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长发飘飘的日子
8161000000014

第14章 美丽的日子

江南的秋天,总是迈着悠悠的步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把人们的胃口吊足了,才在近深秋的九月怡然间拥有了万物。

早晨,去教学楼的水泥地上,零零星星地掉了几粒青涩的樟树籽,忍不住地踏上去,听着“脆脆”的声音于脚底下响起,心里头漾开了快意。凉凉的微风里飘荡着刺鼻樟脑和着的桂花香。校园里丛丛的树叶间、深草里,着上了略带朦胧的秋色,在清晨的薄雾里,沉默深思。

弯过花池,拾阶而上,进入教学楼区。正是早读时节,各班的读书声从五幢教学楼里飘荡出来,氤氲成一团。嗡嗡嘤嘤,嘤嘤嗡嗡,整个空中成了温馨的海洋。层层叠叠的温暖包裹着自己,行走其中,仿佛在成海的花蕾中徜徉,心里溢满了舒畅与惬意。秋晨的凉爽正是读书的好时节,于是,也捧了书本,来回游走于走廊间,大声读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偷偷爬上的太阳已将丝丝屡屡的光芒洒入薄雾的树丛间了,又一个清爽的日子在美妙的读书声中拉开了序幕。

每次一往讲台上一站,心灵便过滤得如同这个季节的蓝天一样明净。我喜欢在我娓娓的叙述下,他们稚嫩的脸上呈现出来的静气屏声和聚精会神。七十双眼睛明亮地望着自己,然后一起会心地“哄”地笑将起来,就像七十朵鲜花,那样的青春亮丽,迎向你一齐绽开。

而更多时候,我扔下一石激起他们的千层浪。比如舒婷的《致橡树》与裴多斐的《我愿意是急流》爱情观的比较,比如海子的自杀与史铁生的获得重生的思考——在他们在激烈的争执和讨论中擦出思想火花时,我及时地点拨一下。有时,争执得正难解难分,有那么一位学生不小心,恰到好处地“吧嗒”一声倒下,我顺口说道“凳子也太激动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声音传得很远、很远。窗外,太阳的微笑撞碎在樟树叶间,散成七彩碎片,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这样的青春与笑声影响着我一天的心情。下楼梯,只觉得身轻如燕。微笑着迎着阳光去买这个季节最常见肥嫩大白菜,青翠的窝笋,晶莹的萝卜——也买不是这个季节的大蒜、辣椒、茄子——各种菜的清香融合一起,让人想起遥远的田园气息。但每次看到红薯,总让我流连忘返。儿时的秋天,记忆中总是很好的阳光,母亲和大婶们把蒸熟的红薯剖成一片片,摊开在晒谷场的稻草上。我和伙伴们一边吃着红薯一边在晒谷场欢快地玩耍。四周的庄稼都蒙上了厚重的深绿。鸡们在深草中觅食,总有母鸡悠悠长长的“咯哒”声飘荡在空旷的长空里。晒干的薯片可以充当我们半年的零食。而今仍对红薯情有独衷,称上几斤,每天吃上一两口,便觉欣然。

逢到一周一节的阅读课,便带了学生到阅览室。阅览室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容不得任何嘈杂之音。这里有的只是虔诚的面容,清悠的来回寻觅的脚步声,充满思考的眼神与书中思想交流产生的火花。透过阅览室四壁宽大的窗户,可瞥见蓝天白云、阳光下微微摇晃的树影。在这种环境里读书最易入目也最易入心,一小时很快溜过去了。悠扬的校园广播声随着放学铃声响起,因着那先进的现代科技装备,音质原汁原味,纯净得如“空灵泉”,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

这个季节也是最适合午睡的。换下生凉的枕簟,在宽大的床上铺上厚而软的棉被,躺上去,便可恣意松开四肢。在清凉的空气里是最易静心也是最易入睡的,连梦也是清幽幽的。轻松自然地醒来,望着映入窗帘上懒洋洋的阳光,惬意地伸懒腰,在这样静谧的环境里想着很远很远的事情。

日落时分,也去球类中心打篮球、乒乓球,有时一个人静静地溜达在校园的林荫路上,看那洗尽铅华坦然伸展的树,感受这褪去稚嫩显得厚重而依然温软的深草,听幽微的鸟语声,在深秋的风里,吸一口凉凉的空气,以一个平平静静之心,舒出一抹安安然然的微笑。

2006年9月20日

黑人阿明: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尤其是在收获的季节里。然而,我却最是喜欢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在这美丽的日子里,在这美丽的心情里跳跃出来的各种“声音”:脚踏樟树籽“脆脆”的声音,校园里“嗡嗡嘤嘤,嘤嘤嗡嗡”的读书声,讲台下学生“哄”地笑将起来的声音,凳子“吧嗒”一声倒下的声音,阅览室里清悠的来回寻觅的脚步声,音质原汁原味,纯净得如“空灵泉”的放学铃声,还有记忆中母鸡悠悠长长的“咯哒”声,睡梦中传来很远很远的声音......这简直是春光与秋声的交响,美如天籁,余音绕梁。喜欢作者的文字,更喜欢作者的文心,没有美丽的心情,无论如何也感受不了表达不出这“美丽的日子”。

空中的半瓶矿泉水:荷姐笔下的散文总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女子的细腻感情在文中更好更多地得到体现,有一种无意的悠闲自在,好像这一系列的景物都是在那轻易间发现的,感知的,不做作。看了此文,又好像我们本人坐在水泥凳上亲身体会着,这个美丽的日子里,在深秋的风里,吸一口凉凉的空气,舒出一抹安安然然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