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
读懂论语,也就理解了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
提高管理者道德及管理水平的良好工具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生勤奋好学,贡献卓著。年轻时,游历广泛,也从事过多种职业。后日益博学,不断收徒讲学,并研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逐步创立形成了自己独特渊博的思想学说。中年从政,因为在鲁国无法实现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历经14年在卫、宋、陈、蔡之间往来游荡,却始终未得重用。晚年重返鲁国,专心教授弟子,并对前代文献进行整理,终年73岁。
“内容提要”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是一部语录体著作,精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该书内容广泛,涉及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多个方面,书中还记载了孔子与弟子们关于生活习惯和其他的一些论辩细节,用语寥寥,却妙趣横生,基本涵盖了孔子的思想精华。据说本书为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所记。
“核心理念”
《论语》将中国传统儒家的精髓尽收囊中。透过《论语》,人们既能够感受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的精神,也能在其中理解到中国社会某些弊病的根源所在。
“仁”的思想是本书积极因素中的精华,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中心,比如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十分透彻地理解了孔子的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所说的“忠恕”就是“仁”。孔子对子贡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是同样体现了“仁”的思想。此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是“仁”。在《论语》中,“仁”的理念贯穿始终。由此而延伸到管理领域(治国),孔子则强调,统治者要“依德治国”,要重视个人品德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也要求领导者要给民众实惠。这些思想,对今人依然是有价值的。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第二个重要的理念。中国自古讲究凡事有度,在《论语。先进》所说的“过犹不及”,意即“过头”和“不及”一样都不好。而在《泰伯》篇中,孔子又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已乎!”毋庸置疑,孔子很讲究“适度”原则,凡事都提倡适可而止。《论语·尧日》有“允执其中”的说法。这里的“中”,也是“适度”的意思。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能误会“中庸”之义,中庸绝对不是提倡人们搞折中主义,遇事和稀泥,不讲原则;中庸也不是让人懦弱和畏缩。它强调的是处理任何问题时要把握分寸,以免物极必反。
《论语》重视礼仪的作用。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时,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一生追求“复礼”,希望恢复旧有的统治秩序,思想虽然保守,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一主张的价值。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组织中,秩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倡导的“礼”,核心是“正名”,这一点饱受批评,但是,在现代组织中,任何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选聘及考核,都离不开“正名”。从稳定与组织的角度看,孔子的“复礼”依然有鲜活的生命力。
在个人修养方面,孔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乃至真理性的建议,譬如求真、求善、讲究宽容和坚持正气等等,对我们做人做事,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精彩篇章”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尢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敏,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精彩评价”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赵普以半部《论语))为相治国,半部《论语》即可修养其身,而我将用《论语》伴我终生。
——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一本辑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被西方称为中国人的《圣经》。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国学的必读之书。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刘示范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国际会议上西方学者对孔子的评价
“延伸阅读”
《论语》与管理
2007年7月26日,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在“影响力·中国CEO峰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向广大企业家发出学习《论语》的倡导,建议企业家们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发展,良性发展,走向国际。黄鸣认为,《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它为武器与西方竞争会让我们站得更稳。“在我们圣贤的平台上前进,推动时代进步,是真正与时俱进的现代儒商精神。”黄鸣更是以身作则,把国学纳入黄明集团企业文化,使企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现今,《论语》已成为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宝典,比如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一直奉《论语》为“商业圣经”,他在其专著《与算盘》中表达的核心思想是:《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则代表商业和利益,但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为商要做到“见利思义”。他把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制度合理结合,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思想,从而为日本企业文化的建立立下丰功,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设立的松下电器商业学院把《论语》等儒家经典列入必修课程。
“推荐阅读”
《论语》
张燕婴译注
中华书局,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