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力宝的“生日”
1983年3月的一天,春寒料峭。三水酒厂那简陋狭小的车间里,十来个人站在那里,神情沉重紧张。一只搪瓷茶缸,在他们的手上传来传去。杯子里盛着的是一种橙黄色的饮料,每个人都细呷一口,慢慢品味。终于有人喊了一声:“味道好极了。我们成功了!”
快到40岁的时候,李经纬第一次喝到了可口可乐;但5年之后,一个一度在中国大地上能与可口可乐比肩的品牌却诞生在他的手中,那就是健力宝。
对于李经纬的业绩,不管是三水当地政府,还是后来的“收购者”张海,乃至健力宝的普通员工,都曾经先后用“不可磨灭”来形容。
为了表示对李经纬团队的认可和成绩的尊重,2002年初,三水市政府在出让对健力宝的控制权时,曾公开对外表示将另行收购健力宝10%股份以奖励的形式送给李经纬等健力宝创业人员。
张海代表的资本团队收购健力宝75%股权之后,亦曾力邀李经纬出任健力宝集团董事局主席,并以“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严辞拒绝健力宝老员工反映李经纬团队的“不是”……
至于普通员工,更是将李经纬视为衣食父母。事实上,2004年以来,随着健力宝经营的每况愈下,不少员工都暗地怀念李经纬,甚至自欺欺人般假设着“如果还是李总领导健力宝”或者“如果李总能回来”。2004年底,健力宝停产数月之后,正是李经纬的重新出现,让健力宝的老员工们激情澎湃,并重新扬起创业的热情。
李经纬与健力宝的姻缘肇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某一天下午,时任三水县体委副主任的李经纬被叫到了某县领导的办公室。随后,他被调到了级别比体委副主任低得多的三水酒厂担任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相当于副厂长。
从小便成为孤儿的李经纬对体育有着天生的热爱,尽管大字不识多少,但在三水体委副主任任上长达13年的时间里,李经纬还是为国家队输送了多名运动员。
副科级的体委副主任李经纬来到三水酒厂之后,首先就干起了副股级的推销员。年近40的他,带着厂里几个年轻人,背着酒沿着邻近的佛山、广州等城市一个一个酒楼地跑,在李经纬朴素的逻辑里,“人嘛,都是讲感情的。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见面的次数多了,他好意思不买几瓶酒?”
正是在这样的商业逻辑牵引下,时光在副股级推销员李经纬匆匆的足迹中溜走。从米酒……到“荷花白”、“猫头鹰”礼品酒,再到“强力”啤酒,李经纬的倔强和坚韧,最终带领三水酒厂解决了生存问题。直到有一天,李经纬遇到了欧阳孝,三水酒厂迈开了大步发展的步伐。
此前,欧阳孝是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体委为改变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落后状况,专门向国内各研究院所下达了一批研究项目,其中就有运动型饮料的研究。而欧阳孝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大运动量后疲劳时暂时性失代偿性酸血症;第二,酸血症可以含碱电解质的促超量恢复合剂加以预防和纠正。简言之,欧阳孝找到了运动后人体疲劳的根源并为之开出了一张“药方”。
研究成果仅仅是伤心的开始。即便是开革开放已经20多年的今天,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产品依然是我国的一个普遍难题,更遑论刚刚改革开放初期,欧阳孝更多的时候只能仰天长叹“伯乐难寻”。
欧阳孝与李经纬的结识则纯属巧合。当时,李经纬的表弟区盛联在广东省乒乓球队担任主教练,13年体委副主任的经历培养了李经纬对体育极深的感情,即便是到三水酒厂任职之后,每次去省城广州,他仍免不了到省体委转一转。
在一次与区盛联喝酒的时候,区向李经纬提起了欧阳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听说欧阳孝的研究能“很快恢复体力,而且普通人也能喝”之后,李经纬向欧阳孝发出了邀请。
在李经纬拍胸脯保证资金不成问题的前提下,以欧阳孝为首的专家与三水酒厂的技术人员联合组成了攻关小组,李经纬亲任组长。然而,试验出来的第一口健力宝产品却让李经纬充满痛苦。有媒体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他把饮料含在嘴里,皱着眉头细细品味,那感觉仿佛是喝了一口真正的马尿。“哗”的一声,他全部吐了出来:“不行,我都喝不下,没人能喝下。”
之后,攻关小组从香港买来已经上市的运动型饮料进行研究对比,并试图用薄荷糖浆、蜂蜜等掩盖药味。几番试验、几番失败。
1983年3月的一天,春寒料峭。三水酒厂那个简陋狭小的车间里,十来个人站在那里,神情沉重紧张。一只搪瓷茶缸,在他们的手上传来传去。那是一只极普通的茶杯,白色的杯沿有几个“先进生产工作者”的红漆字样,杯子里盛着的是一种橙黄色的饮料,那是经过了整整120次试验后刚刚产生的液体。每个人都细呷一口,慢慢品味。询问的眼光在每个人眼里转来转去,终于有人喊了一声:
“味道好极了。我们成功了!”
就为等着这句话,攻关小组经历了太多的失败。现在成功了,压抑久了的感情,顿时迸发而出,兴奋的气氛充满了这间简陋的车间。
1985年,健力宝饮料荣获国家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被评为全国最佳运动饮料;1986年……健力宝运动饮料获得了国家体委的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健力宝系列运动饮料的研制与应用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建国以来饮料行业中第一个国家级奖项。
但显然,陌生的软饮料市场是李经纬们面临的比研发更为严峻的考验。与其他行业不同……饮料行业在中国一开始就是一个充分竞争并充分国际化的行业。在全球市场上,饮料市场基本已成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天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刚一打开,两乐又迅速将战火引进了国内市场。
1981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葛施达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此前,风靡全球的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已经30多年了。而葛施达此次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北京一家饮料厂捐赠一条价值140万美元的可口可乐罐装流水线,生产瓶装可口可乐。
此后,凭着赠送流水线这块敲门砖,可口可乐迅速在国内建立起了10多个罐装厂。可口可乐的巨大广告也随处可见,可口可乐的系列产品迅速充斥了一级城市的每一个饮料销售点。
百事可乐自然不甘落后,也迅速将自己的罐装厂和浓缩液生产厂在国内10多个主流城市布局。
本土企业方面,先健力宝诞生的有北冰洋、亚洲、高橙、奥林、少林可乐、天府可乐、西湖可乐等大大小小2000余家饮料品牌在争食市场。
如何突破两乐的封锁,迅速甩开本土饮料企业?体委副主任的经历再次给了李经纬灵感……并促使他最终把打开市场的契机锁定在了体育身上。斯时,他从体育系统获得消息,国家体委正在为首次出征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准备饮料。
但盯住奥运会的显然不只健力宝一家,来自国家体委的消息称初步选定的饮料就有四五种。而健力宝作为饮料市场的“新兵”,要想获得国家体委的青睐自然并非易事。
正在山穷水尽之际,李经纬从时任广东省体委主任魏振兰处获悉,亚洲足联代表大会将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召开。这可是一个近在咫尺的宣传机会,李经纬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把健力宝送到亚足联会议上。
事实上,此时的健力宝饮料刚刚诞生,产品鉴定会刚结束几天。包括产品的工商注册都没来得及,商标图案该是怎样也八字没一撇,甚至连产品最终是桶盛还是瓶装都没有确定。而此时距离亚足联会议4月7日的会期只剩了一周的时间。
李经纬的想法是:8月份中国奥运代表团将赴洛杉矶,6月国家体委将在江苏常州开会决定何种饮料能够随团而行,在这次会上,将有国内各地十几种饮料参与角逐。对于健力宝这个“新兵”来说,必须想方设法先声夺人。而即将在几十公里外的白天鹅宾馆召开的亚足联会议就是一个帮健力宝奠定胜局的“演习”。
李经纬另一超常举动是破天荒地提出要用易拉罐包装健力宝。斯时,国内尚无一家易拉罐生产企业,而且三水酒厂也没有易拉罐罐装线。
当李经纬把他的设想给厂里其他人说了之后,很多人都认为李经纬是异想天开。而且,很多人不解的是,饮料与足球会议有什么关系?刚刚问世的健力宝一分钱还没赚,为什么就要先让那些不相干的洋人白吃白喝?
