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8126700000028

第28章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秘密也越来越多。一些家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想尽一切办法探寻孩子的秘密,甚至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父母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翻看孩子的日记和短信,孰不知这其实正是孩子最反感的。

苗苗今年上初二,是个内向、文静的女孩子。父母在苗苗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她写日记,他们认为写日记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也有好处。

苗苗最近的情绪有些反常,无论做什么事,都很容易分神,食欲也比较差,这种种的表现都被苗苗细心的母亲看在眼中。

这一天,苗苗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看到母亲生气的样子,不知情的她还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了,爸爸惹你生气了吗?”

妈妈生气地说:“你上学的时候都在做什么,想什么?你这个年龄应该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怎么可以早恋呢?”

苗苗愣了一会儿,心想:这件事,我也没和别人说啊,妈妈怎么会知道?

妈妈也明白了苗苗在疑惑什么,直接就说:“我看你最近心神不宁的,就知道在你身上肯定发生了一些特殊的事情,就看了看你的日记。你在日记中写得很清楚,你喜欢你们班的体育委员,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想到他,我都看到了。”

苗苗的眼泪立刻掉了下来,令她伤心的不是母亲的责怪,而是母亲竟然偷看自己的日记,侵犯自己的隐私。

妈妈说:“你今天的晚饭就取消了,回房间好好反省。”

苗苗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看到打开的日记本就放在书桌上。其实苗苗每次写完日记,都会把日记本放到抽屉里,出于对家人的信任,也没有上过锁。

两个小时之后,妈妈路过苗苗的房间,里面没有任何声音,她以为孩子睡着了。又过了三个小时,妈妈怕苗苗饿坏了,便端着饭菜敲门,可是敲了半天也没有反应。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快叫来了丈夫,用锤子把苗苗的房间门锁砸坏。看到屋里的状况,妈妈瘫倒在地上。

孩子的房间里,地上满是鲜血,还有一把水果刀,苗苗的手腕上有几道很深的伤痕。父母赶快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可是,还是晚了一步,苗苗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

孩子已经接近成年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是正当的权利,但对于父母,他们有没有力量与这种不合理的行为对抗,被逼无奈之下才会走了极端。

其实,孩子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已经能够担负起责任了,父母想了解、关心他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这种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确实容易激起孩子的愤怒,伤害孩子的自尊。

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很多的小秘密,父母也会好奇他们隐瞒的到底是什么,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上面的故事在现实中是存在的,或者有类似的情况。如果父母从孩子的日记中发现了秘密,觉得孩子不对而采取暴力的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话,很可能引发孩子做出极端的事情,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父母首先不该以侵犯孩子的行为获得关于孩子的信息。其次,若是从某些渠道得知了孩子的信息,觉得有必要跟孩子交谈、纠正孩子时,最好不要采取暴力的手段激化矛盾。

为什么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的事情时常发生呢?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够。青春期的孩子心里有许多秘密,他们不愿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此时,作为父母,又找不到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但是却又担心孩子的身心成长,所以就会偷看孩子的日记,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但是,孩子对于家长这种行为的感觉,就像是自己的领地被人强行侵入一样,会感到自尊心遭到了践踏。于是,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孩子也渐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

孩子在青春期很多独立性格的体现,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有了不正常的、不健康的问题,这只是他们成长的表现而已。

父母一定要谨慎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尊重孩子,避免自己的过激行为造成悲剧的发生。

人在青春年少之时,会把很多隐秘的情怀都抒发在自己的日记里,而不对他人提起。对某人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对异性的小心思等,那些不可对别人说的,在日记中也许都会得到尽情地抒发。日记对很多孩子来说,是知己,是最可信赖的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另一个自己。

父母可以把自己当年的怅惘和困惑讲给孩子听,寻找与孩子的共鸣。孩子也许会平等地把自己的内心向父母敞开。

另外,一些孩子会在日记本上做一些特殊的记号,只有自己才能明白的记号,只要家长翻动过自己的日记,他们马上就会发现。一旦孩子发现家长有偷看自己日记的习惯,就会在日记里回避一些不愿意让家长知道的想法,甚至会加上一些父母喜欢看的东西。比如说,本来孩子经常和老师作对,可现在却在日记里写他有多么崇拜老师,老师多么喜欢他之类的话。那么家长有时会被孩子的“假日记”所误导。

关于孩子的日记问题,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父母要尊重孩子,以避免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越来越紧张。

父母除了不要翻阅孩子的日记外,还要对孩子的私人信件、手机内容也要给予尊重。父母可能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认为看孩子的信件是为防止孩子与不正当的人联系而进行的检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孩子而言,父母这样的行为是令人无法忍受的。一个正常的人,与自己的朋友和同学交往,有着经常性的联系,都是正常的,父母不要杞人忧天。如果一个孩子连正常的人际交往都没有的话,父母才需要更加恐慌。

青春期的孩子在体力和智力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也更加关注自己内心世界和他人的精神品质。父母想要了解孩子,不要以偷窥的方式想方设法去得到关于孩子的一切信息,可以主动地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对他们新接触的人和做的事情有个大概的了解,也可以适当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建议,让已经具备一定心智水平和判断能力的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

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孩子对生活认识的加深和社会接触面的拓展,他们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形成,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成长和塑造,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分析自己的人格,逐渐完善对自我的修正和定位。他们也会为自己的未来思虑,在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之后,他们也会想象自己将来能做些什么,会成为怎样的社会一员。

在了解自己的同时,青春期孩子也会同样关注身边人的想法。他会根据周围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和神情、眼神等变化,来分析他的内心活动。朋友之间还会互通书信、打电话来交流思想,对人生的思索、对自我的认识、对生命的认知等,无话不谈,而且他们也希望从朋友们的话语中侧面了解自己。

父母为了能够全心全意地帮助孩子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成长,煞费苦心地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但是面对孩子越来越疏远的态度,总是束手无策。

那么,父母如何做一个不令孩子反感、抵抗的对象呢?尊重孩子是首要的,不要强求孩子做其不想做的事情。多关心孩子,对他的世界表示出兴趣和交谈的欲望,孩子会慢慢觉得父母并不是完全不可理喻的,也许可以把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烦恼向父母寻求解决的办法。

父母要想认真负责地培养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点滴的关心和引导,父母本身也要做孩子各个方面的榜样。这个时期的孩子敏感而挑剔,所以父母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耳濡目染的效果。

父母除了自身严格要求和做孩子的榜样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从各个方面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比如,跟孩子的同学多交流,让他们多谈谈与自己孩子有关的事情,同学之间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共同经历的事情也最多,他们一定会把孩子的性格特征描绘得生动有趣。通过孩子的老师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大概情况,但由于老师角度的限制,家长要学会辨别老师话语的客观性。

父母还可以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闲暇时光,就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或典型新闻事件跟孩子作探讨,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心理成熟度以及价值观等。不管讨论的结果是达成一致还是互相对立,都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亲近。同时,父母在洞察了孩子的内心之后,对孩子的教育就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准确的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