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管理日志
8184500000033

第33章 十一月 百度一开始参与的就是“奥运会” (2)

从某种意义上讲,百度所在的领域是目前全世界最热的领域,这一点跟其他很多公司都不一样。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中国企业一般会选择市场相对成熟的产业,靠更低的价格优势抢占国际市场。但这种模式我们没有办法复制,因为使用搜索引擎的终端用户,其享受的服务是免费的,不可能有更低的价格优势。搜索引擎公司最后拼的是技术,是服务,是用户体验。百度在中国以一个后来者的身份起步,最终成为市场领袖,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锻造出来的百度的竞争力,我认为是可以复制到海外市场去的。

——2007年6月27日,接受作者采访

背景分析

当李彦宏在百度总监会上宣布百度要进军日本市场的决定时,现场一片哗然。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有人觉得简直是痴人说梦,有人则非常兴奋。反对去日本的理由很简单——盘踞日本多年的雅虎已经占据了九成的市场,谷歌也已经进驻。百度虽然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但是在日本基本上算是从头开始。这意味着,百度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从强大的雅虎和谷歌手里抢市场,这个难度可想而知。支持的人则认为,百度在中文搜索市场上的经验可以复制到日本市场,还是有很大的胜算的。

虽然当时百度内部有很多不理解,甚至反对的声音,但李彦宏还是坚持启动了百度进军日本的计划,在他看来,百度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到日本以及更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这种成功经验就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满足,以及百度在搜索引擎技术上的深厚积累。

行动指南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但前提是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能够成功。

11月10日 百度国际化的胜算在哪里

百度在中国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无外乎两类:第一,中国这个市场很不一样;第二,百度这家公司很不一样。哪一类才是最根本的?如果说百度的成功是因为中国这个市场太特殊了,那百度在走出去的时候就要再谨慎一点,因为这个市场跟其他市场太不一样了。如果说主要原因是百度这家公司太特殊了,那百度就可以相对放心地进入其他市场,因为有很大的希望能够做好。

——2006年,在百度总监会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有一次,李彦宏在一个聚会上见到了当时还在微软的李开复。李开复对搜索引擎很好奇,就过来问李彦宏一些有关搜索引擎的问题,李开复第一句话就说百度中文处理做得太好了,百度对分词和语言的理解比谷歌做得好。其实,当时百度内部并不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谷歌好多少。但是,外界有一种倾向,宁愿相信百度的成功是因为中文特殊,百度更懂得中文。为了避免百度给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李彦宏一直不愿意采用这种说法,但后来,“百度更懂中文”的说法迅速普及开来,几乎所有人都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说法,并顺理成章地认为,这就是百度成功的原因。

2005年百度上市前夕,要给投资人准备有关资料。此时,百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虽然已经是第一了,但是投资者对百度还是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致认为,讲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最容易说服投资者,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市场。所以,百度做路演、见投资者时,跟他们解释为什么百度是NO.1时,主要就是讲“百度更懂中国”、“百度更懂中文”,强调百度所处的市场跟美国市场不一样。说多了之后,很多员工也就形成这样的看法了。

实际上,百度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东西,需要什么样的功能,能让用户能够更快、更容易地找到他们想要信息。所谓“百度更懂中文”,不过是一种说服投资者的策略,对用户需求孜孜不倦的研究和了解,才是百度成功之所在。

明白了上述道理,百度将更懂得用户需求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这为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行动指南

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11月11日 开放合作的心态

确定进军日本后,接下来的问题是,百度自己投资,还是找个合作伙伴一起投资?其实,在到日本市场调研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最合适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进军日本的形式只能先以百度全资投资的形式,日本公司是百度的分公司。但是我们在心态上非常开放,任何时候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助百度在日本成功,我们随时愿意合作。

——2006年12月5日,在中关村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报告会前接受记者采访

背景分析

一般来说,初到一个陌生的市场开拓,找一个熟悉当地环境的当地合作者一起投资、共同经营是最稳妥的方式。很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初到中国时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李彦宏最初也希望采取这种方式,但是,百度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只能自己先冒险进去。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这与百度的商业模式新颖,以及日本当地的市场环境有关。与传统产业相比,百度的商业模式发展的时间不长,发展速度快,很多企业尚不太了解。另外,日本本土的搜索引擎不发达,也限制了本土企业投资搜索引擎、合资从事搜索引擎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百度只有选择单干。但是,李彦宏绝非“吃独食”的人,他坚持开放心态,时刻准备迎接合适的合作者。随后,李彦宏任命市场和商务拓展副总裁任旭阳担任百度日本事务总领事,负责日本市场和商务拓展。百度的国际化征程正式启动了。或许,日后我们可以看到,百度在日本以及其他市场采取的都是合资形式。

行动指南

不要怕分蛋糕,关键在于一起将蛋糕做大。

11月12日 高度本土化的团队

百度能在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一个高度本土化的团队,所以进军日本,我们也要主要依靠日本本土人才去开拓市场,发现机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所以,我们计划将来百度日本公司的一把手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我们在中国已经招募了一些懂日语的人才,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在日本,我们也会招一些本地的互联网人才。

——2006年12月5日,在中关村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报告会前接受记者采访

背景分析

百度正式进入日本之前,李彦宏专门去拜会了索尼前董事长出井伸之,李彦宏问他:“百度进日本,你给我的建议是什么?”出井伸之说:“Find the right team,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找到合适的团队。”李彦宏觉得出井伸之说得非常对。任何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尤其对高科技行业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因此,李彦宏决定,百度日本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要有决策能力,得明白这个市场需要什么产品,然后告诉北京的团队去开发,这样,百度在日本的事业才有可能做成。如果百度的决策层天天待在北京,凭感觉认为日本需要这个东西,需要那个东西,然后对日本公司进行遥控指挥,就可能导致百度在日本水土不服。

