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全世界杰出管理者都在读的30本书
8179700000025

第25章 《菜根谭》——塑造管理者大心胸的修身圣典

似和风细雨涤荡心灵,一部《菜根谭》汇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明代洪应明以精练明隽、雅俗共赏的文字道出了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融会儒、释、道三家精华的修身养性的智慧宝典

中国人处世应酬、待人接物之道的精髓

理解人性、洞悉人心,提升管理水平的必备读物

“作者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生卒年和籍贯均不详,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金坛县志》和《江苏艺文志》里,记载他为金坛人,另有一说他是浙江余杭人。他早年热衷于功名,颇为得意,晚年归隐山林,净心礼佛。万历后期曾居住在南京,专心著述。除了《菜根谭》外,洪应明的作品还有《仙佛奇踪》四卷、《寂光境》等。

“内容提要”

《菜根谭》作为一部专门论述为人处世的格言集,全书在内容上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是通过360则格言警句,形成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早在明治维新的时期,就已经有好几种版本的《菜根谭》流传到了日本。近代奉化人孔玉叟曾将日本竹子恭注释的《菜根谭》带回国内校印出版,他在序言中写道:“此书虽仅仅数十页纸,不足以见学术之本源,然急切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1923年,傅连璋在他刊印的《菜根谭》序言中评价该书“立言平淡,说理精深,皆权利之徒之药石也”。全书内容共分5部分:“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书中的每则格言从数十字到近百字不等。这些格言警句文辞秀美,对仗工整,短小精粹,促人觉醒,耐人寻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清人三山病夫通理在序文中转引不翁老人对本书的概括,说:“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明白道出这是一部融合儒、释、道三家人生哲学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书。

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等格言更是流传广,影响大,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核心理念”

本书不是一部有系统、逻辑严密的学术著作,而是一位退职官场的人的处世哲学。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这是该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但《菜根谭》并非完全消极厌世的道德说教,它还有劝导人们建功立业、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一面。不过,他的积极人世思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们坚持一种道德标准,符合时可以积极入世;反之,则宁可“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这种讲究道德的原则立场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借鉴意义。

在本书中,儒、释、道融为一体,心学与禅学是其核心。它不是洪应明一人的智慧,也涵盖了洪应明视力所及的前人妙语。该书既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皆在;也有赏花种草、吟风弄月的个人情趣。它所面对的不是某一种人,而是芸芸众生。

这本论述为人处世之道的书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无论功成名就者还是失意落魄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反映自己心理感受、为自己指点迷津的佳句。如在涉及修身之类的内容时,直接点明“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试问古今中外哪一个保持名节的人不是在烈火中历练,而成就一番功业者又何曾不是如履薄冰?

洪应明在本书中把中国人的应酬之道写得淋漓尽致。他直言不讳地说:“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其中最“圆机”一词道破应酬的天机。网机,不妨理解为圆滑的智慧。应酬当然需要圆滑,而且要圆滑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只有一肚子的钢筋水泥,缺乏圆滑的智慧,既不能顶天,也不能立地,而且还要处处碰壁。

中国有句俗语,闲时莫论人非,无事常思己过。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简单,正如洪应明所言:“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既然如此,岂能不评,岂能不议?不让人们评议是不可能的,于是洪应明先生引导人们评议:“不可存一矫俗之心,不可起一趋时之念,不可有过情之誉,毁人者不美。”人们评议他人在所难免,但一定要有分寸,不矫情,不过情而誉,不毁人之美,要尽量客观公正地评议。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若论修身养性,还得是在闲适之时。洪老先生不仅定义了闲适,而且为世人描绘了理想的闲适生活:“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如此淡然的生活,一定会让人心生惬意。可现实中真正得此闲适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不过功名利禄缠身,不能自拔而已。这些理念,对后人不无启迪。

“延伸阅读”

《菜根谭》热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界掀起了一股“菜根谭》热”,众多企业家纷纷将该书奉为经营管理的经典之作。受日本影响,我国也刮起了“菜根谭》风”,各种现代注本的《菜根谭》空前畅销,至今不衰。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现代社会转型期间,人们热切渴望成功,《菜根谭》对人际关系的彻悟,对人心彻察,对今人不无裨益;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人都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菜根谭》清丽的语言,机敏的感悟,圆融的智慧,堪称世人的“心灵之药石”。

“推荐阅读”

《菜根谭》

洪应明著

翟文明主编

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

“精彩篇章”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

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

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

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

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

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

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

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精彩评价”

谭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

——于孔谦

菜之为物,日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三山通理

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毛泽东

§§第五章 汲取大智慧,超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