量从他们扎实平稳的腿部内侧,缓缓向上延伸到背部,即使他们幼小的身体可能无法承载这样的能量也无所谓,他们头部的位置依然很好地保持了平衡,还有他们直率的眼神。那是一种丝毫没有想过要表现什么,要做什么动作,只是单纯有某种兴趣的眼神,他们向外界毫无保留地打开自己。他们并没有思考过要使用演技,甚至连好好站着都没有想过。即使这样,我们也能明显发现他们的身体一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观察动物通过照片便足够了,照片上的动物充满着存在感,让你什么都不用去想就能感受到它的状态,但是动物在被拍摄的瞬间并没有想过“自己正在被拍摄,该摆出怎样的poss”这类的事情,所以照片上的动物没有刻意摆造型,也没有因为恐慌而僵住身体,而是处于一种非常自由自在,生机勃勃的状态。它们身体中的生命力仿佛要溢出来一般,即便处于静止中,在有情况发生的时候,也能迅速做出反应。我认为它们能够注意力集中且非常沉着冷静,正是因为这种平稳的内心,使它们在面对外界的波动时,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所以从动物观察这项训练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诸如动物的表情变化,及更为高效的身体活动方式等对表演非常有帮助的东西。

观察一下植物,不管是参天大树还是路旁的杂草,我们可以从它们身上感受到与动物同样的力量和活力,外界的事物确实刺激了植物的感觉,但植物平静地接受了这些,这并不代表它们处在一种无反应的状态。

身体僵直的话,内心也会僵硬,而内心无法打开,会导致身体的封闭,就像鸡和鸡蛋的关系一样,无法判断哪个在先,但却联系在一起。反过来说,心打开的话,身体也会打开,身体柔软的话,心也会变得柔软起来。

演员需要表演出各种人物的肢体动作和各种性格的内在,所以必须常常保持没有自我行为习惯的中立状态,并由此迅速做出反应。上一秒还从舞台上怒气冲冲地退场,再次登场时,却必须心情激动地表演欢庆场面,这种事情时常发生,所以演员情绪和身体的反应没有多余的停留,在面对巨大的改变时,要有能力瞬间转换,应对自如。

在桐盟的形体教学中,比起身体活动的训练,更多的是学习保持镇静的心理状态,这是一切舞台行为的基础。镇静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练习中向前打开自己的内心,让身体在最大的限度上受益,从根本上开始改变人类身体和意识的姿态,从而真正进入舞台形体的学习。

为了获得中立状态,放松身心是非常关键的,不管是多么困难,或是需要高度紧张的表演,都和登场人物是否紧张没有关系。演员要保持内心的沉着冷静,演员的身体在表演中也应处于放松的状态。需要进行必须调动大量肌肉群的身体表现(如:格斗、发怒)的时候,除了在应该用力的地方用力以外,也要注意不能让身体受伤。简单点说,就算是优秀的体育选手,在身体僵硬的状态下进行活动也会受伤,反而在轻松状态下可以在竞赛场中取得好成绩,二者的道理是一样的。演员在表演前后常常处于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进入幕后的那一瞬间,非常有必要立刻恢复到放松的中立状态。

那么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放松。放松的方法是什么。放松,并不是简单抽取自己之前付诸背部骨骼和肩膀肌肉的力。我们之所以去放松,目的是解除过多不必要的压力,借助自身骨骼原本的平衡,最小限度地使用肌肉和力量去站立或者坐下,这将作为一切舞台行为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要保持一种向前打开的中立状态。

所谓放松其实就是在基于骨骼自身的平衡之上,只去使用最小的力便可以处于平稳的一种状态。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是完全进入休息,而是平稳的慢速运转的状态。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行动指令,也可以迅速做出行动和反应的状态,也就是为了活动而去放松和舒缓身体。

当然“放松”一词被理解为处于一种完全脱离的状态的情况下也是有的,例如:发声方法的教学中,教师们要求学生舒缓脸侧肌肉的时候所说的“请放松”,常常伴随着别用力,不要使用任何力气的要求。此时为了休息进行的放松练习,会使身体在得到舒缓的同时,释放内心的紧张,有将压力排出体外的效果。对演员来说,必须从扮演的角色中跳脱出来,回归自我。所以在演出结束后,为了休息而回归自我的放松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认识身体

