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激荡三十年(下卷)
8125900000016

第16章 ·1995年:收复之役 (5)

在座谈会上,政府官员、法学专家和商场老总们就“王海是打假英雄”还是“刁民”、“是新型消费者还是钻法律空子?”争论得面红耳赤,在一些与会专家和官员的猜想中,这是一个“老谋深算、专靠损招儿发财的年轻人”,当长着一张娃娃圆脸、头戴棒球帽的王海突然出现,楞头楞脑地坐上主席台的时候,很多人都笑出了声音。王海念了一篇别人替他起草的《我的困惑》:“……我很困惑,难道我做一件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情错了吗?”来年3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档即兴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名气已经很大的“刁民”。

王海很想上节目,但是当时已经有商家扬言要“灭掉王海”,他担心在电视上露面不安全,二来,上了中央台之后,全中国的售货员都知道他长什么样,没人敢卖给他东西了。崔永元给他出主意,说可以化妆。王海被戴了个假发套,粘上唱戏用的胡子,再配副茶色镜,一照镜子,连他都认不出自己来了。进入演播室,见到中消协投诉部主任武高汉,王海叫了声“武老师”,武高汉扶着眼镜看了好一会儿,才弄清他是谁,武高汉的眼泪竟差点儿掉出来,他说王海得化妆才能亮相太可悲了。王海觉得化妆太假,但戴墨镜这招儿挺安全,从此,他在公开亮相的场合都戴着一付墨镜。

王海的刁民行动当然没有止步于北京城,他很快跑到南京、长沙和杭州各地“买假索赔”,邀请他的大多是当地的媒体,他们贴身跟随王海,进行热闹的追踪报道。于是,王海走到哪里,哪里的商界就陷入一片恐慌,有商家提出"防火防盗防王海",还有的商场向营业员派发王海的照片,让她们一定要“死死记住这个相貌”,并设计好了婉言对付他的标准问答,一些商场发现王海来买假的时候,要么找借口死活不卖,要么故意把发票开得很不清晰。他到广州的消息曝光后,当地几个大商场的老总紧急彻夜开会研究对策,大家统一口径,王海在广州买了几万块钱的假货,所有商家都口径一致地不赔不退,逼着他去打官司。

王海讲起话来慢条斯理,天生是一个思维很缜密的人,他的学历不高,却似乎很会规划自己的人生。1996年底,他顺势成立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他的打假事业从此进入了公司化运作。大海公司开始接受企业委托打假。他的第一单生意,是帮广东爱得乐公司打假。该公司是东南亚销量最大的摩托车尾箱和头盔的生产企业,但市场上每年都有30至50万个冒牌货,公司为打假已斥资300多万元。走投无路下请王海加盟打假。王海东颠西跑了10多个城市,帮“爱得乐”取缔了40多个售假窝点。王海的“商业化打假”自然又引起舆论的一场大争论,他则很坦然地说,“我们可以给人当枪使,今天你请我们打他,明天他也可以请我们打你。这样做既可以促进行业自律,我们也能从中得到利润,最终还有益于消费者。”他的底线是两条,“只要证据确凿,只要没有违法。”

1998年,大海公司在为客户调查一宗假药案时,了解到性病游医诈骗问题严重。于是王海就派业务员赴合肥、长沙、成都、太原、重庆等地调查。发现一个当年在福建莆田县秀屿镇街头卖耗子药的家族,与各地上百家牌子很响的医疗机构"合作",借着铺天盖地的广告狂轰滥炸,发展成了全国性的"性病诊治"集团,每年从性病患者身上牟取数千万元的暴利。王海在媒体揭露了性病游医"占氏家族"诈骗患者钱财的黑幕,同时,向卫生部举报了"占氏家族"的违法行为,当年底卫生部下文对各地游医进行取缔。有人估算,此举每年使消费者避免20亿元的损失。1998年12月,为了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中央电视台拍摄《20年20人》专题片,王海与张瑞敏、吴敬琏、李宁、王石、陈章良一起入选,在一次节目录制中,经济学家吴敬琏在送他的书上题字“市场清道夫”。

