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长发飘飘的日子
8161000000015

第15章 日记三则

黄金般的日子

黄金般的日子,我到底应该怎样,怎样才能紧跟你的步伐?

南国之秋,已是十足的金黄了,季节与生命都到了最佳的境界。我该用怎样的目光来深深注视每天的阳光?

万物清幽、宁静,心境无边光灿灿,我的唇边总有一抹微笑,我的眼眸中总有闪光的东西。我在每一天的两节课后,争分夺秒地徜徉在诗词意境中,我的头脑为什么总是这样清醒反映敏捷?我对自然和书中的一切为什么总是这样如痴如醉?

生命中,最喜欢的书与大自然,天天在我身边。

上天啊,我不知道该如何谢谢你。无边的自然啊,我不知道该如何纵身于你的怀抱里。浩瀚的书海啊,我不知道该如何在你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黄金般的日子,我到底应该怎样,怎样才能紧跟你的步伐?

2006年11月17日

黑人阿明:黄金般的日子,白莲般的心情。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今天,我在课堂上讲这首汉乐府诗《长歌行》时,我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听朗读录音,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知道,他们已经陶醉于这美妙意境中。

在听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时,我的心被触动了一下。我透过三楼的窗户,瞧见楼前的梧桐树叶已显出火红色,樟树叶也蒙上了一层深沉。远处,又是那种苍茫的基调,灰色的基调。灰得令人迷茫,令人手足无措。

立秋已经十几天了!今年的秋,我的心沉于世俗的喧嚣里,无暇顾及自然的语言,没有好好地与自然同步,我的思绪落得太后了。

如今,我疲惫不堪地跟着大自然乱走一气,以至于今年的秋天,我感觉不到往年所有过的期盼与惊喜。

以前的“我言秋日胜春朝。”现在觉得是这样的不堪一击,这期间多少夹有自欺欺人的成分。

光阴似箭,光阴似煎,我浪费了多少时间!我在喧嚣与冷静中几度挣扎,几度沉浮。我内心深处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书本?自然?名利?在我犹豫徘徊之间,时间一去不复返。这哪里是百川东到海啊,这明明是我逝去的青春。

花儿一般的学生,你们知道老师此时低头沉思的心情吗?你们知道老师今天对你们说的一番惜时的肺腑之言吗?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006年8月17日

沉塘藕:从教授学生《长歌行》引开去,自然带出自然景象,无雕琢之感。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究竟这几年都发生了什么呢?喧哗与骚动,宁静与致远,孰轻孰重?这种个人化的写作已经蔚然大观,最后一段更为精彩,似喃喃自语。散文需要的是描写以及后来的感悟(最好以疑问方式,肯定的事情往往不一定正确)。学生作文讲究论点明确,文学却不这样。

日子留下的空白

日子轻飘飘的时候,就想沉寂下来,让思想去填补喧嚣带来的空白,让反思去检点意识里的强说愁.

我站在夏天的边缘里,漠然面对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连同阳光里曾有过的诸多情愫和忧郁品质.太阳依旧炽热灼人,蝉鸣时断时续,万物还是那样在高温下发蔫.每天我顶着同样的阳光,从教工宿舍走向学校最东的第五栋教学楼,不变的景物,不变的路线,僵化的思维.不过在遇见修建女生宿舍的民工们面前,多看了他们几眼,古铜色的皮肤,满布灰尘的衣裳,用大锅煮饭炒菜,围在树荫里玩牌,肩挑重担来来往往.在他们的注视下,我已习惯面无表情如入无人之境.

日历一页一页撕下,飘在屋子的角落里,泛起苍白的光芒.我走近去,想去而不敢去触摸,急急忙忙中我不知所措.我的一段最青春的日子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框在一个透明的温室里,剩下的只有我空洞洞的眼神.

博友们在我博克里留言,美其名曰,清纯,清新,深山里的水晶,空谷里的幽兰,有谁知道这是日子留下的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