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社会交往都是在交际双方所结成的心理距离中进行的,所以说,适当的心理距离也是社会交往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交往中,语言则是拉近或推远相互之间心理距离的必要条件。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有分寸地使用一些恭敬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的。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为了不同的目的,恰如其分地使用这类语言,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如果言辞过恭反而不时好事,会让你显得比较肤浅,缺乏深度。
我们知道,适度的礼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人与人之间的礼貌也具备一定的形式和措辞等,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交往中适当遵循。然而“殷勤过度,反而无礼”。法国作家拉伯雷就曾说过:“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知识即能充分做到;但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这也就是说,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恭恭敬敬的人,也许是气质上会显得有所欠缺。
通常来说,表现得很恭顺、经常使用恭敬语的我们,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是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很快,遇到新鲜言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且总是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冲动。但我们的缺点在他人眼中也是很明显的,就是缺乏主见,容易反复不定、左右徘徊,性格显得比较软弱。其实,如果我们能真正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问题,锻炼意志,很有可能会成为业务上的高手。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表现得很恭顺。恭敬、赞美的话几乎每个人都爱听,因此初期交往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的感觉,但绝不会对我们产生厌恶感。可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对方便会逐渐察觉出我们的态度,而且可能会感到有些气恼。这时候对方再评价我们,可能就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表面恭敬、口是心非的人!”
日本语言学家桦岛忠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亲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会扰乱应有的彼此关系。”所以说,在一些无关紧要或特别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否则反而显得生疏、不自然。如果你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对某人突然使用恭敬语的话,对方可能会认为你们之间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障碍?如果在与对方交谈时常常无意识地表现得过于恭顺,使用敬语,那对方可能会认为你们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已经拉大了。有时,过分地表现恭顺,使用敬语,还表示一种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等。所以,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你一点意思也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你接近”等强烈的排斥情绪。
由此可见,善于使用礼貌用语,大多能表现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容易与周围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如果言辞过于恭顺,使用不恰当的恭敬语,反而会给人一种虚伪、口是心非、“拍马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