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马丁·路德
8185200000018

第18章 修士修女的婚姻:躬亲示范 恩爱伉俪

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使得一些修士和修女脱去僧侣服,还俗过平常人的生活。维滕堡附近的西多会修道院的一群支持改革的修女向路德咨询何去何从。他建议她们离开,并且愿意提供帮助。但是她们所在的地区属于罗马教廷的顽固支持者萨克森公爵乔治管辖,依据他的为人,他会将诱拐修女的人判处死刑。不过办法总会有的,一位经常为修道院运送鱼的虔诚商人愿意提供帮助。1523年复活节前夕,他将十二名修女藏到鱼桶中,然后用马车将她们送出了修道院。随后,其中的三名修女回家,其余九人则来到了维滕堡。她们无依无靠,身无分文,为避免更糟的事情发生,路德等人帮助她们物色丈夫,建立家庭。事情进展得还不错,两年之后,其中八人都找到了归宿,最后只剩下具有贵族血统的漂亮女子波拉。逃出来的这两年,她一直在家庭中做帮佣,学会了料理家务,变得非常能干,这一点后来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尽管如此,她的婚姻却成了一个大难题,因为她已经二十六了,在盛行早婚的那个时代,像她这么大的女孩已经处于失婚年龄的边缘。路德对她的终身大事做了安排,但是因为前面受过伤害而对这项安排不报太大希望的波拉拒绝了,她说她宁可嫁给路德或者他的同事阿姆斯道尔夫(Nicolaus Amsdorf)博士。但是这两个人都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路德当时已经四十二岁,鉴于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他已经算是老人了。

路德一直都没有考虑自己的婚姻,以前是因为作为修士,他不需要也不能考虑它,后来他与教皇和皇帝抗争,结果被革除教籍,成为异端和帝国通缉犯,随时都有可能被抓住处死,所以更不会考虑婚姻。虽然他经常对婚姻发表看法,不过那更像是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只是在履行他作为牧师和教授诲人不倦和给人指导的义务。在1519年的《婚姻的价值》中,他就宣称婚姻是有价值的,而在《教会被掳于巴比伦》中,他更具体地论述了婚姻观。他说,男女的身体都是上帝的创造,上帝要求人生养,而生养当然必须允许男女结合。他反对禁欲,认为独身誓言是无效的,强迫人独身只会令魔鬼有机可乘,让人陷入罪恶和奸淫之中,因此,修士和修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离开修道院。不难看出,他当时采取的是务实的婚姻观,性交就像饮食一样乃生存之必需,而婚姻可以满足欲望和生育后代,防止人因受情欲折磨而跌倒犯罪。

但是现在情况有变。在农民骚乱期间,路德回家看望了父母。老汉斯对已经不受独身誓言约束的马丁的婚姻表示了关注,希望能抱到孙子,子孙满堂。因当年决志修道令父母失望的路德希望弥补自己的过错,满足父母这一他如果不去修道多年前就已经满足他们的愿望,何况婚姻还能帮助一位孤苦无依的姑娘,给她一个归宿。作为宣扬新生活理念、要废除教廷陈规陋习的改革家,路德也希望通过他的婚姻确认他所教导的是真理,激励那些因为胆怯而在婚姻门口徘徊的人们。总之,按路德的说法,他之所以结婚是为了取悦父亲,让众天使欢笑,使教皇受羞辱,令魔鬼难堪和哭泣,为自己的信仰作见证。

路德说干就干,立刻向波拉求婚,在获得同意后,6月13日,马上在修道院举行了订婚仪式,因为这符合他的主张,婚礼不是圣礼,不需要在教堂举行。接着,他广发喜帖,说上帝喜欢施行奇迹捉弄世人,用婚姻之轭俘获了他,他要结婚了,邀请他们参加修士和修女的这场让天使欢笑、令魔鬼哭泣的婚礼。不过,路德此时结婚可能真是不合时宜,因为他的保护人萨克森选侯“智者”腓特烈刚去世不久,农民骚乱也未完全平息。坊间流传着关于他结婚的各种谣言,譬如说波拉怀孕了,奉子成婚。有的说农民正在苦难中挣扎,而路德却只顾自己享乐,甚至连伊拉斯谟后来都嘲讽说,宗教改革原来只是为了一场婚姻。路德对于谣言蜚语不屑一顾,懒得回答。这符合他的性格,他特立独行,想好了就会去干,不会考虑别人会怎么想。