有效地操控我们的身体,会帮助演员在以各种人物形象登场时、表现该人物某种身体特征时、进行搬运东西或演绎打斗场面的动作时绝不会误伤到自己,同时又可以长时间保持表演的状态。

大家知道我们的头到底有多重吗?我所说的头部重量包括了大脑、皮肤、血液、眼球、牙齿、下颚骨、毛发等全部重量,快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 首先我们需要四人结成一组。让一个块头大的人和一个块头小的人都仰卧在地上,放松全身,不要用力,什么都不要做。

* 另外的两人双手呈碗状,分别在躺着的两个人头顶处蹲下,小心地用双手捧起他们的头部,托着它们的头部缓缓向上抬起1—2厘米。

* 仔细去感受,缓慢地,仿佛并不知道手中托起的物品是什么般认真地感受手中的重量,最后再慢慢地将头重新置于地面。

感觉如何?块头大的人和块头小的人,男人或女人,头部重量比预想的要重的人和比预想的要轻的人……每个人的头部重量基本都占身体重量的一成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刺激或发笑的时候,眼球和颈部处于用力的状态,会让头部感觉特别沉重。

那么,占人体一成重量的头部是支撑在什么上面的呢?对,是颈部。

大家都知道,颈部不是只有一根长长的骨头,而是由若干块骨骼纵向拼接组合而成。而颈椎最顶端的那一小块骨头就支撑着我们沉重的头部,这样小巧的东西却承受着这样巨大的负担。如果上面的平衡发生了些许偏移将会怎么样?那就麻烦了。

颈部的肌肉粗壮而结实,但是因为头部姿势不当和长期支撑头部重量维持平衡,使它们经常处于疲惫的状态,当然也会导致肩膀僵硬、头痛、牙齿咬合不当、压迫呼吸和发声方式改变等不良影响,正因如此,不去使用非必要的颈部肌肉,维持头部“直立”,对于保持颈椎的良好平衡是非常必要的。

大家知道吗?人在紧张的时候肩部会用力,这会让颈部的肌肉带动肩部使它耸起。肩部承受着上半身的全部重量,及两侧悬吊着的手臂的重量,所以让颈部的肌肉也承受了不合理的繁重劳动,肩周附近用力的话,和动物感到恐惧时僵硬的姿态是一样的,所以让演员肩部下压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肩部除了负责手臂的活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充分地表达情绪,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情绪状态的重要依据。肩部由三块骨头交合而成:一个是锁骨,一个是肩胛骨,还有一个是肱骨。

让我们来科普一下,人体背部的脊椎,是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5节骶骨和4节尾骨,共计33节圆柱形椎骨纵向排列组合而成。脊椎的中央有血管和神经等流通,椎骨相互之间夹着因充盈着液体而柔软的减震带,这就是椎间盘。正因为有了椎间盘,骨头和骨头才得以不直接接触,从而使身体能够不生硬地顺畅活动。

与颈部下方相连的背部的骨头就是胸椎,自胸椎开始向前包围在胸部的骨头叫肋骨,肋骨的下方延伸至镶嵌骨盆的是腰椎,椎骨嵌入骨盆并穿过骨盆中央的那一截骨头被称为骶骨。骨盆最下方的椎骨被称为尾骨,也有人将这些身体躯干各个部分的总称称为人体核心支撑。

脊椎呈轻微的S形,这样便可以吸收上下左右的振幅,并且方便人体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为了不过度勉强和浪费力气,我们在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和了解究竟应当保持身体哪处的平衡及具体的做法。

调整身体的平衡其实就是在脑海里去展现一些场景和事情。让我们运用想象力去感受一下吧。

* 头部轻柔地向前向上缓缓浮起来

* 脖子在伸长

* 背部在变得宽广和延长

* 背部的肌肉渐渐舒展开来

* 胸部也变得开阔而柔软

就这样,我们来感受一下自身深广的根基吧。如果是坐着的话就感受坐骨,站着的话就感受我们的足底,但还是要注意,尽量不要牵动任何部位的肌肉。

骨盆是人体的中心,也是动作的中心。骨盆的倾斜程度是决定我们活动方向的一部分原因,因为背部骨骼会顺着骨盆像波浪一样活动。了解到这个构造并加以合理运用的话,不仅可以更为丰富地展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的表演,还可以毫无压力且动作优美地完成马术或武术等具有一定肢体难度的表演。

