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长发飘飘的日子
8161000000012

第12章 窗内窗外

上课告一段落,女教师便布置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一阵窸窸窣窣后,学生们渐渐进入了状态。

站在讲台上的她便移步到教室后窗边。

呀,好一派大好春光!

一条白花花的河流从远处飘过来,蜿蜒着又向远方飘过去。近处一条承载着黄黄水流的小江也弯弯曲曲奔向河流。想到就要投入河的怀里了,它们欢快地翻滚着,旋出颗颗酒窝,惹得两旁翠柳都侧身来瞧个究竟,一棵开满了白花的树也高高地伸出了它粉嘟嘟的脸。

江河围绕处,是一望无垠的开满了菜花的农田。几处人家,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大树下,飘浮在花团锦簇的海洋里。主人,稀稀地散在各处。有的挽起裤腿扛起锄头在田埂上走成一首诗;有的站在田里锄草把身体佝偻成一尊雕塑。他们的牛儿闲闲地吃着草儿,不时地甩甩尾巴,发出惬意的“哞哞”声。

声音?哦,这里似乎是鸟的天堂。

一只不知名的鸟儿翩然而来,在这幅偌大无比的油画中停顿了一下,然后,振起双翅,在空中划下一道漂亮的弧线,飞得无影无踪。随即又来了一只鸟儿,优美地斜在风中,然后调整好身姿,“呼”的一声直冲云霄。又有两只鸟儿成双成对地来了,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又盘旋了一圈……

自由的鸟儿,在自由的飞翔,自由地唱出大自然中最动人的音乐。画眉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曲子;燕子的歌声让人体味欢快、热烈;布谷鸟的声音里满是怀旧与春耕的泥土气息。

许许多多的旧事聚在心头,颤动在莺歌燕语中。有感悟遗于天外,有唐诗从骨节间款款而出,伸向长空……

哦,春天真的来了。

沉寂了许久的小学时唱的那首歌在心底苏醒了:

小鸟在前面带路,

风啊吹向我们。

我们象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

来到草地上

……

自由快乐的童年仿佛就在昨天。

有人咳嗽了一声。女教师转过身来,呀,她又怔住了!

教室里异常安静!几十位学生整整齐齐地匍匐在课桌上,几十颗年轻的心正专心致志地解答习题,这是怎样的一种专心致志啊!他们全然忘记了窗外的灿烂春光,根本听不到窗外这个世界的音乐。

那么,他们也不会知道。一个春天的上午,天气很好,教室里很安静。明媚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带着泥土气息的风儿从窗边拂过。一位女教师站在拉拢的金黄底色的窗帘边,感到得不知所以。

2005年5月1日

五柳居士:

以女教师的视角,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明媚、美好,语言优美,极富诗意。可是,窗帘后面的女教师因何流泪呢?在文中,女教师主要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有点迷茫了。看到几位的评论,似乎明白了。里边寄寓着作者对教育压抑孩子天性的深沉思考。可这又引起了我的思考: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残酷,孩子们如果不努力,将来就会落后,这法则是无法改变的。而文章所描写的农人们,也好象无暇领略春日大好的风光,他们在以辛苦的劳动艰苦地创造着尽量好些的生活。而我们知道,他们在劳动的同时,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不再象他们一样受累,而是从事更体面更轻松的事业。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的落后于他人呢?上述矛盾是难以平衡的。中国需要教育的改革,人才环境的改革,需要打破目前的就业机制,否则,只讲道理,是软弱无力的。比如,考入了名校,就可能成为政府官员,高校教授,有稳定的收入,一生的保障,而学习成绩不好,就有可能一生务农,打工,以数倍于他人的艰辛,换得最低的生存所需。这种巨大的反差足以说明一切。

满眼的绿

今年的春天,可真特别。竟然在农历二月酝酿了两场雪,这在江南的春天中是罕见的。那些日子,纵是望眼欲穿也只看到些“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农历三月了,楼前的树枝间,才缀了些鹅黄。随后不管天气的寒冷,只两三天的工夫,那鹅黄全换成翠绿了。软软地铺在树冠间,在凄风寒雨中翻过来覆过去的,看得叫人担心。不料,这些看似弱不禁风的嫩绿,在随后的几天南风中,愈挫愈勇,竟是绿得蓬蓬勃勃,绿得轰轰烈烈。

平生第一次对绿有了一种神奇的感受!

