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激荡三十年(下卷)
8125900000037

第37章 ·2000年:曙光后的冬天 (4)

所有的企业;另一个是创新危机,没有力量投入研发,当然也没有机会分享高技术的利润。2000年,全国彩电企业生产近3000万台,库存累计600万台。首次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据信息产业部的官员透露,彩电价格战使整个行业的实际损失起码200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洋彩电销售额和利润率呈强势反弹趋势,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的10%左右,一举跃升到30%以上,在高价位市场上,国产彩电更是彻底失去控制权。五年前的辉煌战果,几乎被挥霍一空。【发生在彩电业的技术空心化现象,在家电业普遍存在。格力电器的朱江洪讲述过一个故事:2000年前后,格力与海尔、春兰竞标重庆一家体育馆的中央空调项目,而其实这三家中国最重要的空调企业都没有能力制造这种空调,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拥有该技术的日本三菱公司询价。最终格力中标,朱江洪把三菱空调买回后拆了商标,再自降100万元出售。朱江洪赴日向三菱购买这项技术,当场就遭到拒绝,三菱说,我们为此研究了16年,你们中国人认为用钱就能买走吗?朱江洪深以为耻。】

10月,《财经》杂志刊登封面调查《基金黑幕》,将中国股市中一个刚刚生成的光鲜神话一下子刺破了。

自去年以来的牛市行情还在持续中,而庄家们的表现仍然无比的凶猛和肆无忌惮。就在人们开始对此颇为厌恶的时候,公众舆论开始传播这样一个理念:有一股健康而稳定的力量存在,那就是刚刚兴起中的基金公司,跟那些贪婪的私人庄家不同,基金公司正以科学、负责及可持续的专业精神成为资本市场上值得信赖的势力。1998年以来,每一批基金来到市场,无不承载着监管层的厚爱和舆论的褒扬,更被视为引入西方成熟市场经验、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举措。就跟这部企业史上所有令人眩目的神话一样,它很快被证明是一个新的谎言。

刺破神话的是一个叫赵瑜纲的无名小卒。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的研究人员,为了对基金管理的现状做一个例行的调研,他以1999年8月9日到2000年4月28日为区间,对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2个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了追踪,将它们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大宗股票交易的汇总记录细致分析,写出了《基金行为分析》和《基金风格及其评价》两份报告。就是在这两份报告中,赵瑜纲披露了投资基金大量的违规、违法操作事实。报告是在5月份形成的,很快就以非正式的方式流传到了社会上,当《财经》记者找到赵瑜纲的时候,他正垂头丧气,甚至有点后悔自己搞的这件事,就在6月27日,交易所监察部给了他一个严重警告处分,理由是“未经批准,擅自将工作中知悉的内部信息外泄他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保密工作条例》。

在主编胡舒立的坚持下,《财经》以选编的方式刊发了赵瑜纲的报告,这篇题为《基金黑幕》的长篇文章对中国基金市场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重大疑问:第一是稳定市场的作用未被证明,定量分析显示,基金在大盘处于下跌期中,一般借高位反弹减仓;而上升期中,则一直处于显著的减仓过程中,因此,“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究竟为谁服务的问题,可能目前还不十分明确”;第二是基金“对倒”制造虚假成交量,所谓“对倒”是指某股票处于弱势时,即使割肉出售也未必有人买,做鬼的办法就是自己做托,这是庄家建仓和炒作题材时惯用的伎俩,基金做庄也“按例操作”,根据赵瑜纲的调查,大部分基金都有过对倒行为;第三是利用“倒仓”操纵市场,“倒仓”是指甲、乙双方通过事先约定的价格、数量和时间,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基金公司利用旗下拥有多个基金的条件,常常互相倒仓,既解决了先上市基金的流动问题,又不影响甚至可以提高净值;第四是质疑基金的独立性,报告认为“从基金双向倒仓时的肆无忌惮看,人们很难相信在机制上并未独立运作的基金与其股东和发起人之间没有更严重的违法联手作庄行为。”《财经》记者还描写了一个在市场口口相传的景象:“在热气腾腾的桑拿浴房中,谈判的双方’坦诚相见”,没有录音或者泄密的可能,希望基金接盘的机构开出价码,“每接我一股,我给你个人一块钱”。”第五是肆意玩弄“净值游戏”,报告破解了之前人们的一个误解,“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股价在高位下跌且无量,就把庄家也给套住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因为如果庄家在上升的阶段反复洗盘,亦即经常高抛低吸,作阶段性的盈利,而且时间足够长,到了最后,它的成本已经极低。此时,即时股价暴跌,它仍有一倍甚至几倍的利润。”第六则是“投资组合公告”的信息误导愈演愈烈。【赵瑜纲调研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是:博时、华安、嘉实、南方、华夏、长盛、鹏华、国泰、大成和富国。】