婚姻改变了老光棍路德的生活方式。他得习惯每天早上醒来枕头边有两条辫子,作为丈夫,他得注意妻子的感受,关爱她。不过,付出的同时,他也获得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被波拉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是一桩美好的婚姻,夫妻相敬如宾,恩爱到老。波拉一直称呼路德为博士,用有礼貌的“您”,而不是用熟人之间常用的“你”,而路德则称呼她是“我主”或“我的肋骨”,非常疼爱妻子,说就是拿法国或威尼斯交换波拉他也不干。波拉非常理解丈夫所从事的改教事业和树敌无数的艰难处境,给他安慰和鼓励。有一次,路德情绪极其低落,波拉见状便不多问,穿上一身黑衣,路德惊异,忙问:“你在为谁服丧?”她回答说:“看你垂头丧气,我猜大概耶稣基督又死了!”路德深感惭愧,马上振作起来。

但是这个恩爱和谐的家庭总是受到经济拮据的困扰。路德的家庭成员不断增加,他们共生育了六个孩子,还收养了很多亲戚的孩子。他的工资不是很高,虽然他著作等身,勤于授课,但是他却不要稿费和课时费,并且他一向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断资助和收容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和病人。因此,虽然萨克森选侯将以前的奥古斯丁修道院赠给他,几次增加他的薪资,并且不时给予资助,但是路德家仍然不宽裕。波拉固然抱怨路德过于慷慨,将钱赠给他人,但是她是一个非常善良、意志坚定且能干的妻子,想尽办法赚钱,贴补家用,让丈夫安心工作,让孩子们吃好穿暖。她种地,饲养各种家禽,在自家鱼塘捕鱼,后来还购买了一个小农场,精心管理它。

波拉还将宽敞的修道院改造,租给大学生住,既方便他们,又可以贴补家用,而这又成就了一桩美事:在吃饭时,路德总是成为谈话的中心,他喜欢对着学生、家人和朋友高谈阔论,有时谈论《圣经》的奥秘和神学要义,有时又谈论自然和社会之理,而学生也乐于将饭桌当成第二课堂,总是带着笔记记下他的经典论述,路德的著名的《桌边谈》就这样诞生了。

让波拉最为担心和费神的是丈夫的健康。路德年轻时苦修的后果在他年老时开始显现,他患上了痛风、严重便秘、结石、痔疮等诸多疾病,并且灵魂还经常处于争战和试炼之中,这也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他为人豪爽,喜欢用一个筒状大杯喝酒。该杯有三层圈,按路德的说法,最下面的一圈代表“十诫”,中间的圈代表“使徒信经”,而最上面的圈代表“主祷文”,路德以能喝至主祷文而自豪,而他的一些朋友则心向往之而不能。能干的波拉充当了家庭医生的角色,精心照料他,并且为了照顾路德的习惯,亲自酿造啤酒,供他喝,治疗他的失眠和结石。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令路德开玩笑地说,他要忏悔了,因为他信赖他的波拉多余信赖基督了。

正像路德自己所说的,经历过的人与没经历过的在认识上差异很大,已婚的他对婚姻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将婚姻中的肉体结合看得那么重要,认为欲爱虽然让人沉醉,但却不持久,强调夫妻双方心灵的沟通和契合,只有真爱才能维持持久的婚姻。在他看来,婚姻是陶冶德性的学校,它教会夫妻双方忍耐和富有爱心。

不过,幸福和谐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只是路德生活的一部分,战斗仍然是他后半生的主要课题。善于结交朋友的他同样容易失去朋友,树敌无数。他要牢牢把握宗教改革的方向,防止任何人偏离他筹划的道路,为此,他除了继续与罗马教廷作斗争之外,还不惜与异教徒,宗教狂热分子,昔日支持他的农民、人文主义者和改教同仁论争,而这导致他们最终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