行动指南

真正的本土化首先是要有一批真正懂得当地市场需求的人才。

11月15日 找世界级的首席财务官

虽然百度还没有上市,但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首席财务官,百度一开始便要建立严格的、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百度需要一位好的首席财务官。

——2003年,李彦宏与任旭阳的谈话

背景分析

2004年年初时,百度还不具备上市的条件,但李彦宏希望这家公司从一开始便在财务上有严格的、可以公开的、透明的财务制度。他需要一位好的首席财务官,于是便委托全球最顶尖的猎头公司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在全球范围为百度寻找。李彦宏一轮一轮地面试,但都很不满意,直到有一天,见到了当时是普华永道亚洲区合伙人的王湛生,他立刻意识到,这个人就是当时百度能在业内找到的最好的人。因为这个人不仅满足以上条件,而且年轻,又是个网虫,他看得到互联网的前景,也知道搜索引擎的价值所在,更为难得的是,还是个非常富于创造力和激情的人。

只一次交流,李彦宏就认准了王湛生。遗憾的是,王湛生在2007年年底因一次意外而不幸去世。这对百度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此时,失去了王湛生的百度已经很有名气,许多猎头公司都盯着百度的这单大生意,一些在此行业中颇有资历的人也主动找到李彦宏自荐。李彦宏心中虽焦急,却自有他的分寸——百度已经上市,公司大了,财务制度的规范透明已不成问题,而财务管理控制成了头等大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拿到了李昕晢的简历,这个人虽然没有互联网行业的相关背景,但推荐人告诉他,这位在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主管财务多年并担任过通用中国首席财务官的中国女性,有着大型公司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丰富经验,而且极为敬业。李彦宏眼前一亮,他立即与李昕晢约定在洛杉矶见个面。

这次专程的美国之行中,李昕晢的职业精神给李彦宏留下了深刻印象。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的办公地点在底特律,为了既能会见李彦宏又不耽误工作,她安排了当天往返的行程,来回飞了5个小时,而面谈只进行了两个小时。李彦宏回国后不久,李昕晢就加盟了百度。

行动指南

要做国际化的企业,必须先有国际化的人才。

11月16日 邀请出井伸之出任独立董事

百度的董事会总共有5名成员,按照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要求,需要过半数是独立董事。也就是说,至少要有3名独立董事。这个条件我们在上市的时候就已经满足了。

出井伸之出任百度的独立董事,是基于他在日本业界乃至国际企业界的巨大影响力,我们认为,出井伸之就任后,将对百度的发展,尤其是百度在日本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7年6月27日,接受作者采访

背景分析

索尼一直以来都是由出身理工的创业团队人员进行管理,而出井伸之则是索尼第一位非创业团队出身、非技术人员的专业经理人。

出井伸之不是工程师出身,但他对工业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他掌控索尼公司后,高举重归索尼创业时代的挑战精神,大胆向索尼的传统开战。

“不像日本人”——这几乎可以说是日本企业家在海外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出井伸之交游广泛,一年有180天在海外出差。他是通用汽车公司和雀巢公司董事,会讲英语和法语,对保时捷跑车和意大利服装情有独钟。

2006年11月,李彦宏受邀到日本参加互联网业界峰会,会上他注意到参与成员当中唯一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就是出井伸之。60出头的出井伸之在一群处于而立之年的年轻才俊中显得特别突出。峰会结束以后,李彦宏在东京的一个小型聚会上与出井伸之首次会面,并作了简短的交谈。基于对互联网的了解,以及丰富的职业生涯,出井伸之给了李彦宏非常有价值的建议,给李彦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次会面,两人聊得更加投契,李彦宏发现彼此理念非常相近,力邀出井伸之出任百度董事。出井伸之高兴地说:“我很愿意考虑!”

2007年,出井伸之被任命为百度独立董事。出井伸之具有丰富的国际经营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是代表日本企业成功攻陷美国企业的典范人物。李彦宏将日本最权威最资深的职业经理人延揽到百度,显然是为了让他协助百度迅速在日本站稳脚跟,并与在日本的美国对手一搏,因为,百度在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美国企业。

行动指南

必要的时候,要寻求经验丰富的权威压阵。

11月17日 竞争没有什么可怕的

日本市场情况也比较特殊,特殊之处在于其互联网发展早期基本上是一家独大,只有一家占统治地位的互联网公司——雅虎日本,后来又进去一个企业——谷歌。比较幸运的是这两家公司我们都很熟悉,它们在中国市场有一定的作为,也是中国市场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我们已经知道在中国如何跟它们进行竞争,所以要在日本再跟它们竞争,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

——2006年12月5日,在中关村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报告会前接受记者采访

背景分析

提到与日本市场内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李彦宏觉得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同行之间,既然对手的市场份额不为零,就一定有其做得好的地方,有其到位之处,有值得大家去学习的地方。

百度的首要关注点从来都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用户的喜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彦宏眼里放不下用户之外的信息,他也非常密切地关注竞争对手在搜索方面的动作。只要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百度也非常愿意去借鉴。

行动指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无论任何时候,竞争对手都是企业所必须密切关注的。

11月18日 有成功的把握再去做

从内心来讲,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创业者,Entrepreneur。中文把“企业家”也翻译成Entrepreneur,指的是敢于冒险的性格,也就是说,只要认为有机会我就会去争取,并不害怕失败。但是这种行动一定是经过认真的研究,觉得有成功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