此文一出,顿时平地掀起千重巨浪。先是财大气粗的基金公司勃然大怒,10月16日,被点名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联合发表声明,指斥《基金黑幕》一文以耸人听闻的形式刊发颇多不实之辞和偏颇之论,它们自称说,“中国的基金公司已经是国内监管最严格、制度最完善、透明度最高的投资机构之一,《基金黑幕》依据的资料数据采样不准确,研究方法不科学,对基金的交易行为的判断与事实严重不符。该报告的作者和《财经》严重违背了新闻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对中国基金业两年来的试点成果给予全盘否定,是可忍孰不可忍。”10大基金公司因此强烈表示要追究作者和媒体的诽谤责任。

被质疑职业操守的胡舒立毫不退缩,她当即在三家证券报上发表声明,称《基金黑幕》资料具有正当来源和可靠依据,符合客观、公正的事业原则。被夹在中间最难受的人是高西庆,这位12年前满怀激情地回国筹建中国资本市场的华尔街律师此时已经身居高位,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他公开表态说:“证券市场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形成的特定市场文化,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改变的。其实这一现象(指基金灰色操作现象)与市场发育水平有关,可能不全是基金管理公司本身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发展中解决。”而在私下里,他对基金公司说,“人家要是报导错了,你去告他。如果没错,就没什么说的了……”

如果这场“口水官司”仅仅局限在对基金的学术批判上,它可能只是一个“茶杯里的风波”,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位重量级的经济学家突然卷了进来,而他的矛头则直指中国股市。

这个主动出击的学者是时年70高龄的吴敬琏。在10家基金管理公司发表联合声明的半个月后,吴敬琏挺身而出,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和《南方周末》的采访时,他对基金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在此前,经济学界一片噤声。外表谦和温润的吴教授此次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直接将股市比喻成了“赌场”,他说,“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现在中国市场上操纵股价的一类是中介机构;一类是上市公司的某些知情人,即有内幕消息的人;还有一类就是资金的供给者,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其他的资金供给者。

他们共同密谋以后就低价吸纳。炒作的办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关联机构互相炒作、互相买卖,买卖非常频繁,把价格炒上去。另外一种就是由有关的上市公司放出利好消息,然后把股价拉升上去。当他们发现有中小投资者或局外的大投资人跟进的时候,就偷偷地跑掉,把后来跟进的人套住,这时股价就不断地往下跌。”在对庄家和基金进行猛烈的抨击后,他的矛头进而直指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位,他批评道,“不要把股市变成寻租场,由于管理层把股票市场定位于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融资工具,使获得上市特权的公司得以靠高溢价发行从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钱,从而使股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寻租场”,因此必须否定“股市为国企融资服务”的方针和“政府托市、企业圈钱”的做法。”

吴敬琏的勇敢和率直让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12月,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评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十位当选人中吴敬琏以唯一学者的身份入选,在网络票选中他遥遥领先,排在“人气排行榜”首位。在获奖者专访中,主持人问白发苍苍的吴敬琏,“我们曾经把冰心老人称作是中国文坛的良心,那么现在也有人把您称作是中国经济界的良心。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经济”这两个字无处不在。大家都在讲钱,都在讲创造财富和盈利,良心这两个字有什么用处?”后者答道,“中国老话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市场经济它需要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这样一种信任关系,如果靠尔虞我诈是发展不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在专访的最后,主持人颇有感慨地说:“旧的一年过去,好在我们把良心留下了。我们也许不需要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我们需要敢讲真话、讲实话的经济学家。”跟吴敬琏相似,在本次基金揭黑中表现坚定的《财经》主编胡舒立也声名大噪,2001年7月,她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50位“亚洲之星”之一,对她的评语是:“这是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

由“基金黑幕”到“股市赌场”,好比一张桌子失火殃及了整幢房子。吴敬琏的出击鼓励了与他一样有良知的经济学者,那些在股市上横行一时的庄家开始受到惩罚。10月底,中央财经大学的女研究员刘姝威撰写《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一文,明确指出大热门股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建议银行尽快收回所有贷款。这篇仅有600字的呼吁书,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如果说吴敬琏的批评是宏观式的,那么外表赢弱而毫无知名度的刘姝威则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一个具体而强悍的敌人。来自湖北省的蓝田股份是股市上一只老牌的、以“生态农业”为题材的绩优股,自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它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在4年里连着翻番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了“中国农业第一股”。根据刘姝威的研究,她认定蓝田股份的所谓辉煌业绩都是谎言,全是靠虚假会计报表伪造出来的。

刘姝威的呼吁书一出,理所当然地引来蓝田股份的强烈反击,公司当即将她告上法庭,湖北省洪湖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侵害蓝田公司名誉”为名通知她马上到庭听审,她的家中隔几天就会冲进一批不同身份的人,要求她“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否则后果自负”,连刊登短文的一张杂志也赶紧发表声明撇清干系,宣称“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编辑部。”刘姝威向有关机构报告,亦得不到没有任何的声音。后来她不无悲情地回忆说,“此时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强大势力集团的对立面,只有以死相拼了。”所幸的是,有良知的财经媒体站到了她的一边,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财经》等媒体记者纷赴蓝田股份所在的洪湖市瞿家湾镇,他们拍摄和记录了看到的现场:“蓝田工业园里杂草丛生,大部分车间都是铁将军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