骨盆两翼的部位就是平时我们所认为的腰部,那里因为没有和任何骨头相连,所以不是关节部位。

和腿部相连的髋关节位于骨盆靠下的位置。腿部指的是大腿和小腿部分,以及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膝盖。大腿骨的上部分和髋关节相连,以支撑上半身。活动腿部的是髋关节、膝盖和脚踝。腿部联系着胯骨、膝盖和脚踝等较大关节,可以完成很多表现力丰富、幅度较大的动作。

脚支撑着全身,让我们可以行走,当然就成为和地面接触时最为重要的部位,如果头是指挥部的话,脚就是基地。脚由很多块骨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正因为是由多块骨头组成,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地面或高低的落差,甚至是跳起后着地,脚都可以应付自如。我们平稳站立时所感受到的脚内承重的位置,正是脚的正下方。从那里开始,体重由脚内向全脚掌而分散开来。

三、找寻重心

上述的身体构造的解说,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身体各个部位都拥有着绝妙的平衡,而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绝妙的机能被我们不合理地运用而导致身体僵硬,对身体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寻求身体自由而协调的状态,让身体得以处在一种良好的平衡中。

1.认识身体的重心

我们用双腿承受体重。虽说人有左脚或右脚单侧承重的习惯,但自身却总是认为自己的双腿在均等地分担身体的重量。偶尔可以用家用游戏机或者体育中心的机器去检测一下双腿的平衡,你会得到令自己惊讶的答案——一定有哪一方承重更多。

让我们来试着找到重心吧。

* 两腿按照骨盆的宽度分开站立

* 就这样将体重向脚下移动

* 将重心移至脚尖

* 移向脚踝

* 向左移动

* 向右移动

* 旋转

* 按相反的顺序再来一遍

※体重移动的幅度可以逐渐变小,不用固定身体,请慢慢感受双腿正在均等地分担自身的重量吧。

本练习只会用到我们的足尖的关节。当我们将身体的重心逐渐移至脚底时,膝盖和髋关节虽然也在随之缓缓移动着,但并没有弯曲。为了支撑倾斜的身体和向后倒的姿势,足底在为之努力的时候,腹肌和背肌也在活跃着。支撑我们身体不要倒下,我们其实使用了体内各种各样的肌肉。这个时候可以有意识地使用肌肉,但要逐渐摆脱自己应当“一动不动站着”的这种观念。不要忘记的是,从背部到颈部去感受它在向上方逐渐延伸。

2.重心移动法则

人的年龄,因重心的转移而发生改变,情绪起伏,可以借由重心高低而转变。一天当中的重心转变,早晨在头胸,下午在肚子,夜晚在脚跟。

* 老年的重心在脚底(小心翼翼)

* 中年的重心在肚皮(稳重)

* 青年的重心在胸口(志得意满)

* 青春期的重心在下巴(趾高气扬)

* 骄傲的重心在鼻子(嗤之以鼻)

* 思考的重心在眉心(皱眉)

* 小心警戒重心在背部

* “借过,借过”的重心在肩膀

四、恢复身体本来的状态

将身体调整到“什么都不做”的状态开始进行练习吧!

当我们平躺的时候,身体逐渐放松,紧绷的肌肉在慢慢解放的同时,我们可以感觉到被束缚的骨骼得到了舒缓,身体也开始得以呼吸。平躺的姿势可以让身体多余的用力部位得到放松,让骨头恢复自由,并依靠骨骼自身之间的作用力,回到原本最为自然的状态下。但肌肉得不到放松的话,反而会使骨骼朝已造成的扭曲的方向伸开。因此,放松仍然是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将骨骼还原到最初的状态,并好好体会下这自然而然的感觉吧。

事实上,肉体也好,心理也好,这种“身体本来的状态”都可以让人觉得愉悦和自在。所以通过每天一次,甚至一天多次地恢复身体的“出厂设置”,可以让身体逐渐将这种自然的状态变为平时的习惯性动作。这样一来,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随地恢复“自然的状态和充满协调的肢体”。