几天前还枯黄的世界,现在全覆盖了各种深浅不一的绿了。屋前檐后,路边田野,一团团,一簇簇,一块块,绿得这样新这样嫩,这样的毫不讲道理。宽大的、细碎的,椭圆形的、条形的、针形的……或坚硬光滑,或柔软毛茸,从树枝跟部到枝端,颜色一律由深到浅。许多浅绿浅黄或浅紫,点点地围在树冠四周,远看,就像开满了一树的花。无风的时候,它们安详平和,自然恬静。有风的时候,它们也不故作矜持,而是欢快地随风起舞,并“哗啦啦”的奏起了这个世界最纯朴自然的音乐,阵阵的凉意便满世界里飘荡。

教室里、楼梯间,每一扇窗户就是一道绿的风景。有的张开宽大的叶片,斜伸下来,像在窗前偷窥,一边坦然伸展它美妙身姿;有的擎起细细碎碎的叶片,团团簇簇地像一张张盛开的笑脸。讲课间、写字间,随意一抬头,便可瞥见它们或疏朗或密集的身姿,不经意间凉意顿生,心境平和,如入仙境。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爬上四楼的楼梯间,四方的窗棂定格了一棵枫树的两三根枝条。枝条托起片片枫叶,枫叶下挂着一个个玲珑的枫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被这动态的画吸引住了,觉得是平生看过的最美的一幅画。也许窗户定格的原因,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枫叶原来是如此之美,理解了关于枫叶的种种内涵和意蕴,那种惊喜真是难以言叙的。

对绿产生强烈震憾的一次,是在一次踏青中。

那是农历三月初的一天,我沿着河岸的一条小径漫步,见到了令我震憾的绿。那是一种少见的绿,新、嫩、青翠欲滴。如果只是单棵或寥寥几棵树披一身绿兀立在那儿,倒也常见。可那是小径两旁无数高大俊朗的树聚在一起,并一直延伸到河边。枝丫间托起块块青翠,相互交错,遮天蔽日,再加上地面丛生的一样翠绿的杂草,仿佛在空中形成一个绿色的水晶宫。在这纯粹地不含任何杂质的嫩绿里,我想到了山间的青泉,童音的脆响,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我着了魔似的在这水晶宫里走过来再走过去。阳光很好地从西边斜照过来,走过去的时候,顺着阳光看,那绿愈显得嫩葱,连漏下来的几点阳光仿佛也是水汪汪的。走过来时,背着阳光,那绿颜色深些,显得成熟点。我记得那天,我正好也穿着一件翠绿的牛仔,觉得成了这绿中的一部分了。

小径的右边,是沿着山脚延伸的农田,。那时节,油菜花已落,油菜地里青葱一片,豌豆蚕豆苗痕上都有了饱满的果实。许多农人正在专心致志地侍弄秧田,他们的眼神平和淳朴,宁静而永远满足,跟这个绿色的世界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图。

这种熟悉的感觉,我也在很多文章中找得到。当你将心中的一切俗务沉淀,让明透思维与情愫自然从心湖中流溢出来,不管是澎湃的思潮还是涓涓的情致,总能滋养读者的性情,给人积极向上绿意盎然的感觉。

2006年4月16日

黄昏庭院:

满眼的绿,明媚,清新,蓬蓬勃勃,轰轰烈烈,细细碎碎,深深浅浅,呵呵,让我冲动着想抓住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