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如何管员工才会听怎么带员工才愿干
8126100000041

第41章 从成果看成本

许多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大刀阔斧地削减成本,在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眼中,成本管理似乎就是节约开支,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就是节省再节省。这些常见的成本管理做法并不会真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帮助,有时候还会存在着非常大的误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成本问题。

一个富有的父亲跟自己十多岁大的儿子经常一起去买鞋。孩子舍不得一次花费太多的钱去买一双昂贵的鞋——也许他更希望把钱花在不同的方面,比如游玩等,以便体验更多的乐趣。

所以,孩子每隔不久总有一双新鞋,因为他买的鞋穿不了多久。而父亲近五年来只穿了两双鞋。而且,那两双鞋除了颜色上稍为暗了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破损,它还可以继续派上用场。

有一天,父亲与他的孩子就鞋的问题展开了谈话。

父亲问孩子:“你算过五年来,你穿了多少双鞋吗?”

孩子回答说:“不知道,也许很多吧!”

父亲说:“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吗?”

孩子对父亲的提问不明所以,他认为这一切不存在问题。

这位聪明的父亲以极大的耐心向他的孩子解释说:“你买了很多的鞋,他们加起来的花费,远远超过了买两双好鞋的价钱。而且,你为此花了很多的精力去解决因为质量不好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同样你也没有享受到有品质的生活。”

很多企业管理人士,都对我国企业界当下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过反思。其中一些说法很有代表性。比如,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都有一个大毛病,他们的管理者在谈成本管理时迷恋财务支出报表上的数字,认为这个数字下降了,就是在成本管理上打了个胜战。这就好比那个买鞋的小孩子一样,我今天买鞋本来要花200元,我才花了100元钱,这就是胜利。企业界流行的——我今天这个项目本来要200万元才能做成,我才花了100万元,省了100万元——这种说法跟前面那位小孩子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但随后的问题出来了,这个项目是符合企业发展的真正需要吗?是能带来收益的吗?以什么标准判断你的这些成本控制措施是正确的?在企业经营中,成本与成果始终处于相生相息的博弈状态,经营者唯有从成果的角度看待成本,才有可能是企业实现成本投入的利润最大化。

企业的成果区一般包括产品、服务、市场及分销渠道等方面。如果把这些活动看做企业外部活动,就可以说成果的最终形成源于企业外部。相对而言,企业内部没有利润中心,无论是原料、设计、制造、管理,还是会计等,这些活动直接产生的消耗都被认定为成本的来源。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二者割裂,成本的消耗最终是为了产生成果,而同样成果所带来的资金也会重新回流到成本区,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因此,从成果的角度控制成本才是有效的成本控制。

衡量一项成本(日常经营中的生产性、事务性成本投入)有效性的成果标准,来自于企业外部——成果是外部的概念,它包括你的客户、渠道或合作伙伴。做个假设:如果有这么一项生意,客户有了,渠道有了,合作伙伴也有了,剩下的事你一个人就能完成它,这项生意做成后的利润相当于一个近百人公司的年度收益。你会选择一个人做,还是组建一个公司?显然,你会选择前者。因为后者增加的都是成本。这是一种极端的说法,但反映了现实:企业内部不存在成果,只存在成本,整个企业内部就是一个创造成果所需要的成本支付中心。

有一家中型软件工程公司。这家公司有几百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过去几年时间公司花大价钱招聘和培训的,他们是公司的财富,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团队,这家公司享有高质量软件服务的盛誉。但是,成本居高不下是个大问题。对软件公司来说,人员工资支出是这家公司经营中最大的成本区,这一点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这家企业来说,降低成本的直接办法似乎就是降低工资或砍掉人员。

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这家企业成本的关键因素并不是企业的人员工资。由于这家企业在过去一直崇尚质量管理且从技术起步,市场开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和科学规划。企业中80%的客户,几乎都是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耗费了众多的维护成本,令企业深陷这样的泥潭之中。而在这个行业中,大客户的软件需求占了整个市场成交量的2/3,但企业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大客户开发。所以,尽管企业看起来订单饱满,但是经过分析,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劳动真正创造出来的利润成果少得可怜。

如果这家公司仅从内部成本控制角度出发,从而进行裁员,将严重地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丧失壮大的机会,并导致企业萎缩。同样的原因,如果这家企业的工资水平没有保持合理的竞争力,人才流失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

成本管理的灵魂在于从成果意识出发来驾驭企业的成本管理,这就意味着,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必须以企业外部的成果表现作为标准来衡量——企业内部的成本如何控制,成本报表如何天花乱坠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是否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了市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