在李经纬的坚持下,健力宝上下一起动,设计商标、题写名字、工商登记,一切都在几天内迅速完成。而且,李经纬靠他的诚心说动了一家港商制罐企业,在离亚足联大会开始还有3天的时间里为健力宝定制了小批量的易拉罐。颇有意思的是,通过健力宝一位总工程师的老同学关系,首批200箱健力宝饮料的罐装,最后却是在深圳百事可乐公司的生产线上完成的。
凭着“借鸡生蛋”,健力宝饮料终于漂漂亮亮、夺人眼目地如期摆上了亚足联白天鹅会议的圆桌。它让那些足球官员们大吃一惊:中国也能生产这么好的饮料?这个消息迅速传到了国家体委,在6月份常州会议确定中国奥运代表团自选饮料会议上,健力宝轻松过关,成为首选饮料。当然,这除了因为质量和口感之外,它还是竞争者中唯一的罐装品——以易拉罐罐装饮料当时已经成为国际流行趋势,健力宝一出生就与国际接轨。
1984年8月,健力宝饮料伴随着奥运健儿们的出色成绩而大放异彩。然而,健力宝饮料的初始研发资金总共只有28万元,而且这28万元还是一笔贷款,而贷款本来是用于为强力啤酒购买机器设备的。值得一提的是,强力啤酒和健力宝饮料都是李经纬在三水酒厂搞出来的产品,健力宝饮料研究出来后不久,三水酒厂一分为二,一位副厂长专营啤酒,李经纬则从事健力宝。
健力宝成功之后,有人提议给健力宝定个开张日子,李经纬脱口便道:“就8月28吧,我们靠28万元起家,8月份在奥运会亮相。是个纪念。”
于是每年的8月28日,就成了健力宝的生日,一直沿袭至今。
20年后,2004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根据国际惯例评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健力宝以102.15亿元位居第43名,在饮料行业中排第一位。无疑,这是健力宝20岁生日所收到的“意外”礼物。外界不知的是,5年前,健力宝15岁生日时,中企华评估公司给健力宝品牌的评估价值是61.5亿元。这5年间,正是健力宝走下坡路的几年,评估机构能够对健力宝给出这样的结论,无疑充分说明:“健力宝”一直是中国最有价值的饮料品牌。
2.公关营销功过
让世界超级球星苏格拉底为首的巴西足球队身穿健力宝球衣参赛,让美国著名的哈林男子篮球队在万里长城上喝“健力宝”,邀请“体操王子”李宁、著名女科学家金庆民加盟健力宝并出任总经理特别助理,聘“棋圣”聂卫平、“乒坛大姐大”邓亚萍为高级顾问,聘请一些离退休老干部出任公司顾问……这些公关举措,大大提升了健力宝的品牌知名度。
1988年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亚洲问题专家傅高义,在经过8个月的实地调查后……写了一本《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十年里让世界为之侧目的经济奇迹和风云人物,犹如恒河沙数、浩瀚星空,但在这位老外的笔下,政治家,作者只介绍了奠定广东改革开放基础的前省委书记任仲夷;企业家里,它也只选了两位,其中一位就是李经纬……在以简短的篇幅介绍了李经纬的身世和健力宝的崛起之道后,作者评论道:
健力宝的开创,是在缺乏现代效率、管理、组织等概念的情况下,通过个人穿针引线带来的事业成功。一切重要的信息都是通过朋友和熟人得到的,“健力宝”是中国传统关系孕育出来的现代产品,而李经纬则是导演这一成就的魔法师。
1994年,健力宝10周年之际,《开放时代》杂志将健力宝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中国企业公关1号”: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理念,公共关系调整的是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对这种调整理解的宽狭,有时候是会影响企业成败的。
健力宝提供了一个极为成功的例子。在这里,成功的公关策划直接牵引和带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前进的重要动力;在这些策划中,企业家对机会的判断和决心,显然成了成败的关键。现代企业理念中有一个完整的“环”:社会——企业——企业家——公共关系——社会。看来,健力宝是深得其中之妙得。
实际上,对公共关系的研究,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从国外传入中国,真正得到企业界的广泛认知则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而在信息传播方式落后、知识文化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李经纬却靠着自己的敏感和智慧,成为公共关系在中国本土最早的实践者。
比如,副股级推销员李经纬卖酒的生意经,健力宝的诞生,罐装健力宝以及最终将健力宝摆上亚足联会议桌等,皆是缘于李经纬个人的各种关系。
同样,健力宝也是国内最早设立公关部的企业之一。1984年,健力宝诞生还没有多久。一天,召开厂领导会议,研究三水酒厂的经营和发展。会议临了,李经纬突然提出:“国家有个外交部,我们搞个公关部,专门搞关系。”
当时,在很多人眼里,搞公关就是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只会花钱看不见经济效益。李经纬则表示:“吃吃喝喝拉关系,那是庸俗的公关。公款吃喝慷国家之慨,中央当然要反对。我们搞公关,是宣传企业,提高产品知名度,搞好各种有利企业的关系。”即便是如今看来……李经纬朴素的语言,也基本阐释了公共关系的内涵。
李经纬实施公共关系提升健力宝形象的则是他总结的“五个一工程”:一支枪、一支笔……一张嘴、一个队、一张网。一支枪指的是电视记者的摄像机;一支笔是作家记者;一张嘴是广播电视播音员;一个队则包括技术、体育队、艺术队以及健力宝的经营管理团队;而一张网则是整个健力宝的经营网。
后来,李经纬甚至总结出了两条公式来描述健力宝的成长:企业起步=市场空白+质量+风格+宣传→名牌;企业发展=知名度+质量+风格+(宣传)→保名牌。
洛杉矶奥运会后,国家队的队员们纷纷要求喝“健力宝”。在这之前,国家队13支运动队,每年只有6000元饮料费,摊到每个运动员头上每年只有几十元钱,差不多只够买一箱健力宝;倘若要赞助,一年得送出去26万元的饮料,加上对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洛杉矶的赞助……这一年的赞助费将达到50万元。而此时的健力宝公司账面刚刚不过几万元的销售利润,李经纬们出差也只能睡招待所的地下室。当初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洛杉矶就曾在小小三水掀起狂澜,此番更大手笔的赞助,必然难获三水上下的应允。
李经纬最终采用了“先斩后奏”的策略签下了赞助协议。李经纬的“先斩后奏”收获奇效,伴随着女排、乒乓球等运动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上的大放异彩,健力宝迅速深入消费者心中。1985年,健力宝的销售总额由1984年的245万元猛增到1650万元,所创利税从46万元增加到315万元。
1987年,李经纬再出大手笔,以250万元买下了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饮料专用权。当时,因为大笔进口设备和基建的贷款还需要逐年偿还,健力宝并没有获得实际利润……而这250万元相当于当时三水县几家大企业一年加起来的利润。李经纬的举动引起三水上下批评声遍地:李经纬拿工人的血汗钱买个人的名声,三水的厂长都像他这么搞,企业赚钱了县里经济也发展不上去……
然而,第六届全运会结束不久,健力宝的订货会才开了两个钟头,订货单就达2亿元,当年的销售额共计2.7亿元。
1989年下半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李经纬再次顶住压力,以1000多万元的代价成为国内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且赞助额最高的企业。1990年10月底,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糖酒商品秋季订货会上,健力宝的定单几天之内就高达7.5亿元,占整个大会合同金额的1/4.
