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烈的品牌广告攻势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认知,品牌的格局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美的的关注度仅次于格力,形成了双寡头的局面,而在四年多以前,第二名还是海尔。
格力的广告策略遭遇到了广告业的批评,认为格力不会包装自己、塑造自己,显得保守和不够丰满,不够充分,没有体现自己的特色。只要对格力进行适当优化和包装,或者把资源优点重新塑造出来,自然就会发挥出空调第一品牌的内在力量。
成龙的广告出来后,格力的形象耳目一新,因为现在的格力在国际上已建立一定声誉,与成龙合作,可以通过其健康积极的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搭建起格力品牌和消费者更通畅的沟通桥梁,让全球消费者更深入了解格力品牌价值和创新能力,了解“中国创造”。
聘请成龙当代言人,得到了广告人士的好评,因为两者核心内涵吻合度极高。成龙从无名的配角到如今的国际巨星,已经成为中国人走向国际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国人的骄傲。再看格力品牌,从当年不到2万台生产量的小厂,到如今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商,坚持自主创新,以精品品质代表“中国创造”走向国际。两者拼搏向前的精神和务实可信的形象自成一体,这是两者达成合作最主要的原因。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成龙在拍摄广告片的时候,力赞格力空调的好品质,还积极和工作人员讨论有吸引力的广告词,号召中国人,就要用好的国货。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不久,世界的空调行业将是“格力”的天下。因为我们见证了“海利”到“格力”的历史,更见证了“好空调,格力造”的传奇。我们坚信,格力这颗感恩的心会在祖国大地的消费者心中开出花,因为格力有一个永远不会偏离航向的舵手——“销售女皇”董明珠。接下来,我们就跟着董明珠后边,一起见证格力的下一段传奇。
2010年,中央台播出了由成龙代言的格力空调广告,成龙骄傲地伸出大拇指说“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成为世界名牌”。这标志着格力全面完成了质的飞跌,由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挺进了。
根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制造生产的产品中,65%是中外合资或外国独资企业生产的。目前在世界的整体产业结构中,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低端,被别人剥削。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急剧下滑,外贸不振,迫使中国进入结构调整,广东珠三角、长江珠三角纷纷进行产业升级。“制造高端化”成为摆在众多家电企业面前的现实命题。制造高端化将是中国家电业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关键一环。如果说连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创新都无法完成,那么科学家的梦想永远都只是一张图纸或者宏伟蓝图,中国企业就更谈不上涉足上游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这种形势下,格力走在了前面,靠创造来获得市场的认可与顾客的认可,董明珠提出从“制造”到“创造”的口号。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这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一个管理者要如何做到“创造”呢?一是要重视企业人才引进,重视技术创新。二是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三是依靠市场发展推出新产品。四是从国外引进新技术。从这四点出发开发产品,企业就离成功不远了。
附录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我们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很多问题,可能我们自己也想象不到的客观上外部的环境变化,但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我相信任何困难都阻碍不了你。所以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作为格力电器,我们总结出,第一要有一种坚持,坚持“诚信、共赢”的经营思想。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就失去了社会对你的认可,所以我们格力电器一直坚持这个思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仅仅自己发展起来,要通过你的发展带动别人共同来发展,只有共同发展才能持续长久。格力作为百年企业就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开展工作,所以格力18年的时间从2000万到420亿。
