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理知识篇》(下)
8175900000004

第4章 趣谈地理(4)

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使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蒸发甚微,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此外,滴灌可在作物根系发育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即使在中度盐碱地上也可获得较高产量。

与我国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膜下滴灌除省水、省肥外,还有抗灾、抗盐碱、增产、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数据显示,使用膜下滴灌较常规灌溉省水40%~50%,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中低产田可增产25%以上,综合效益可提高40%以上。

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引发一场中国农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革命。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膜下滴灌技术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水的投入产出达到一个理想水平。特别是对于我国西部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50%的节水效应将意味着以现有水量可以供养比现有耕地多一倍的土地。

膜下滴灌还将带动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用药、包括正在推广的机械化精准采摘等技术的发展。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必然促使我国农业栽培模式的改变和农业劳动者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特征是:①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这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目前拥有资产600亿美元,连续多年居世界富豪榜首的比尔·盖茨就是最具说服力的例证。②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大大提高,即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可以存放两年的《人民日报》的信息量;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部百科全书的内容;几张光盘可以替代一个传统的图书馆。有人形象地称它为“无重量”经济。③网络化趋势空前增强。知识经济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扩散和使用,网络化大大消除了知识应用所受到的时空限制,由此也产生了网络经济。④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在知识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将是绝大多数人的谋生手段,知识将成为人们最基本的消费品,知识的占有量将是衡量富裕程度的基本标准,社会每一个成员自身的生存能力将最终取决于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习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

“中国硅谷”——中关村

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关村,发展成为“中国硅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它抢占新兴工业先机,以电子一条街扬名,开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河,成为全国各类高新技术区的鼻祖;抓住知识经济契机,成为全国科技经济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次,中关村及时获取信息,争取优惠政策,占尽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的天时。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上百个科研机构;海淀区又恰为北京的文教区,中关村区内及附近就有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北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学院等一大批科教中心。中关村就近获取知识技术,并促进其产业化,坐享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的地利。中关村事业部建立了“人才绿色通道”,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内外交流,中关村又具有了人和环境。天时、地利、人和,中关村兼而有之,成为“中国硅谷”,是理所当然的。

秦岭与太白山

秦岭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区,天然划分中国大陆南北气候。这里的植物分布和生物多样性在全国首屈一指,具有建立植物种子资源基因库的良好条件。

秦岭主峰太白山位于陕西省眉县南部,兼跨太白县、周至县部分地区。因其顶峰冰冻期长,由关中平原南望,山顶银光闪闪,故得此名。“太白积雪六月天”为其著名景观。山上有斗母宫、平安寺、文公庙等,并保存着第四纪冰川遗迹。太白山海拔3767米,顶部平缓,岩石裸露。这里的自然条件独特,气候瞬息万变。南北两坡有串珠状湖泊,最大者为大爷海(大太白海),位于峰顶西北下侧,海拔3590米,面积近5000平方米,呈椭圆形,景观独特。

太白山是中国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植物品种荟萃之地。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垂直分带明显,由于高差大,依次形成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5个气候与植物带,共有植物3200多种。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珍贵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1965年国家就在这里设立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太白山主峰及四周约5.4万公顷的土地,使这里成为自然地理、植物、动物、中药、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野外考察的重要基地。

日前,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已经启动,我国将在这里建设世界最大植物园,不久,这里将成为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教育和生态游于一体的多功能天然植物园区。

长江中下游的“水”文化

长江中下游的每一项经济活动无不与水紧紧相连。请看下面与水有关的地理事物。

水稻:全国最主要的水稻产区。湖南省是全国产水稻最多的省。

淡水: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众多的江河。

水产:淡水养殖的青、草、鲢、鳙、武昌鱼,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佳品。

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柚子等,有的脆,有的松,有的软,有的甜如蜜糖,有的清爽可口,有的甜中带酸,有的甜中透香,样样俱全,应有尽有。

水杉:被称为“植物熊猫”,现已遍及全区。

水生植物:湖泊中生长的莲子、菱、藕等的营养价值很高。

水电站:小型水电站遍地开花,大型水电站已建成二滩、葛洲坝等20多个,正在兴建世界最大的三峡工程。

水道:长江、珠江水运繁忙。船舶是南方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水城:长江中下游的省会中,除合肥外,有5个省的省会与上海市均位于大江大河沿岸。苏州有“水城”之称,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此外,南方的水车、水牛遍及农村。还有,钱塘观潮中外驰名,长江干支流上的水丈石刻流传后世,游泳、龙舟竞赛是南方人喜爱的运动项目,傣族人每年欢庆盛大节日“泼水节”,水族人民以水井为崇拜对象。

总之,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处闪烁着“水”文化的光辉。于是有人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的世界”。

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大概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是水田,种植水稻;以北是旱田,种植冬小麦或春小麦。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人则以小麦面粉为主食。在气候方面,北方的气温比南方低,尤其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人的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所占比重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菜汤、吃稀饭的习惯。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稞是藏民主要种植的作物和主食。

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具有增热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稞酒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