之后,一项项赛事以“健力宝”命名:全国围棋名手邀请赛,全国跳水锦标赛,名人桥牌赛,男女健美精英邀请赛……;一支支运动队在专业性比赛时被冠之以“健力宝”:广东省乒乓球队,广东省田径队,广东省健美队,广西体操队,乃至业余的西安水电学院足球队……
有人说,李经纬没有学过体操,但在利用各种公共关系的手法上却与李宁的体操动作一样潇洒、漂亮:让世界超级球星苏格拉底为首的巴西足球队身穿健力宝球衣参赛,让美国著名的哈林男子篮球队在万里长城上喝“健力宝”,邀请“体操王子”李宁、著名女科学家金庆民加盟健力宝并出任总经理特别助理,聘“棋圣”聂卫平、“乒坛大姐大”邓亚萍为高级顾问,聘请一些离退休老干部出任公司顾问……这些公关举措,大大提升了健力宝的品牌知名度。
而健力宝8周年庆典,更是李经纬公关艺术的经典之作。
当天,三水小小的西南镇,宛如一颗普通的纽扣,突然钉在了英国皇家卫队那华贵的礼服上。一位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现场:奔驰、宝马、凯迪拉克、沃尔沃、林肯、公爵、皇冠……一片片款式各异、光可逼人的小车,俨然在这里举行世界汽车博览会;而1991年美国小姐凯利·卡蒂、1991年印度小姐瑞特·辛、1992年亚裔小姐赵越等名媛一一登场,光彩照人……而美国纽约市市长丁勤时,除了派出特别代表之外,还代表纽约800万市民为健力宝发来了贺信。
当然,三水县上下也为此次盛会用心良苦。时任三水县委书记邓威楹在庆典会上发表贺词时讲了这样一段话:
每年我都参加市委组织的外出参观,与顺德、南海等兄弟县市委书记一道与对方交换名片时,当他们接过名片看到的是南海、顺德的,显得特别激动,“哦,你是顺德的”……“哦,你是南海的”,当接到我的名片时,看了看,说:“哦,这个县就是生产健力宝的故乡。”从这件小事看,健力宝在外的影响力有多大,不言而喻。
健力宝在公关广告上的投入与效益有一组对比数字:1985年,公关广告费投入100万元……产值为1650万元;1986年,公关广告费投入为200万元,产值为4400万元;1987年,公关广告费投入为400万元,产值为1.2亿元;1989年,公关广告费投入为1000万元,产值近5亿元……
但及至后来,健力宝的各种赞助则显得五花八门、全无章法。各种各样的活动皆找到健力宝寻找赞助费,以至广州一家媒体后来用《分食健力宝》为题报道了各种机构上门向健力宝讨要赞助费的“盛况”,所配漫画插图中,作者以夸张的手法,筷子、叉子、餐刀等一齐向已经干瘪的“健力宝”插去。
即便是在中国足球界引起巨大反响的健力宝少年足球队留学巴西一事,单纯从对健力宝本身经营贡献的角度来讲也未必成功。1994年11月18日,由健力宝集团出资,27名中国少年远赴巴西,开始了为期5年的训练。尽管27名留学队员中产生了李铁、张效瑞、李金羽、隋东亮、李伟峰等足坛大腕,但在批评者看来,耗费巨资赞助留学,并不能给主要市场在国内的健力宝带来实际的销售推动。
显然,企业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销售,提升企业形象,毕竟……经营企业并不是搞慈善事业。
3.“中国魔水”魔道
健力宝从饮料延伸到药性的定位,与可口可乐恰恰相反。可口可乐舍弃对药剂的宣传只取作为饮料的定位最终成功了;而健力宝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责问:喝健力宝到底是喝药还是喝饮料?
1994年8月28日,广东健力宝集团10周年大庆。健力宝包下了当时广州为数不多的几家五星级宾馆,从广州到三水的国道上,健力宝的彩旗迎风猎猎,而健力宝的故乡三水,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健力宝的色彩。
此时的健力宝羽翼渐丰。1992年,健力宝销售额首次实现超过10亿元,达到12亿元;1993年,健力宝的销售额达到18亿元;到1994年底时,健力宝的产值已经达到18亿元。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健力宝除了成功亮相并收获了一个诞辰之日之外,更大的收获当是赢得了国外媒体对其“中国魔水”的称赞,随后“中国魔水”这个称呼迅速传到国内……并为健力宝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健力宝上下寻找各种机会展开公关营销也到了“着魔”的地步。为了庆祝健力宝的10周岁,健力宝开始打“中国魔水”这个称号的主意。《健力宝报》以《“中国魔水”寻亲记——寻找称健力宝为“中国魔水”的日本记者记实》为题,连续报道了健力宝此次以“寻亲”为名的公关行动。
“中国魔水”四个字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熟悉的健力宝系列产品的代名词……
“中国魔水”区区四个字,能产生如此大的效应,是作者所意想不到的!
十年了,健力宝已经从当年的一个小酒厂迅猛发展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今年初,公司领导层决定在8·28健力宝十周年之时,奖励一批十年来对健力宝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者,其中,少不了“中国魔水”一词的作者。
然而,这位作者是谁?
