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效益和效率同步增长,就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究竟是领导在起作用还是流程在起作用。日本丰田如此,中国海尔也是如此。海尔公司的CEO张瑞敏曾经总结过:“我庆幸我搞了流程再造,如果不搞,我跟科龙的命运一样。”他搞流程再造的时候,在中高层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大家都不赞成,因为他们的权力受到削弱。企业不靠这些中高层,中高层的利益就会受到削弱。这其实就是一场较量,这一仗打下来是很不容易的!最后事情是靠流程在控制的,一定要完成这种转换,没有别的路可走。益力多有80人,但是只有两个管理人员,它为什么能做到?它靠流程,自动按流程在走。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这是一个方向。所以,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不要寄希望于找一个博士、找一个在大企业做过的人,来完成你的“管事”。
所以,管人要靠领导,管事要靠流程。领导肯定是要的,但是不要依赖领导。
流程管理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对流程的规范、优化,以实现流程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体系的梳理、优化,以实现企业系统效率的提升。最早开展流程管理研究的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泰勒通过大量观察发现,同样做一道工序,不同的工人操作方法是不一样的,效率也相差很大。于是他找到方法最优、效率最高的工人,记录该工人的方法,并加以推广,从而普遍提升了工序效率。第二次对流程管理研究有重大推动的是上个世纪初的汽车大王福特。福特有一次参观肉联厂发现,一头整牛进去,经过一系列流水线式的宰杀、分解过程,到工厂的出口处,就是源源不断的各种牛肉罐头。他想,如果倒过来,用传送带的方式,把一个个零部件生产出来,然后集中组装,不就有了一辆接一辆的汽车走出工厂吗。于是,流水线生产方式诞生了,从而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第三次对流程管理研究有重大推动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哈默博士,他认为,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对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再设计,就可以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这就是“流程再造理论”,从而在全球企业界掀起了一场效率风暴。
如果说工序效率的提高,解决的是点效率的问题;流水线生产方式和流程再造理论的推行,解决的是线效率的问题。那么现在,流程管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则是企业的系统效率问题。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患上“大公司病”,变得官僚、拖沓,部门之间扯皮、抱怨不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系统效率,企业领导也深陷于内部协调而苦恼不堪。流程管理解决企业系统效率的主要思路是,首先是依据企业自身的价值链,识别、确定企业内部有多少个跨职能管理流程;其次是要对每一个跨职能流程进行梳理、优化、规范,理顺跨职能流程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以期解决企业内部工序效率和线效率问题;第三是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理顺、优化这些跨职能流程之间的接口关系,以优化、完善企业的流程体系,并体现流程体系的战略导向;第四是在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为流程管理提供动力机制,从而真正解决企业的系统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