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瓦当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8150600000004

第4章 燕下都瓦当范具与瓦当材料考察

燕下都瓦当纹饰均为范具压制而成。圆形范具纹样由两个相同且对称的图案构成,中间留有一条较窄的切割线。汉代王充在《论衡·物势》中曾说:铸造器物的人,如果事先不去设计塑造出某一器物的具体器型,难道“器偶自成乎”?一定要埏(以水和土)埴(揉泥为坯)作器,必模、范为型,方能制造器物。当然,王充以上所论,是指青铜器的铸造,但其道理同样适用于瓦当的制作。制作瓦当的范具,不像制作其铜器有内模外范之分,它只有压制瓦当当面纹饰的“外范”,但范具的制造也是非常严格的。它一般为陶质,首先泥土要带有黏性,经过淘洗,非常均匀,并掺入一定比例的细砂、蚌粉和一定配份的植物质。范具材料练造好后,制成圆饼状,用事先做好的模型在其上压制纹饰。模型多为木制,按照瓦当纹饰造型要求设计,纹样是直接刻画修饰出来的。模型为阳文,范具则为阴文,压制出的瓦当则又是阳文。

范具制成后,阴干以排除内在的水份,再入室烘烤定型,不能变形或断裂。范具的硬度大且不易吸水,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细腻光滑。

从燕下都瓦当出土的地层关系看,郎井村13号作坊遗址出土的春秋早期素面瓦当,质地为泥质灰陶。东沈村6号居住遗址出土的春秋中期13件半瓦当,除其中一件为夹砂红陶外,其余皆为夹砂灰陶。从整个战国时期燕下都遗址出土的瓦当质地观察,有以下特征:战国早期,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夹砂红陶占有一定比例,泥质红陶较少。战国中期,泥质灰陶比例上升,但未超过夹砂灰陶比例,也见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者。

战国晚期,泥质灰陶占绝大多数,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相对减少,这一时期的泥质灰陶色泽多呈浅灰色,较战国早、中期泥质灰陶浅淡。我们所见的采集瓦当中,还有个别的夹砂黑陶和夹砂白陶者,时期暂不能确定。

泥质灰陶是采用易熔黏土(即陶土)作原料烧制而成,夹砂灰陶是在陶土中掺和一定比例的砂或蚌粉作原料烧制而成。泥质红陶可能是因为需要,在烧制到一定温度后未经水洇所致。泥质灰陶瓦当质地细腻绵润,纹饰效果平匀柔和,夹砂灰陶瓦当质地粗犷坚硬,纹饰效果凝练劲健。

所用材料准备好后,还要捣碎和匀、淘洗去杂,然后和拌成泥,再经捣泥、练泥,堆放于阴湿处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