我们当时手头上所掌握的全部资料只有十年前的几份报纸。
最早也最详细地引进“中国魔水”一词的是《羊城晚报》某记者,当时他是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随军记者之一。他看到了日本《东京新闻》的一篇题为《靠“魔水”快速进击?》的文章提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15枚奥运金牌,可能是喝了具有某种神奇功效的新型运动饮品——健力宝——的缘故”。他立即把这一信息撰写成文章登在《羊城晚报》上。“中国魔水——健力宝”的美誉从此不胫而走。
但是十年后的今天,这位记者既记不起是十年前哪一天的《东京新闻》,更说不准“中国魔水”一词的始作俑者姓甚名谁。确实也是,谁会想到健力宝能在十年里发展得如此迅速,而且十年后仍不忘这位无意中帮过自己的日本朋友?
理论上,我们可以用最省事的方法:直接通过我国驻外机构去与《东京新闻》社接洽,拜托该社去寻找这位记者。但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消极结果:第一,公关效果不好。因为这件工作如果要麻烦《东京新闻》去做,势必会令人家对健力宝这一中国最大饮品企业的工作能力产生疑问;其二,我们从未见过《东京新闻》十年前那篇称健力宝为“中国魔水”的原文,在未见到那篇文章之前实际上是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中国魔水”一词真的出自《东京新闻》。万一《东京新闻》社最后回复我们:十年前没有登过这篇文章……甚至再把这件事情报道出去,那么对我们的企业形象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我们决定在找到那篇文章及其作者的姓名,把准确、无懈可击的“证据”拿到手后再顺理成章地与《东京新闻》进行友好接触,这样才最有可能让健力宝以最理想的形象去引起日本宣传媒介的注意,甚至会成为正面报道的焦点事件而引发日本社会公众的注意。
于是,我们踏上了寻亲之途!
为了找到那位日本记者,健力宝发动了北京、广东两地的新闻媒体、研究机构、体育界人士帮助寻找。最终,北京一家媒体的记者找到了《靠“魔水”快速进击?》这篇文章的出处:1984年8月11日《东京新闻》第12版,作者署名为“驻洛杉矶特派员有贺”。
显然,让日本媒体为健力宝的寻访行为大加报道不过是健力宝策划人员的一厢情愿,不过,但国内媒体和公众中,由于很多媒体记者亲自参与,因而此次“寻亲”自然成为各家媒体塑造健力宝“有责任感、知恩必报”的企业形象不可多得的素材。
2005年春节期间,久违的健力宝产品广告重新登陆中央电视台及部分省级电视台。“新年身体好,请喝健力宝”的广告语,在熟悉健力宝历史的人看来别有一番滋味。1987年,健力宝推出了第一条电视广告,其广告语与此仅有两字之差,叫“您想身体好,请喝健力宝”……1990年代初,为了强调健力宝饮料“包治百病”的功效,广告词略作改动,变成了“要想身体好,请喝健力宝”。
1993年6月15日出版的《健力宝报》刊载了一篇江西萍乡电台记者撰写的报道:
江西:一农村病翁喝健力宝痊愈
广东:集团公司派专人登门慰问
江西省萍乡市老关乡渡口村有位81岁的老人,名叫赖兰泉。去年农历11月,他开始患病,头晕眼花,脚部浮肿,浑身乏力,饮食不思,花了400多元医药费治疗未见疗效,后来,在家求仙问方,祈求菩萨保佑。临近过年时,老人病情加重,整天卧床不起,不吃东西。家里为他准备了后事,担心他过不了年。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吃团年饭,老人被搀扶勉强入席,但依然什么也不吃,伏在桌上,只喝了半瓶健力宝。睡至半夜,他竟然又喝下了一瓶,大家无不喜出望外。此后,他几乎每天都要喝两、三瓶健力宝,再也没有去问方求药。出人意料的是,老人的病自此竟渐渐得到好转,正月初四就能下床,初七便能拄着拐杖独自出门。一个月后,老人得到了完全的康复,而且身体比以前更加健旺,全家老少真有说不出的感激和高兴。
今年3月21日,赖兰泉的儿子赖继林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了一封信给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告之此事,感谢他们生产的“健力宝”。没想到,公司总经理李经纬获悉后对此十分关切,亲自指派公司宣传信息部的负责同志到江西,专程登门看望康复后的赖兰泉老人,并赠送健力宝表示慰问。老人含着热泪感动地说:“是健力宝治好了我的病,谢谢你们,太谢谢你们了!”
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老人喝酒的少了,喝健力宝的多了。
《健力宝报》同时还附上了赖继林给健力宝的来信:
健力宝公司:
我今特草几句向贵公司表示感谢:
为何感谢贵公司呢?事情是这样。我父亲年逾八旬,去年十月开始患有疾病,在院治疗……已花药费四百元之多,均无效。后又在家求仙问方也不见效,临近过年之时更为严重,整天卧床不起,不进任何食物,我们也只好准备丧事。
根据家乡风俗习惯,年三十晚上要团圆,在团年席上吃的是贵厂“健力宝”。几天没进食物的父亲他也吃了一瓶。到半夜的时候,他还要吃。这样一连吃了十几瓶,没去问方吃药。一星期后身体渐渐好转,现在已恢复正常。
我认为贵厂的“健力宝”提神益气,有调节和提高全身免疫系统功能之作用。“健力宝”就是好。今特来信深表谢意。
萍乡铁路工务段 赖继林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一日
追究这篇漏洞百出的报道和来信的真实性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但自此开始,健力宝在对外宣传中就特别强调自己“能治百病”的神奇功效。后来,为了验证健力宝饮料的辅助治疗效果,健力宝集团还将饮料送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院方认为,“服用健力宝之后可改善体内环境,恢复精神,消除疲劳,改善胃口,促进体内电解质平衡,对增强精力、体力、消化力、宫缩力有明显的好处”。
耐人寻味的是,1886年,当药剂师柯勒从药店老板约翰·彭巴顿手中买过可口可乐的专利权和制造权时,他首先就是修改了对可口可乐做的定位,“不是药剂而是百分之百的清凉饮料”,并提出“可口芳香、妙趣横生、提神清爽”的广告语。而在彭巴顿的药店里,此前的可口可乐不过是一种自制的头痛药水。
健力宝从饮料延伸到药性的定位,与可口可乐恰恰相反。可口可乐舍弃对药剂的宣传只取作为饮料的定位最终成功了;而健力宝却不得不面临这样的责问:喝健力宝到底是喝药还是喝饮料?