我国在饮食习惯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充分体现了我国饮食的地区差异。我国地域辽阔,饮食调制习俗、饮食风味也必然千差万别,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我国的菜系。我国有八大菜系或十大菜系之分,各菜系的原料不同、工艺不同、风味不同。川菜以“辣”著称,调味多样,取材广泛,麻辣、三椒、怪味、萸香等自成体系。“江西不怕辣、湖南辣不怕、四川怕不辣”,即突出反映了四川菜系辣的特点。川菜以辣为特色,与当地人抵御潮湿多雨的气候密切相关。粤菜熔古今中外烹饪技术于一炉,以海味为主,兼取猪、羊、鸡、蛇、猴、猫等,使粤菜以杂奇著称。而丰盛实惠、擅长调制禽畜味、工于火候的鲁菜,因黄河、黄海为它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使它成为北方菜系的代表,以爆炒、烧炸、酱扒诸技艺见长,并保留山东人爱吃大葱的特点。此外,淮扬菜、北京菜、湘菜等各居一方,各具特色,充分显示了我国饮食体系因各地特产、气候、风土人情不同而形成的复杂性和地域性。

各地风俗不同,影响看人们的饮食习惯。比如春节,各地饮食习惯就差别很大。南方鱼产丰富,常大鱼大肉数天,除夕晚餐少不了鱼,含“年年有余”之意。华北地区除夕晚上吃饺子,合“交子”(新年伊始)之意,且有“初一吃饺子,初二吃面”的习俗。西北地区的汉族则除夕全家共吃煮熟的猪头,称“咬鬼”,以防恶鬼勾魂等等。诸如此类的节日供品、节日,喜庆等活动,又为我国饮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新中国选择北京为首都的原因

据一些回忆录披露,当初选择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有以下几点考虑: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的状况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特别从经济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和江南相对西北内陆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样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适合。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当时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致立即使北京震动。此外,北京是明清两代500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鉴于以上诸多原因,政府将首都定在了北京。

首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首钢集团是从事钢铁冶炼、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首钢集团以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钢新铜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钢高新有限公司、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北京首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12个子公司,在香港有4家上市公司,在南美洲有首钢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共计79家。2000年,首钢集团收入351亿元,其中非钢铁产业销售收入和海外营业额176亿元,占集团销售收入总额的50.1%。集团国有资产总额571亿元,控制资产总额718亿元。当前,首钢以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首钢为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业、机械业和建筑业,积极发展首钢的海外事业。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集团收入总额的50%以上,首钢将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澳门

澳门位于中国南部海岸,珠江三角洲和西江三角洲南端,珠江喇叭口西侧。原属广东省香山县。它北与内地的珠海拱北接壤,南临浩瀚的南海,东隔伶仃洋与香港、深圳相望,西可远眺广东斗门县的湾仔。由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其中澳门半岛6平方千米。

澳门约有40多万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千米约2万人。居民中约97%为华人,其余是葡萄牙人和其他民族。

澳门用语是汉语、葡萄牙语。华人和葡人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广东话。

澳门素有“海上花园”美称,环境幽雅,别墅式的建筑掩映于绿树丛中。古老的寺院、堡垒、教堂点缀在秀丽的景色之中。澳门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城,其文物和民间风俗都别具特色。

三大古刹构成了澳门最古老的景点。澳门三大古刹之一的妈阁庙原名妈祖庙。整座庙依山面海,里面有大殿、石殿、弘仁殿、观音阁等4座主要建筑。庙内供奉着妈祖、观音和其他神仙。传说妈祖是航海人的保护神。莲峰庙位于提督马路和关闸横交的地方,建于1602年。结构宏伟,外庙三座,内殿数进。普济禅院创建于1622年以前,又叫观音堂。后山花园风景秀丽,里面收藏了历代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

东方最早传入西方宗教的是澳门,可以说澳门是整个东方世界西方宗教的集散地。

澳门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大三巴牌坊原先是圣保罗教堂的石砌前壁,由于它的形状像中国传统的牌坊而被称做牌坊。这座教堂于1638年建成。1835年1月26日,教堂被大火烧毁,只留这座牌坊和教堂前的70级台阶。牌坊由大理石砌成,4层叠柱式。

20世纪以来,澳门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赌城,有“东方的蒙特卡洛(摩纳哥大赌城)”之称,仅次于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大赌城。赌博收入占澳门年产总值的30%。除葡京娱乐场、皇宫娱乐场、怡园赌场、回力球场和金碧娱乐场等赌场外,赛马、赛狗、赛车,都可以押注投注。

澳门的汽车赛在亚洲排在首位。3.8千米的依山傍海跑道,沿途拐弯抹角的地方多达30多处。赛车时,时速往往达到160千米以上。在国际赛中,按城市车道的多少来说,澳门与美国、摩纳哥不相上下。

与赌博业相辅相成的是酒店业(包括公寓、旅馆等)、饮食业、珠宝金饰业、古玩业及夜总会、舞厅、影剧院、浴室、电子游戏场所。澳门的旅游业成了该地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园林在澳门的风光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没有内地那么丰富,但别具一格。白鸽巢公园是澳门占地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公园。我国最伟大的诗人贾梅士经常到白鸽巢公园写诗,并在此完成了民族史诗《葡国魂》。

澳门有不少现代化建设工程。澳凼大桥是其中之一。这座连接澳门半岛和凼仔岛的跨海大桥,不但沟通了两地的交通,也为澳门增添了一处现代美景。

澳门的竹湾海滨浴场和黑沙湾浴场,都是游客们必去的地方。

澳门的山不高,仅有东望洋山和西望洋山略高。东望洋山原名松山,是澳门最高峰,海拔93米。站在峰顶朝四周眺望,澳门半岛尽收眼底,海洋风光一览无余,所以叫做“望洋山”。

美丽的日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