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如何管员工才会听怎么带员工才愿干
8126100000013

第13章 管理者身先士卒

培养规则意识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它需要从一点一滴的执行制度做起,而且往往要从管理者自身做起。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牧师在讲道时发现有个信徒在睡觉,于是对在座的信徒说:“想升入天堂的人请站起来。”结果,除了那位打瞌睡的信徒外,其余的人都站了起来。接着,牧师说:“很好,请坐,想进地狱的人请站起来!”睡意正酣的信徒被惊醒了,迷迷糊糊地站了起来。牧师说:“这样看来,你是想进地狱了?”信徒环顾了四周,又看了看牧师,说:“你不是也站着吗?”牧师无言以对。

如果员工遵从一项制度,只是因为管理者的权力及权力背后的利益惩治,那么这项制度就是失败的。但是,要让员工自觉遵守,那就必须要求制度公正,必然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甚至是率先示范。

联想公司一向以严格的管理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而出名。早在2003年1月,《亚洲货币》第十一届“Best-Managed Companies”(最佳管理公司)的评选中,联想就获得了“最佳管理公司”第一名。

但是,联想公司也是从一点一滴对待公司的每一项规则做起来的,最终达成规制规范的卓越状态。很有意思的事情,联想曾定了一个规定:开会迟到罚站一分钟。这项规定是柳传志自己定的。

但有一次开会,会议在上午10:00正式开始,柳传志扫视了一眼齐刷刷坐着的员工,颇有几分得意,“想不到罚站这一招还挺奏效的”。不幸的是,没等柳传志说完会议概要,一个人推门进来,这个人不是普通员工,而是柳传志在以前单位时的老上级。

柳传志被规则所限感到很无奈,虽然这个老上级一生勤勤恳恳,为公司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只得让老上级罚站。他对老上级说:“你现在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五分钟。”老领导理解柳传志的做法,在门口站了足足一分钟才进会议室。

因为电梯故障,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柳传志自己身上。电梯卡在两层楼之间不再上升了。柳传志被困在电梯里,要上上不去,要下又下不来。最后会议迟到,也足足站了一分钟才进会议室。

很多时候,员工是教出来的——你不能教育他怎么做,你要带着他怎么做。当你教育他,特别是你还是一个享受特权的管理者时,人们不会听从你,他们只会认为这是你从特权角度对他的训斥。

你不能教人,所以你就要带人。要带人,你就需要自己先做好。这是一项基本规则。有的管理者不明白这个规则,有咨询公司的调查统计表明,90%以上破坏企业规则的人,并非是普通员工,而是企业各级的管理者,他们违反规则的人均次数竟然高达普通员工的数十倍!

很多的事实表明,团队的领导者是否具有高度的规则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队对规则的理解。只有主管对遵守规则起到表率作用,才能更有力地在团队中倡导规则意识。

在IBM公司,用识别牌的颜色区分了不同区域的员工,浅蓝色代表厂区,粉红色代表行政区,只有戴有相同识别牌的人才能进入相应区域——无论谁都不能例外。

有一次,IBM公司的董事长汤姆斯·沃森带着几位客人参观厂房。在走到厂门时,警卫拦着他们说:“对不起先生,您所佩戴的粉红色识别牌是不能进入厂区的。”董事长助理皮特对警卫说道:“这是我们的老板,要陪重要的客人参观!”但是警卫人员说:“十分抱歉,既然工作有这样的规定,就必须按照规则办事!”汤姆斯·沃森笑着说:“他说的对,快把识别牌换一下。”当他们换好了识别牌后,警卫尊敬地说:“先生们,请进!”

团队的规则既是对下属行为的制约,同时也是对管理者行为的制约。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会发现,团队中那些最容易破坏制度的人,往往也是制定制度的人——团队的管理者。比如办公区域明明贴着“禁止吸烟”,可是主管的烟一点上,下属又没法说什么,一来二去人们也就不会把这条规定放在眼里了。管理者口口声声说要做好团队建设工作,可如果连管理者自己都不遵守规则,还能有谁去理会规则呢?一切都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将军带领的部队的汽车陷入了泥潭,他立即向士兵们喊道:“快下车!把车子推出来!”所有人都按照他的命令下了车,大家齐心协力将汽车推了出来。当一位士兵正准备擦去自己身上的污泥时,惊愕地发现身边弄得浑身是泥的人竟然是巴顿将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不难理解巴顿将军的那句名言:“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都不是,将领才是一切。”将领的状态决定了士兵的状态,他所表现出的形象可成为士兵学习的榜样。

规则是管理者定的,但管理者应该听规则的。这是培养意识的途径。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都像IBM公司这位门卫一样,那么这个团队管理起来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