健力宝还有一件让全国上下一起为之着魔的事情——“拉环有奖”促销。这项健力宝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沿用的促销措施,直到2000年依然还在被一些骗子所利用。
从1991年开始,健力宝开始推出有奖大酬宾。1991年奖品价值100万元,1992年奖品价值200万元,1993年奖品价值300万元(实际投入奖环39万个,计500多万元),1994年又一次将有奖促销推向高潮,搞了个800万元大酬宾,此后,每年的奖金金额时有高低。其中,前三年健力宝所设置的一等奖奖金都高达5万元,1994年起,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限制,一等奖的奖金额度由5万元降至5000元,但获奖数量却从以往的1个一等奖增至100个。
5万元的魔力显然非同小可,各种假冒拉环或者假冒兑奖者也纷至沓来。
第一场风波发生在1993年4月,武汉某大学某公司的业务员张某向媒体投诉健力宝拒绝兑奖。据张某称:“1993年4月19日,在出差山西返回湖北的火车上,我在广水站购买了一听健力宝饮料,打开之后我发现自己中了一等奖……我于22日带着获奖标志(健力宝拉环图案和完整罐身)及本人身份证前往广东健力宝兑奖,然而厂方竟拒付。”张某据此通过媒体提出疑问:“厂家刊登的酬宾广告是否有假?”
媒体铺天盖地的诘问使健力宝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事实上,健力宝拒付的理由很简单:张某所持的拉环上的健力宝商标是手工用红颜料涂上去的,只须用普通的橡皮胶轻拭几下就会脱色。而真正的中奖标志则是采用先进科技用电子打印的方法打印上去的,不会褪色。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年的一等奖在当时根本就还没有发放。
《健力宝报》这样描写当时持假兑奖标识前来兑奖的盛况: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持有假奖环到总部来兑奖的人每天络绎不绝。有时一天多达数十人,而且都是5万元的一等奖,不知从哪儿冒出来那么多的蘑菇似的假奖环,且每个人都像着魔似的,哭的、骂的、闹的、静坐的……把健力宝的兑奖办公室闹得沸沸扬扬……不得安宁……
类似的欺骗直到21世纪仍未终结。据《北京青年报》2000年8月6日报道:卢女士的老父亲今年80岁了,前两天坐小公共汽车时,一个男孩子在一个“健力宝”易拉罐中发现中了50000元大奖。旁边几个男人纷纷要出高价买走那男孩手中的易拉罐,其中一人出到5000元,要男孩跟他回家去取。男孩很害怕的样子,向卢女士的父亲求助,并表示只要老人给他500元,他就把中了大奖的易拉罐卖给老人。卢女士的父亲给了男孩540元,然而这个易拉罐当然并不能兑出50000元大奖。
遗憾的是,面对层出不穷的假冒拉环事件,健力宝上下却以“健力宝好卖,大家都争着假冒”自我安慰,甚至借助媒体广泛宣传这种假冒现象。
精于公共关系的健力宝,在假冒健力宝事件上却没有表现出在赞助各种体育活动时的游刃有余,失去了一次开展“公关危机”的最佳时机。
4.国际化:“鬼打鬼”
“两乐”在国内市场势如破竹般鲸吞国内饮料企业之时,李经纬高举“民族饮料”的旗帜无疑是非常聪明的决策,但带着“民族主义情结”的国际化却难说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而且,选择“以应碰硬”的策略与“两乐”正面过招显然难逃失败的厄运。
1993年7月15日下午,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来自纽约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人物,随着一辆辆光可鉴人的豪华轿车纷纷向第五大道的帝国大厦聚集。在帝国大厦26层里,李经纬正襟危坐,满怀激动地等待着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刻的来临——健力宝集团北美总部正式成立。
为了跻身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帝国大厦,健力宝以500万美元将整个26层整层买下。
当天的开张仪式显得分外高贵和奢华。时任纽约市市长丁勤时、中国驻纽约代总领事曹丕忠等数百嘉宾纷纷前来祝贺,并赠送花篮。正在国内公干的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肇星大使和驻美总领事张伟超特意发来贺电。国内的不少政府官员,如时任江苏省省长陈涣友……吉林省省长高严等也特致电祝贺。
事实上,打从健力宝投产起,李经纬就瞄准了美国市场。当时中国虽然有12亿人口,但每年的饮料销售额不过30亿美元;美国2亿多人口,每年的销售额却达到了1100亿美元。而且,美国的FDA标准是全世界最严格的饮料检验标准,如果拿下美国市场,便有了走遍世界的通行证。
早在1986年9月,健力宝作为无酒精饮品首次进入美国市场,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美国市场的无酒精饮品。然而,承载着“投石问路”使命的2000箱健力宝饮料在美国市场就像往大海里扔了一根鸡毛,饮料经销商不屑一顾,超市无敢问津,而消费者则对这种陌生的新产品自觉地予以抵制。健力宝的首次美国之旅无疾而终。
1991年,北京亚运会之后的健力宝,年产值已经接近8个亿,作为国内“饮料王国”的地位日渐明显。此时,李经纬召开全体董事会议和公司高层领导会议。经过一番思考,李经纬宣布了一个决定:今后他将用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
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就在1991年下半年,李经纬接待了百事可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代表。当时,该业务代表转达了百事可乐公司的意向,希望能与健力宝合作,生产百事可乐公司的产品。李经纬的回答却让该业务代表大为吃惊:“百事可乐是饮料行业的老大哥了,我非常欢迎你们加盟健力宝,生产我们的产品。”双方的会谈最终不欢而散。
很难揣度此次会谈对李经纬制定健力宝国际化战略的影响程度,但“两乐”在国内市场势如破竹般鲸吞国内饮料企业之时,李经纬祭起了“民族主义”的大旗,“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在当时的环境下,李经纬高举“民族饮料”的旗帜无疑是非常聪明的决策,将喝健力宝与爱国联系起来,极大地拉动了健力宝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而且,直到如今,健力宝依然被看作是“民族饮料”的一面旗帜。
但带着“民族主义情节”的国际化却难说是一个英明的决策。毕竟,与“两乐”的百年历史以及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规模相比,健力宝不过就是沧海一粟。李经纬选择“以应碰硬”的策略与“两乐”正面过招显然难逃失败的厄运。
不过,健力宝进军国际市场时的诸多策略却颇为可圈可点,其间健力宝精于公关营销的特点也展露无遗。
李经纬将健力宝全面进军海外的第一目标依然锁定在美国。1991年,健力宝美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当时,国内青岛啤酒等产品每年也有一定数量的海外出口,但却始终冲不出华人消费圈。对于梦想实现国际化销售的国内企业家们而言,美国的销售不过是用来“妆点门面”,心头的遗憾只有自己知道——毕竟,唐人街虽在美国却代表不了美国。
为了开拓美国市场,李经纬不惜重金,广开渠道,实现了“冲出华人区,走向全美国”的夙愿。其间,最为重要的突破,就是让健力宝摆进美国商业流通的主渠道——超级市场……
李经纬采用的市场策略是“鬼打鬼”,过去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大多依靠当地华裔的关系,这无疑是华裔的民族亲情在起作用,并且成为中国产品走向海外的捷径。但在美国消费者眼中,中国人卖中国的产品多少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而且,即便是多年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也很难真正理解美国的文化和生活习性,用如今的话来讲是很难做到真正的“本土化”。而健力宝此次进军美国,所雇佣的全部是正宗美国人。李经纬的“鬼打鬼”,实际上就是实现销售的本土化。
在健力宝的历史上,美国第一夫人和第二夫人联袂为其做宣传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殊荣”。而从其操作手法上看,健力宝进军国际化同时也继承了其夺取国内市场的惯用手段——公关。
1993年2月出版的《健力宝报》详细报道了健力宝美国公司对这起公关事件的整个策略过程:
1992年12月14日,纽约著名报纸《纽约商报》刊登了一篇介绍健力宝的文章,同时附了一幅美国当选总统克林顿夫人畅饮健力宝的照片。
