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8148300000035

第35章 上古讲唱艺术——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长诗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韵文或韵散结合的民间诗歌。民间叙事长诗的内容题材主要是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密切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时代性。叙事性是民间叙事长诗的突出特点,叙事与抒情的融合是叙事长诗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擅长运用诗歌的表现方法来塑造个性鲜明、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秀作品有《阿诗玛》、《召树屯》、《逃婚调》、《艾里甫和赛乃姆》等。这些长诗反映了各民族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民族性格等的形象画面。

《阿诗玛》是流传在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聪明、善良、美丽的阿诗玛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玛的姿色,心存歹念,软硬兼施地追求阿诗玛并将她关进牢笼逼婚,阿诗玛坚决不从。阿黑赶来相救,妒火燃烧的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出洪水吞噬这对恋人,最后,阿诗玛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石像,永驻石林,千年万载,长留人间。

《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阿诗玛石像阿诗玛

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召树屯》讲的是在勐板加国王为王子举行的选婚仪式上,大臣西纳告想把女儿嫁给王子而被拒绝。王子到金湖边打猎时,与飞来金湖洗澡的孔雀公主——婻木婼娜相爱,正当他们回到勐板加准备拴线结婚之际,邻国突然发动了进攻勐板加的战争。王子出征抗击外敌后,大臣又趁机唆使巫师摩古拉装神弄鬼,诬陷婻木婼娜给国家带来了灾难而要把她杀掉。婻木婼娜要求临终一舞,从而取了孔雀衣,飞回孔雀国。召树屯凯旋归来后,揭露了大臣逼走孔雀公主的阴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孔雀国找回了婻木婼娜,经过国王叭团的考验,夫妻终于团圆。故事反映了召树屯与婻木婼娜的忠贞爱情,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古代生活与思想感情。

这首长期流传于傣寨、吟唱于竹楼的口头叙事诗,实际上是以诗行织成的民族心理学与风情画。

孔雀公主——婻木婼娜僳僳族民间叙事长诗。解放前,僳僳族基本上实行包办、买卖婚姻制度。因此,“逃婚”在僳僳族社会中成了一种风气。《逃婚调》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长诗表现旧时代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从小由父母包办了婚姻,二人约定逃到远方去。他俩跨过怒江,翻过高黎贡山,到密猛、腊戍,又从腊戍转回到腾沖、保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大理,过上了富裕生活。后来他们返回故乡与家人团聚。长诗歌颂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表达了他们对包办买卖婚姻制度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傈僳族

在维吾尔民间文学作品中,爱情主题是基本的主题之一。通过对主人公爱情经历的描绘,反映了人民对压迫阶级的仇恨和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长诗《艾里甫和赛乃姆》讲国王阿巴斯之女赛乃姆,与丞相艾山之子艾里甫经他们的父亲指腹为婚。两人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又同窗攻读,在耳鬓厮磨中产生了爱情。后国王撕约悔婚,艾里甫不顾艰难险阻潜入宫中当园丁。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携赛乃姆私奔出走。

长诗通过描绘艾里甫和赛乃姆的爱情遭遇,揭露帝王同人民之间的矛盾。在长诗的情节发展中,以帝王为代表的封建主义及其腐朽、不义的制度为一方,而以其对立面——艾里甫和赛乃姆所代表的要求正义、平等和自由的人民为另一方。艾里甫和赛乃姆从而成为反抗在政治、道德和精神上日益腐朽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反抗中世纪封建宗法政权给人类造成的各种灾难、反抗封建宗族封建婚姻制度、为自由和平等而奋战的人道主义的典型的叛逆者们的代表。它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维吾尔人民的愿望和理想,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珍宝。

艾里甫和赛乃姆

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赋予了它渊源流长的动力,它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民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同时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除史诗、叙事长诗以外,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还展示了其他文学形式。其中民歌的多种表现形式是民间诗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中国西北地区的花儿会、广西壮族的歌圩、仫佬族的走坡、苗族的芦笙会、白族的石宝山歌会等,都是这些民族传统的歌节。中国诗歌史的研究,大可以从少数民族民歌中获得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