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7月,德国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实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德国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这次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
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博士认为,这些死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阵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亲自进行了实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也处于麻木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够成功!”生存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我一定会成功,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与我自身融为一体,它充满了周围的每一个细胞。”
林德曼博士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对自己充满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并取得成功。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发现:在危险的情境中,经常是那些性格乐观、富有自信的人存活下来,因为他们总是没有泯灭自己的希望,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希望效应”。
对于“希望效应”,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他们要求许多人回答题为“你有哪些希望?”的问卷。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抱有希望的种类(不论大小)越多的人,往往充满了自信并有更多的生活乐趣,精神焕发,精力旺盛;而那些没有明显的或者较少希望的人,则往往表现出漠然、悲观、消沉。
一位富翁在试卷上只填了一句话:“我没有希望,所有的希望都已经满足了——除了长生不老外,而这能算是希望吗?”经过调查,这位富翁患了严重的忧郁症。心理学家与他进行了接触,劝告他从事一些具体的活动,并列出分阶段的计划表,如对外孙的培养、对某个足球俱乐部的支持等。经过指导,经过不断的、各种各样的希望的“煎熬”,这位富翁在精神上已判若两人。
希望感是人类能够生存的根本欲望。一个对生活有希望的人,即使环境再艰难,他都会发挥同环境抗衡的能力,在改造环境中,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地位。
“希望”在管理工作中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希望,是管理者能给予周围人的最好礼物。在人们自身寻找不到希望时,管理者需要为他们指出希望。只要怀有希望,人们就会继续工作和努力。
企业目标是成为吸引员工的强磁场,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地向员工提出目标,凝聚人气,让员工永远充满希望,努力工作,使公司顺利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欲望,希望事业有成,希望成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在心里需要有一个有力的支持者。在职场中,当管理者指定的目标或者企业固定的目标与其自身目标向同一方向发展的时候,员工的心理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充满希望,饱含热情。
确立目标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许多知名企业都是在创业的开始就制定了一个明确而远大的目标,并且积极鼓励员工去奋斗。在这里,目标就是一个诱饵,他让员工充满了成功的希望,对企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正是如此,这些知名企业获得了成功,松下电器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松下幸之助的重要经营谋略之一,就是不断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让员工对未来充满梦想。松下担任社长时,常找机会向员工畅谈自己对未来的设想,1955年他宣布了“五年计划”——计划用五年的时间,使松下电器公司效益从220亿元增加至800亿元。这种做法不但让员工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也震惊了整个企业界。同行纷纷改变政策,向松下电器公司看齐。
当然,这样做到底有多少效果,是无法一概而论的,况且也有被其他公司获悉自己计划内容的反作用,但是松下仍然果断地发表了它,一方面是为了让员工有坚定的目标与期待,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确信这是经营者的必备素质和应有做法。
此后,他又陆续向员工提出,采用每周五天工作制,并把工资提高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同时请大家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些做法,从经营策略上说,可能遭遇很多批评,同时在推动事业时,也多少有不利的一面,但松下认为,让员工彻底了解经营者的经营方针和信念,完全可以超越这种不利。
五年后,松下先生在员工面前发表的“五年计划”以及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等的薪资劳动条件的承诺,都一一得到实现,从此员工士气大振,员工与松下先生一道,筑起了松下电器王国。
企业经营顺利时,需要制定远景目标,把企业做大做强;经营出现困难时,更需要制定改进目标,凝聚人气,走出困境。战后的松下电器正处于惨淡经营之中,但松下先生却不曾因此而放弃为公司制定目标。由于目标明确,松下电器在很短时间内就走出困境,续写了昔日的辉煌。
无论面临何种困境,经营者都要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给他们以美好的梦想。“希望”可以提高士气,“希望”可以提升自我形象,“希望”可以不断给人以力量。管理者的责任之一就是保持希望,并向属下灌输希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资格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