美国第一夫人喝健力宝的照片和文章在纽约引起了一阵轰动。照片和文章见报的当天……许多公司和朋友纷纷来电祝贺。当地华人感到扬眉吐气,许多美国人则对我们的促销手段表示钦佩,认为健力宝公司做了一个不花钱的大广告。
我们是如何让克林顿夫人喝上健力宝的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92年下半年,美国两党的总统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两党的总统候选人都把纽约作为助选的重要阵地。因为纽约历来是美国经济、文化、宣传媒介的中心。
9月下旬,在纽约市府工作的朋友向我们透露,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和副总统候选人戈尔夫人将来纽约为其丈夫助选,问我们有无兴趣去看热闹。我们当即表示,能否为大会提供健力宝饮料。几经商谈,大会组办单位表示同意我们提供饮料。
我们公司参与这次大会的目标是明确的,即一定要让克林顿夫人和戈尔夫人喝上我们的饮料。为此,我们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和安排,并事先进行了模拟表演。
克林顿的助选大会是于1992年10月1日晚上在纽约港湾的一条豪华游艇上举行的。我们在大会开始前两个小时就赶到码头。经过严密的安全检查并让警犬嗅了我们的饮料之后,才让我们登船。我们利用开会前的一段时间和摄影师一起了解了克林顿夫人要经过的路线和可能停下来的位置。当然,我们也跟船上的服务人员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乐意支持我们的工作。
晚上六点半,克林顿夫人和戈尔夫人来到船上,照例,她们要先在客厅会见当地社会名流和有关客人。我们和市府代表排在一起,当我们走到克林顿夫人跟前,准备握手之时,公司的一位小姐立即捧出一盘健力宝饮料。市府的朋友介绍这是中国的一种健康饮品。我们当然不失时机地向两位夫人各敬上一杯健力宝,就在她们举杯饮用健力宝之时,早已站好位置的摄影师已“啪”的一声按下了照相机快门。这一幅很有宣传价值的照片抢拍下来了。
喝上我们饮料的不仅是克林顿夫人和戈尔夫人。到会的全体嘉宾差不多都喝上了健力宝。为此,我们专门雇了两位华裔小姐,她们身穿色泽鲜艳的中国旗袍,斜披健力宝小姐的彩带,捧着健力宝猕猴桃饮料,穿梭于宾客之中,不断向大家敬赠饮料。
我们向大会提供饮料和邀请克林顿夫人品尝健力宝的做法引起了在场采访大会的新闻记者的极大兴趣。《美国之音》记者询问我们为何想起这么做,我们表示:“我们无意关注美国政治和总统大选,我们公司的目标是让美国人民了解和认识健力宝,并尽早享用健力宝……如果有机会,共和党助选大会我们也乐意参加。我们也希望布什总统夫人芭芭拉女士也能喝上健力宝。”
显然,高薪聘请的本土人才和大量的本土宣传,不仅不能增加健力宝的盈利,相反会增加健力宝的成本,因为千里之外的美国所销售的饮料,此时全部都还要从国内运输。“两乐”之所以横行世界无可匹敌,其遍布全球的生产体系功不可没。在进入中国时,“两乐”则以捐赠生产线的形式实现了生产的本土化。健力宝要想在美国立足,也必然需要在美国实现生产的本土化。
1993年3月,由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瓶装厂波拉公司开始为健力宝橙蜜型等系列天然饮料做包装,并采用最新潮流的透明标签装瓶上市。它表明健力宝饮料已经开始在美国本土大批量生产和供应。美国《联合电讯》专文报道:“健力宝瓶装饮料采用最新潮流的透明标签,有一种清新和安全感。由于健力宝饮料配方既不同于可乐型汽水饮料,又区别于纯果汁饮料,很受美国饮料经销商的欢迎……”
当年12月,健力宝饮料被摆上了联合国安理会光可鉴人的圆形会议桌上,这是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第一个饮料品牌。
此后,健力宝的国际化扩张不断加速。除美国之外,健力宝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新西兰……巴西、智利、瑞士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健力宝的出口量达到50多万箱,计35000吨。
5.难以遏制的膨胀
李经纬主政后期健力宝的多元化可谓“疯狂”,金融、传媒、房地产、科技开发等领域,健力宝纷纷涉足。随意翻阅上个世纪90年代的《健力宝报》,每过一两期都可以看到有关健力宝集团对外投资的报道,也就是说,几乎每过一两个月,就会有一家新的公司加入健力宝的麾下。
伴随健力宝快速成长的是企业规模的膨胀。
2000年7月12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在给有关部门的一份汇报材料——《十五年创业之路、“十五”计划设想》——中这样描述道:
15年来,我们走的一条路就是:“推行名牌战略,发展规模经济参与市场竞争,逐步把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健力宝集团先后创立了以健力宝饮料公司为龙头的,集饮料、制罐、塑料、服装、体育用品、印刷、包装、药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外向型的集体企业。15年来,健力宝集团公司生产饮料465万吨,总产值达335亿元,税利总额为35亿元。
仔细研究健力宝的成长历程,追求“规模效应”是李经纬经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经纬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一再强调我并不满足于已开创的单一饮料产品,还要实施向多元化、外向型的企业集团过度。
早在1987年,健力宝就开始了多元化的步伐,投资参股了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李经纬在一份给有关方面的总结报告中这样评价此次投资行为:“这是我们迈向集团规模的第一步,虽然股份不大,但意义重大,志在取得经验,毕竟是一个有益和成功的尝试。”
此后,健力宝“有选择地,以我为主地扩大集团规模经济活动”,以兼并、参股、合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元化。1992年6月出版的《健力宝报》对健力宝早期的多元化行动曾作过这样的报道:
自1987年至今,公司共签定联合和协作项目23项,实施率达100%,总投资额人民币1.16亿元。集团公司属下的分公司(厂)已经从公司成立初期的两三家,发展到目前的20多家,形成了以名牌产品(健力宝系列饮料)为龙头、以大型骨干企业(健力宝饮料厂)为主体的多元化横向新格局。这些企业包括饮料、服装、包装材料、塑料、印刷等行业,并且有的已成为拓展健力宝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发展横向经济实体中,集团公司始终以“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三种类型为中心来考虑整个横向的布局,有重点地选择国际间、省际间、县际间的合作伙伴。如针对健力宝系列饮料自问世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的情况,去年至今年初,分别在上海、北京……广西等地办起了分公司(厂),为减轻运输压力、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面、平衡产品销售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围绕骨干企业生产需要的配套工程先后办起了包装厂、纸箱厂……塑料厂、制罐车间等,并对县内的一些亏损、微利企业实行优化组合,既给健力宝饮料厂的正常生产提供了保证,又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新办厂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公司还同北京一些有声望、有实力的单位合作,办起分公司,目前进展情况良好。
与健力宝主业饮料相关的配套产业的多元化扩张给健力宝带来了明显的好处,由于扩大了企业规模,发展建立了制罐、塑料、包装等横向企业,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有效地提高了主业产品的经济效益。在2004年健力宝最困难的时候,三水健力宝富特容有限公司依靠给别的饮料企业加工易拉罐,成为健力宝集团的一大利润支柱。
李经纬主政的后期,健力宝的多元化可谓“疯狂”,金融、传媒、房地产、科技开发等等领域,健力宝纷纷涉足。
引人注目的是李经纬对传媒投资的热情。