怎么样诚信、共赢呢?要有一种执著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有一个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为中国争口气,为中国打造出世界的品牌,基于这点我们要奋斗、我们要努力,这就是我们坚持下来的决心。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分歧,第一个是专业化,格力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企业,不是挑战别人,而是挑战自己,我们曾经进行关于多元化的讨论。如果我们从表面现象看,也不外乎是美国金融危机渗透到我们企业,很多企业选择的是多元化,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逃避,可以选择,因为不断选择而失去了自己领域的领先地位。当我们得到的时候,其实是在失去,因为左顾右盼,选择投机的心理,投机的方式来经营一个品牌、企业。而我们坚持选择了专业化。专业化最大的问题是看上去没有选择,格力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只做空调的企业。很多人说我空调不行可以做冰箱,冰箱不行可以做彩电,始终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我们在选专业化的时候看到了风险,最大的风险是当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的时候。当消费者离你而去的时候只有死路一条。恰恰因为这点,给了我们一条出路,就是勇往直前,要做消费者最满意的产品,这就是你的追求,因为有了这个无限的追求所以才赢得了市场。所以我们对专业化、多元化进行评估之后,最终选择自我挑战这一条道路,就是坚持走专业化道路。
我们坚持走专业化道路。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格力的发展,说实在话,今天因为时间原因只有把我们企业发展的变化简单汇报一下。格力在这个发展中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是营销阶段。严格意义上,1991年到1994年是营销阶段,是投机的状态,我们把产品销出去,把经销商的钱赚回来这就是赢家。我们发现企业发展光靠营销是不行的,唯一支撑企业发展的是产品质量,所以1995年到1997年我们注重了品质的需求,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品牌”这个口号。当时进行了很多改革,比如建立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从1997年到2000年,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现在的实际位置,中国所有和外资合资的企业都是依赖别人的技术发展,这样的发展永远没有竞争力,永远是依附别人的。我们在日本也想引进外资企业技术的时候,我们遭到了冷遇。因为我们买的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当我们提出要买技术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这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不可能卖给你们,反过来我们中国所有的合资企业使用的基本上是他们淘汰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自主创新,走自主品牌的道路,所以2000年开始我们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就目前来讲,我们在制冷行业的设备是全世界最多的,拥有的专利也是世界最多的。从2001年到2003年,我们发现第四个问题,人才问题。整个核心队伍,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员工是草,干部是风,风怎么吹草怎么跑,所以要抓住干部队伍的培养。2003年从四个创新角度,营销、技术、管理、人才进行创新,快速地增长。2008年销售额420亿,之所以有所减慢,一个是因为物价进行了调整,经济危机出现之后市场出现了这种现象,特别是出口,我们体现了自主品牌的特性。过去主要以贴牌为主,经过调整,我们认识到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格力经过这四个发展阶段,虽然销售额增长不高,但利润增长了50%到60%,这是产品技术的领先决定了企业取得的领先地位。
第二,我讲的是创新。我们认为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很多人把创新作为一个词来说,作为一个概念、时髦来讲,实际上创新背后是什么?是一种奉献和敬业的精神。创新是无处不在的,不仅是技术层面,我们管理、人才、制度每个角落里存在着创新。我从技术角度讲,首先,我们认为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因为它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永远依赖于别人,所以我们坚持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无止境的追求。其次,我们认为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企业,如果说靠打价格战,没有好的产品服务消费者,消费者总会离你而去,空调行业有很多知名企业,现在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就因为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创新,空调行业400多家企业,活下来的所剩无几。两年前很多企业说自己是空调行业的老大、是第一,但自去年、前年他们已经不再说了,因为格力和他们的差距已经由原来1个亿拉开到200个亿,数字已经让他无法掩饰自己的落后。再次,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我们一直坚持走的道路。我曾经说过,我们拿过来这捧花,我认为都是有技术,如果让人看着爱不释手就是技术,所以每个不同行业里,都要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别人要是有了,我要比别人更好,别人没有的时候我一定要创造。