1.“仰卧”练习

(1)仰面平躺下来

(2)双臂张开。腋下空出能放入一两个鸡蛋的距离。手掌朝上轻轻打开。

(3)两脚与胯同宽打开。

(4)眼睛轻轻地闭上,嘴唇微张,牙齿根部不要用力。

(5)保持这样的姿势深呼吸,并放松全身,不要用力。仰卧的过程中,让身体休息是重点。如果满脑子都在思考接下来要做些什么的话,肌肉就无法得到休息,仅仅是完成了练习的动作,并没有真正领悟到练习的真谛。忘掉接下来的一切事情,只想着以当下的姿势放松全身。来,让我们深呼吸5次让身体充分得到休息。接着,放松背骨。

(6)为了在悠闲而浑身放松的状态中伸展背骨,仰卧并将双腿抱于前胸。

(7)以稍微往身前拉的姿势,轻轻地来回弹动身体。不要僵硬得像机器一样,悠闲缓慢地进行就好。

(8)接下来开始左右晃动。晃动的幅度在5—10厘米为好。小范围的晃动会让背部骨骼周围纤细的肌肉得到放松。可以晃动1分钟左右。

(9)接下来再将脚平伸开来躺着。

(10)将手指垫在头部下方,放松全身。然后我们来调整身体的核心部位。

(11)两肘伸向天花板方向。完成动作时,想象自己的身体被一条看不见的线牵引着向上抬起,注意身体其他部位不要额外用力。持续平缓地呼吸,只抬起胳膊肘即可。

(12)两肘将两颊完全包裹住后,朝向脚尖的方向移动两肘。此时,手肘的移动会带动托住头部的手掌,故头部也跟着一同向上抬起。肩胛骨还和地面相接,下巴向前胸靠近,只有颈部伸向前方,腹部肌肉不要用力。

(13)到达极限后睁开眼睛,此时两腿间、肚脐、胸骨、下巴和鼻梁应当排成一条直线,感觉自己的头部仿佛卷轴一般,从颈部的骨头开始向远处的地面平铺开来。

(14)头部接触到地面之后,两肘瞬间放松打开。想象自己正舒服地躺在沙滩上。

(15)保持这个状态休息30秒后,再次将两肘向上抬起,颈部伸向后方远处的地面,卷轴般铺开的动作再重复两次左右。

(16)完成后就这样躺着休息。

※接着想象以下内容。这是一个在脑内用想象力去描绘并感受的练习。

脖子在伸长

后背在伸展开来

两只脚也在伸长

胸部变得更加宽广

2.“半卧”练习:这是一个能让背骨更为放松,同时将协调肢体的练习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1)如仰卧一样,两脚伸直仰面躺下。

(2)如两膝抱于胸前摇晃的那一组动作的最后一样,双腿弓起来躺好。

(3)保持这个状态进行伸展颈部的一系列动作(“仰卧”)。

(4)颈部动作做完后,手掌从脑后抽出,打开两腋躺着。

(5)将手肘翻过来,手掌置于腹部之上。手指不要紧闭,放松地伸开即可。两边的大拇指合在一起大概形成一个菱形。

(6)两肘不要立起来,横着伸展开来。

(7)保持该状态休息15分钟左右。

※接下来在脑海中想象以下动作:

脖子正在伸长

背部正在变宽变广

膝盖向着天空浮了起来

两肘向左右两边延伸开来

腋下也伸展开来

手指在变长

3.“八爪鱼”练习:这是集体的感受力练习

(1)一组同学围成一个圆圈。

(2)大家向内,面朝下,趴在地面上,一只耳朵贴近地面,双臂打开,双手轻抚地面,全身放松。

(3)另一组同学依次走进走出圆圈,并做动作。

(4)地面上的同学用身体接收信息,感受信息,反馈信息。

五、逐渐觉醒的身体

从这里开始讲述的,是各种使身体的活动状态得到觉醒的方法。首先,从一边保持打开的自由的身体,一边起身开始尝试吧。

1.“保持被打开的感觉”练习

(1)躺下并侧卧,将自己的身体逐渐向内弓起,像球一样蜷缩起来。

(2)使用两个手肘和膝盖,在地上呈蹲下的姿势。不要使用任何颈部的力量,小心地完成这个动作。

(3)运用卷体向上的动作使身体站立起来,全程闭着眼睛去做,像是还停留在睡梦中一样站起来。

(4)如果是小组一同完成的话,由小组的领头人来提出以下问题。

※内心默默地向自己提问

两边的胳膊是什么感觉

身体的重量是什么感觉

头部是什么感觉

你目前感觉如何

身体在进入完全放松和自由的状态时,可能会获得理想的回答。但因人而异,根据当时状态的不同,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的。