健力宝协办的《中国初中生报》是国内首份由企业支持协办的中央级报纸。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加强对全国初中生的教育,共青团中央决定并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少年报社增办《中国少年报初中版》。在纸张、发行、印刷等费用大幅度提价的情况下,为了使报纸经营走向正常化,中国少年报社编委会决定“寻求社会经济力量支持,协助办报”。了解情况之后,李经纬决定出资协办。而这项合作也破例得到了团中央和新闻出版署的同意……于是,1989年1月4日,当时全国第一张也是唯一一份由企业支持协办的中央级报纸——中国少年报初中版——正式创刊。健力宝集团总经理李经纬和特别助理李宁先后担任了该报顾问。1990年,中国少年报初中版更名为《中国初中生报》,邓小平同志欣然为该报题写了报名。
1993年,健力宝集团又投资创办了《中国体育报·星期刊》。
而健力宝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的《新香港》月刊,则是香港回归后中资机构在香港创办的第一份杂志。1997年7月,随着香港回归祖国,《新香港》杂志正式创刊。李经纬当时对这份杂志的定位是:“《新香港》这个名字标志着香港的新生,取七月创刊,为回归后的港人效力,意义深远。办任何事情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时势、环境、条件,三者吻合才能作出决策。但要把住方向,吃透两头:一是回归后领土的尊严和民族的感情;二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办出新(鲜)、特(色)、潮(流)的风格。”尽管时下《新香港》杂志已经不知所踪,但李经纬对媒体“新、特、潮”的要求,至今仍不过时。
而随意翻阅上个世纪90年代的《健力宝报》,每过一两期都可以看到有关健力宝集团对外投资的报道,也就是说,几乎每过一两个月,就会有一家新的公司加入健力宝的麾下。
“体操王子”李宁的加盟是健力宝集团大规模相关多元化甚至随意多元化扩张的开始……
1989年,从运动队退役后的李宁在李经纬的盛情邀请下,毅然放弃了当官、出国、执教的种种机会投身健力宝集团。作为李宁加盟的条件之一,健力宝集团以借款的形式出资2000万元兴办体育运动服装厂。此前,李宁当运动员17年来,拿了106枚金牌,其中有14枚是世界冠军的金牌。而他每一次站在国际比赛的领奖台上时,身穿的都是国外名牌运动装。创建一家专门生产名牌运动服的厂子正是李宁的梦想。
现在来看,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无疑是一间成功的公司。2004年下半年,李宁服装正式登陆香港主板。但投资李宁公司,除了利用李宁“体操王子”身份抬升健力宝形象之外……健力宝直接所获甚微。
比如,健力宝自己1990年投产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就成长缓慢。公司当年实现产值65万元,在最高时的1995年,产值也不过1276万元,到2001年,该公司的产值滑落到858万元……
1993年11月,健力宝投资120万元的健力宝旅游公司成立。这间公司的主业除了组织承办全国各地的旅游业务外,还代定国内、国际机票及各地火车票,有趣的是,这间公司还从事饮料、木材、钢材、电器、家具、服装、汽车配件、食品、化工等进出口业务。
1993年,健力宝还投资2000万新元在新西兰帕罗阿市收购了一家乳品厂,目的是将其改造成加工当地产的猕猴桃和其他水果的饮料厂。
1994年6月18日,健力宝沈阳经销公司投资的健力宝精品商厦开业,该商厦营业面积五层共1700平方米,是当时东北地区唯一专营世界名牌的精品商厦。
也是在1994年,健力宝大酒店在南京落成。该酒店的投资缘于李经纬的一次南京之行,当时,李经纬对南京国际机场及其周边环境做了一番考察,便决定在机场旁边购买160亩土地,主要用于建设国际机场服务中心,而健力宝大酒店只是这个服务中心的首期项目。
1994年12月12日,佛山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健力宝楼——举行剪彩典礼。该楼高17层,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内设病床800张,楼顶设有直升飞机坪,总投资达7000多万元……健力宝集团以1000万元入股,享有以“健力宝”名字为大楼命名的权利。
1996年3月,健力宝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三水市第一家以企业命名的学校——健力宝中学——落成。
1996年10月,健力宝集团与著名生物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健力宝拟在三水大面积推广牛满江教授研究的珍品玉米种植,在此基础上开发高营养价值的玉米奶、玉米羹、玉米粥等深加工系列食品,并利用基因工程开发动物基因玉米和药物玉米……进而进行对癌症、爱滋病、中风症等高科技医疗药品的研究与开发。
1996年11月,健力宝集团与公安部八局合作组建的健力宝京宝汽车维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主要从事维修、办公、汽车精品展示和专业教育。
1997年1月,健力宝集团兼并广东金川药业正式举行签字仪式。金川药业是前三水市对外经济开发公司与广州市药业管理局投资1600万元的合作项目,当时整个工程正在建设中。
1997年12月19日,健力宝集团参股广东证券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三水市证券公司举行……健力宝集团以1500万元收购三水证券原7家股东股权,三水证券整体再被吸收合并进广东证券……
跨领域多元化不仅消耗了健力宝宝贵的利润,而且还至少带来了两大恶疾:首先是导致整个集团管理能力的下滑。摊子铺得越宽,领域越广,对管理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除了饮料,健力宝的核心管理团队在其他领域并无专长,最后导致集团在所投资公司掌控力的下滑……直至带来投资损失;其次是拉低集团的盈利能力。实际上,健力宝多元化投资的企业,盈利的少,亏损的多,这直接影响了健力宝集团的利润状况。而且,很多表面看上去是跨领域的投资,最后却都成了经营饮料的企业,这也直接导致健力宝内部炒货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6.买方市场忧患
一位健力宝的老员工回忆说:“最开始李总还是清醒的,但市场的持续向好,以及媒体、政府对健力宝业绩的褒奖,最后李总也开始有些冒进了,以为我们已经适应了买方市场。”1998年,健力宝仅实现销售收入486 564万元,原本持续上涨的增长势头至此调头下行。
俗话说“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出身贫寒且喜欢看太平天国故事的李经纬无疑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人。即便是在健力宝最辉煌的时期,他也不忘在不同的场合提及健力宝的危机,提醒他的同事们当心“太平天国”的故事在饮料行业上演。
报告文学作家胡平1994年曾这样描述李经纬的危机感:
这几年,在公司你逢会必说健力宝的危机。你看到健力宝经济效益虽然年年大幅度增长,但大抵上还是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式,尤其在宾馆、酒楼等高消费的地方,摆上桌面的大多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全国的饮料市场也只占到10%左右的市场份额,列于国产饮料第一,却位于可口可乐之后。倘若不能超过可口可乐,在全国的饮料市场不能占到15%,所谓的健力宝王国便坐在火药桶上……
你还用一双犀利如电的眼睛,打量着麾下一支已经跟了你十年的队伍。他们大多来自三水的农家子弟,当初你鼓励他们:过去你们在修理地球,现在你们得冲出地球!你终于发现,生活里难有诗歌的浪漫,在小农经济的软蛋壳里,孵不出现代工业的青鸟。有人适应了现代化的生产,习惯了现代化的管理,却承受不起企业高速发展的晕眩:或一双眼睛迷乱于杨秀清声色犬马的东王府,或一只脚踏上了北王韦昌辉那泛出幽冷之色的马镫……你愤怒地斥责他们:
“旺季时,倒一车皮‘健力宝’出去,就能赚两、三万元,当然别人要来求你;可一旦企业的形象和成果被你们蛀空了,健力宝垮台了,你就是泪眼汪汪地去求别人,别人也不会给你一个正眼。”
“外面进来一个人才,心里就像吞了一只苍蝇,总不服气。你算老几,我跟老板泥水里闯荡了多少年,你凭什么位置要在我之上?健力宝不是水泊梁山,我要来的人才,我就支持他将你们一个个管得服服帖帖”……
危机的来临甚至比李经纬预料的还要快。
如果把健力宝2002年以前的年销售情况做成一个抛物线,1997年则是这条抛物线的顶点。1997年,健力宝实现销售收入541 662万元,此后,健力宝的年销售收入再也没有超过50亿元大关。
李经纬将市场的滑坡总结为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的必然结果,而健力宝上下却没有深刻地观察并重视这种市场转型。
