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并没有较好地运用前紧后松的做事准则,他们做事拖拉的恶习在无形中总使自己将事情一拖再拖,迟迟得不到解决。有些人虽然内心充满着巨大压力甚至感到无限忧虑,但就是难以付诸实践。有的拖到最后敷衍了事,有的干脆就不了了之……前松后紧的做法既不能为以后的事情打好基础,又严重地影响工作质量与身心健康。
懒惰是阻止前紧后松的最大敌人,生活中常能够听到很多这样的话:哎,今天太不想动了,书明天再看吧;今天已经很累了,那个朋友改日再聚吧;现在没有丝毫的心情,功课明天再写吧……时间就是在这一个个所谓的借口中,从我们身边悄然而逝,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使临时抱佛脚,成绩还是科科挂红灯,到最终脑袋空空,丢失了最初的目标。
一个人只有拥有前紧后松的做事态度,才能克服惰性。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拥有明确的目标,然后通过制订合理的计划,一步步地实现它。前紧后松的计划是最能够形成高效率的一种工具,它使我们为后面的事情奠定基础,习惯于管理自己,从而实现最终理想。
“田忌赛马”的故事家喻户晓,就上等马、中等马与下等马三个不同档次的马而言,田忌的马与国王的马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他的马总是略逊一筹。但田忌在连续三场比赛中,先用自己的下等马迎战国王的上等马,故在第一场较量中大败;在第二场比赛中,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迎战国王的中等马;第三场比赛中,田忌用自己的中等马迎战国王的下等马,结果连赢两局,反败为胜。
由于田忌出奇制胜的谋划,结果使三匹实力略逊的马赛过了三匹实力更强的马。“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合理的规划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如果没有适当的计划,目标仿佛就是水上漂浮的萍草,丝毫没有根基。倘若缺少合理的计划,结果不是“盲人摸象”,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的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在制订计划的同时,应该遵循前紧后松,先难后易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一部分时间,为后面的事情打好基础,还能使所做的事情事半功倍。制订计划的时候是最有动力的时候,俗称之为三分钟热乎劲儿,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人是没有长性的。当然,这并不是一种责备,而是告诉人们,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人们的这种普遍心理,同样可以获得意想之外的效果。既然刚开始的时候比较上心,不妨就利用这段最有动力的时间把不喜欢做的事情,难以完成的事情全部做了。一方面即使将来出现懈怠的情况,做起简单的事情也不会十分为难,另一方面如果一鼓作气,在心理方面也会给自己一些安慰:前面如此困难的事情都被攻克了,后面简单的事情也可以完完全全地坚持下来,得到最好的结果。
小丽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国庆节的假期中,她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去做:语文作业,数学作业,看电视,陪爸爸妈妈逛超市,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幼小贪玩的她在假期的前天晚上对妈妈说道:“妈妈,从明天开始,我先玩几天,然后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好不好?”懵懂的她双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妈妈,渴望得到妈妈的同意。但令她感到失望的是,妈妈对她说道:“丽丽,我们应该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我们再考虑玩耍的问题,好吗?”“那不是都一样嘛?作业先做后做,有什么区别呢?”小丽撅着嘴巴,并对妈妈央求道。“当然不一样啊,宝贝!”妈妈接着说:“如果你先完成作业,等你玩耍的时候不就没有心理负担了吗?前紧后松,这样既可以使你全力以赴地完成作业,在你玩的时候又不会有后顾之忧,不是吗?”“嘿嘿,也算是吧……”丽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拥有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位,并在IBM和AT&T这些大公司担任时间管理顾问的拉肯先生曾经在自己的一本畅销书中这样写道:“根本没有时间不够用这一回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前紧后松,将会为自己节省诸多的时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的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对青少年而言,前紧后松的习惯也是如此,前紧后松并不是“一曝十寒”,并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时候尽心尽力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或难以完成的事情。譬如:一节课一般为45分钟,很多同学都是在刚开始上课时非常专注,聚精会神,但是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开始走神。心理学家研究得知:大部分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20~25分钟左右,如果超出这个时间,其注意力就会下降,注意力的可持续时间与正常教学的45分钟相矛盾。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应该做到前紧后松。
青少年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做到总体安排学习任务的可适度,做到前紧后松,留有余地,不仅能够为自己节省一部分学习时间,还能为持续不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拥有极强“时间感”的人,不但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技高一筹,高人一等,而且拥有明确的时间法。他们能够较好地判断时间,对时间的控制既准确又合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不断利用时间的同时,他们能够在做前面的事情时,时刻不忘后面的事情,遵循“前紧后松”的做事原则,为后面的事情留下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