※能时不时进入以下状态就足够了

双臂感到沉重并持续下垂

两腿均匀且稳固地承担体重,仿佛重心已深入大地内部

头部轻轻地向上浮了起来

感觉神清气爽

(5)这个时候可以慢慢睁开眼睛。

到现在为止,已经可以看到自己身体的内部了,保持这种感觉,并且不要忘记还要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眼睛在睁开的时候,要感觉可以同时看到身体内侧和外部世界的面貌。

(6)仔细观察周边的环境。

(7)如果是在室内的话,缓缓转动头部来打量身边的事物。进入一种对周围完全陌生的状态,不要产生恐惧心理,感觉自己在安静且好奇地打探一切。

(8)墙壁的光亮与阴影、伤痕或褶皱,都尝试着用心去发现。

(9)接着,跟随视线开始走动。小心地维持住目前的身体形态——后背的姿势和身体的感觉,缓慢地向前行走。

(10)因为脖颈是自由的,将所有注意力都投放在视线上,上下左右慢慢地一点点前进。

(11)用普通的速度行走,觉得差不多了便可以结束这个练习。

通过这个练习,重要的是将仰卧时所得到的身体感保持下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它可以和呼吸法相结合,可以与动物模拟(参照“***变成了猫!”)相结合,甚至可以导入任何练习中去。虽说只是躺下,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注意。

※注意事项如下:

慢慢地,慢慢地

深呼吸

不论做什么样的动作,注意颈部都不要用力

肩膀也不要用力

但要尽可能地使用四肢

从眼睛到眉毛,包括牙齿的咬合都注意不要用力

不要急速激烈地做动作

不要急着做下一步

内心时常记得首先要放松身体

保持安静

带着你的好奇心

心情平静且沉着

不要有任何杂念

六、形体准备练习

我们的身体慢慢地觉醒,请大家再努力努力,让身体恢复精神吧。

1.头部缓慢转圈。

2.肩部缓慢旋转。

3.腰部缓慢扭动。

4.膝盖缓慢旋转。

5.手肘缓慢旋转。

6.①全身用力紧绷。

②全身放松。

③全身放松,抖动。

7.调整呼吸。

8.有节奏地行走,同时转动双臂和双手。

9.快走跑步,身体必须感到流体感、飞翔感和失重感。

10.屈膝行走,双手放在臀部上。

11.屈膝行走,双手抓紧两脚踝。

12.双膝微屈行走,双手摸双脚外侧。

13.双膝微屈行走,手指触碰脚趾。

14.伸开双腿行走,笔直不弯,双臂向前伸直。

15.由蜷缩的姿势开始,小步前跳,落地时保持蜷缩姿势,双手在双脚旁边。

七、形体语言练习

1.利用肢体做出各种造型,如:灯、地板、电风扇

2.利用肢体作自我介绍

3.“猫式”:以一只睡醒的猫伸展开身体为依据。伸展开身体,脸部朝下躺下,完全松弛下来,双腿分开,双臂与身体成直角,手掌朝地板。“猫”醒过来,向胸部缩回双手,保持胳膊肘向上,是双手成为支点。臀部翘起,同时脚尖驱动向手掌,头向上伸,左腿向后伸直,支撑三秒后放回地面,右腿重复这一动作。最后,翻转身体,后背朝下躺下,松弛下来。

4.“飞翔”:用脚后跟蹲下,保持蜷曲姿势,单脚跳,摇摆,像鸟要起飞,双手作为两翼拍动,用力纵起。双臂连续不断动作,脚步作滑行动作,且只有一个脚的拇趾接触地面,双臂拍动频率渐缓,双脚着地,屈膝。回到蜷曲姿势。上半身集中力量带动下半身动作,随后,手指触底,双腿弯曲后返回站立姿势。

八、无敌的松弛练习

1.“打哈欠”练习

(1)舒展身体。

(2)从手脚到指尖都要充分地放松。

(3)朝空中伸展,颤抖也可,扭动也可,去触摸周围的人也可,总之像小狗一样自得其乐。

(4)打哈欠,并尽情地释放自己的音量。

(5)起身,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身体抬起来。

2.“身随心动”练习

(1)平躺在地面上,头朝上,身体的各个部分放松。

(2)伴随音乐的情绪,身体随意动作,不限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