事实上,更早的时候,李经纬已经对这种趋势有所察觉。1996年初,李经纬在“健力宝1995年度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健力宝产品市场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皇帝女,不愁嫁”的时代已经过去,并要求全体健力宝人,特别是销售人员要改变观念,改变作风,改变服务。
1997年1月27日,在健力宝集团厂长会议上,李经纬再一次痛心疾首地给他的下属们布置作业:“大家一定要在思想上真正掌握什么叫市场经济?什么叫市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拿出一套解决‘四统一’(了解市场、熟悉市场、适应市场、巩固市场)问题的方法来。”
也就是当年年底,李经纬还将应对“买方市场”的策略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要以市场为中心,以管理和效益为两个基本点。
但外表的浮华常常乱花迷眼。就在这段时间里,健力宝的销量节节攀升,不断刷新记录。1996年,健力宝销售额实现503 771万元,在健力宝的历史上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1997年,健力宝的销售额再度出现近10%的增长幅度。据《健力宝报》报道,1996年,健力宝荣列国家统计局工业普查中国大型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第192位,荣获“96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称号;1997年3月,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联合《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名牌特刊》、《中华工商时报》等媒体共同组织开展的专题调查中,健力宝商标被评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众心中的“十大知名品牌”;1998年初,健力宝又荣获中国轻工总会授予的“97全国轻工十佳企业”称号。
一位健力宝的老员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最开始李总还是清醒的,但市场的持续向好,以及媒体、政府对健力宝业绩的褒奖,最后李总也开始有些冒进了,以为我们已经适应了买方市场。”
1998年6月23日,三水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了“三水市增创健力宝发展新优势研讨会”。此次会议的隆重程度非同一般,三水市、佛山市以及广东省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分别讲话。
李经纬在主题发言中总结了健力宝的五大优势:
一是品牌优势。这些年,我们伴随中国体育腾飞而腾飞,不遗余力地赞助中国体育;我们支持中国的希望工程,在全国15个省区建设了40多所“健力宝希望小学”;我们连续近10年进行有奖销售的“大筹宾活动”等等,都在全国人民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广泛的知名度,是国内授予的第一批“驰名商标”。美国《纽约时报》评价健力宝品牌的无形资产已经达到26亿美元。这是健力宝积累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迎接挑战、竞争市场应充分利用的优势资源。
二是产品优势。健力宝是国内首创的含碱性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对人体健康、对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恢复疲劳,有着别的饮料不具有的保健作用。我们的生产线、生产工艺都是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了健力宝产品的高品质、高质量。这些年来,消费者喜爱健力宝,经销商积极要求经营健力宝,许多省市的领导亲自出面要求健力宝去办分厂,都说明了健力宝的产品所具有的优势。
三是感情优势。作为我国民族饮料工业的一个代表,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对健力宝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这个感情是有钱也买不到的。这些年,我们高举民族工业的旗帜,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口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民族工业成为了舆论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党和政府也对民族工业的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对健力宝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四是广大农村市场的优势。健力宝诞生以来,畅销全国,在销售区域的走向上,战局了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的优势,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健力宝产品没有进入大城市的宾馆、酒楼,是我们的一大缺憾,但事物的利与弊又是相辅相成的,大城市少,小城市多,而中国又是个发展中国家,消费群体的主体是在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市场。这是我们发展健力宝产品市场最广阔,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我们同“两乐”竞争,农村市场将是最后决战的战场。因此,研究和开拓广阔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将是我们今后若干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五是企业实力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健力宝无论从企业产品规模、产品开发、市场销售、资金运作、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衡量,与国内同行比较,我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优势。这种优势既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又是健力宝竞争市场、不断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和基础,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和活力。我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是自己标榜自己,而是一个信心问题。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李经纬给健力宝定下了一个到他退位乃至后继者张海退位都没有完成的任务:
1994年在健力宝创业10周年的时候,我们曾制定了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计划在“九五”期间达到健力宝年产量70万吨、销售额70亿元的目标,到2004年,即健力宝创业20周年的时候,达到年产量100万吨、销售值100亿元的“双百”目标。
由于这几年的努力,“九五”目标到1997年已基本实现。集团决定提前4年,即到2000年实现年产量100万吨、销售值100亿元的“双百”目标;到2009年即健力宝创业25周年之际,实现年产量200万吨、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的目标,从企业经济实力、生产规模、组织结构、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现代化跨国公司的要求。
1998年,健力宝仅实现销售收入486 564万元,原本持续上涨的增长势头至此调头下行……1999年,健力宝销售收入滑落到406 873万元,2000年略有回升,为432 986万元,但到了2001年又是一落千丈,下滑至313 732万元,低于1995年的390 975万元。而此后至今,健力宝的年销售收入再也没能突破40亿元关口,带着一个沉重的“倒V”型销售业绩走势,李经纬最后也黯然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