2000年格力在技术上进行大量投入,速度发展之快,从2003年开始每年投入研发经费有十几亿。很多人说我董明珠很傻。如果以简单的赢利为目的,你的企业只能是生意,不能称之为企业。真正的企业是要打造百年企业,只有这样投入才是最有价值的。现在由于这样的投入,所以把握了很多核心技术。格力是最好的,噪音是最低的,同时也是最节能环保的,因为我们追求技术领先。我们和日本大金的合作,打破了这么多年的潜规则,首先格力电器控股,第二没有技术转让费,而且开发的是全球没有的新技术。所以格力为我们争了一口气,很多媒体采访的时候觉得不可相信。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赚钱,还要创造我们国家的财富。
借这个机会推荐一个最新的产品,利用空调的特点制造的热水器,节能、舒适、环保,最重要的是没有触电的危险,没有停水的危险,而且非常节能,希望各位使用我们的热棒热水器。后面技术就不一一介绍了。最后讲一个责任问题,大家认为创业里什么人才能成功?有人说要有人脉关系。我们如果仅仅靠人脉关系做企业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唯一成功的秘诀是要坚持挑战,同时勤奋努力。只有这样的挑战精神才可能谈创业。什么是创业呢?不是当老板就是创业。我不是老板,我到今天还是为国有企业打工,我是真正的高级打工者。我没有钱,但我有财富。我让全中国只要做格力空调的人都富起来,这就是我最大的财富。所以我们讲责任的时候,第一个责任是改革开放30年,过去的30年邓小平同志讲的,要让中国一部分人富起来,但是我们富起来干什么?后30年我们应该用我们的能力让全中国人富起来,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和国家利益保持一致。
第二个责任是企业要做一个优秀的纳税人,遵纪守法。我们企业经历了很多,经历过国家审计署审计、财政部审计、税务总局审计,经营过程中也常听到朋友说,今天我去找关系,什么人查我们等等。为什么这样做人呢?我们国家必须靠纳税人的贡献,才能富强起来,如果没有纳税人就没有国家的富强。第三,我们的企业今天已经国际化,我们作为中国人,怎么样走向世界,怎么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为什么说德国人优秀?为什么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用了他的产品,比如宝马、奔驰,我们中国小剪刀5块钱就可以买到一个,如果买德国的小剪刀可能需要100块钱,最后用完还是觉得德国的好。所以作为企业家追求的是品质,不是低廉的价格。我们要走向世界,让全世界认识我们中国,要靠我们企业家共同的努力,把我们最好的产品贡献给世界,让全世界享受我们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我们中国人的力量。
所以我们也认为一定要制造出质量最好和最先进的产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不需要售后服务的最高境界的服务。曾经在1997年一个家电企业说过,如果一个消费者花了几千块钱买了空调,服务再好1小时之后就打电话过来报修有用么?所以作为一个企业的追求就是消费者不需要售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世界满意你的产品。
我们格力已经走向国际,我想谈一点儿我个人的体会,很多人在国外投资,认为所谓国际化企业就到国外建一个工厂。但我的理解不是,我认为把你的产品送给全世界才是国际化企业。一个企业家不仅是对你自己负责任,对社会、员工都要负责任。我们有的企业拿出几十亿到外面没了,回来是经验,失败的经验,通过失败的经验总结。我在一次谈话的时候有人说,你们格力怎么不交学费呢?我说你们如果交了学费的话你们就是笨蛋。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自己的企业如果走国际化,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当地有市场再投工厂。所以我们讲,国际化的时候必须要再三思考,谨慎地走好每一步。由于坚持谨慎、严谨的态度,我们在全世界有了三个工厂,巴西是我投资的,越南和巴基斯坦已经不用投资,用我们的管理和技术跟他们合资。在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使用了格力空调,我们所有出口的格力空调都是用英文来写的。我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格力这两个字会出现在全世界每个角落里。
我作为一个营销员出身,也把自己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我是1991年到格力做推销的,1997年当了副总,到2001年当了总裁,直到今天。我的酸甜苦辣都是跟格力分不开的,所以当以后你们想起董明珠的时候,一定要用格力!
格力大事记
1985年,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的前身,以下简称“总公司”)在拱北将军山下北岭的一片荒地上,依靠仅有的十万元开办费艰难起步。
1985年8月,“总公司”成立了珠海经济特区冠雄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雄”),尽管设备先进,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自成立三年多来一直不尽人意。
1987年4月,“总公司”成立珠海经济特区冷气工程有限公司空调器厂,后更名为“珠海海利空调器厂”(以下简称“海利”)。
1988年5月,朱江洪从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回到珠海,出任“冠雄”总经理。
1988年底,“冠雄”开发以注塑件为主要附件的一系列家用电器产品,商标名称为“海乐”。
1990年,“海乐”商标被人抢注,朱江洪创立“格力(GREE)”商标。
1990年,董明珠加入珠海海利空调器厂,任职该公司安徽片区业务经理。
1991年3月,“总公司”聘任朱江洪兼任海利空调器厂厂长。
1991年8月,“总公司”决定将“冠雄”和“海利”合并,统一建立“格力空调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