王海的打假越来越呈现出职业化的特点。他曾协助烟草专卖局取缔了北京最大的造假烟窝点,查获555、红塔山等假烟案值280万元;协助浙江技术监督局查处全国最大的假阀门案件,案值400多万元;协助工商局取缔北京最大的造假酒窝点,该窝点年产假酒近2000万元。他还与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作,代理了世界名牌扑克牌、自行车在中国的打假。甚至,连摇滚歌手崔健要搞反盗版和反假唱运动也拉上了王海。2004年,他又有了一个惊人之举,作为北京市的新居民,他宣布要竞选朝阳区人大代表,为此,他聘请两个北京广播学院的大学生义务当他的竞选助理,到处散布他为选民服务的主张。竞选的结果当然是落选,他说,“结果是我意料之中的。我没有当上正式候选人,参选的起点跟其他候选人不平等。不过5年后我还会参选,但参选之前,我会向全国人大等立法部门提交对《选举法》修改的建议,因为现在选举法明显滞后了。”人们对这位当年的青岛青年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这之后,王海受邀参与一个题为“社区自主治理"”的课题组,该项目经费来源于国家哲学基金,他曾起草《关于物业管理的立法议案》,经31位全国人大代表签名后递交给了全国人大。他还专门到纽约去考察非盈利组织NGO的运作模式,回国后,还真的筹办了一个非赢利组织,招募志愿者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个组织建立反欺诈网站,每天发布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和不诚信行为的警示,避免消费者受骗上当,同时将在社会上收集、核实各种欺诈行为和各种垄断侵权行为的线索,向有关部门举报、揭露。

2007年,在购买假索尼耳机的12年后,34岁的王海说:“我的理想是在国内成立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非赢利的反欺诈组织。”从青年“刁民”到有公众服务精神的“维权专家”,王海一路走来,好象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企业史人物:管金生】

万国大佬

1995年2月26日,国际金融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有着233年历史的英国老牌商业银行宣布破产,其诱因居然是因为一个多月前,它在新加坡的一位28岁的期货经理的一个错误判断。1月份,这个名叫尼克·里森的年轻人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暴利。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月底,日本的大阪和神户地区发生大地震,东京股市掉头下挫,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巨,不得不宣告破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后,美国《财富》将他评为“影响二十世纪的商界领袖”。当时,华尔街爆发了美国通讯公司及安然公司的丑闻事件,巴森在狱中说,“我曾猜测巴林银行的倒闭意味着国际金融市场加强审慎监管时代的到来,但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丑闻不断,说明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的简单。”〗

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万国证券的总经理管金生在1月底就耳闻了“巴林事件”,他对上海的另一位“证券教父”、申银证券的阚治东说,“中国要发生那么大的事件,大概要等十年以后吧。”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造化居然如此弄人,几乎就在他说这段话的同时,他一手导演了一场毫不逊色的大灾难。

此时的管金生正春风得意,万国证券在他的打理下,从4个人、半间小办公室起步,已经发展成拥有250多名员工、与国内外两百家以上金融机构有合作、总资产超过12亿元的明星公司。从去年的下半年起,上海证券市场的国债期货交易渐起高潮,与股票市场的低迷相比,国债期货的成交量日日放大,各个品种的价格也上涨得让人眼红心跳,当年就是从国债倒卖起家的管金生在这波行情中当然不会落于人后。1995年1月,国债期货市场最大的一个悬念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券会不会加息。这期代号为327的国债规模有240亿元,将在6月份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而此时在市场上的流通价为148元上下。当时,银行的储蓄利率为12.24%,市场普遍认为327的回报太低了,因此有消息称,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的利率。

但是管金生不这么看。他认为目前的宏观局面是投资过热,金融秩序混乱,特别是不久前发生的沈太福集资案,让中央在利率提降等敏感决策上会采取保守的策略,因此,不可能从国库中拿出额外的钱来补贴。于是,他下令万国做空327。

然而,这次他竟赌错了。他的做多对手是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隶属于财政部。2月23日,财政部宣布提高利率,327国债将以148.5%元兑付。

消息一经得到核实,327国债的市价就开始一路上涨,当日上午,价格就冲到了151.3元,比上日涨了3元多。这时候,管金生手中握有大笔327期货合同,每上涨1元,就意味着他将赔进10多亿元。被逼到死角的管金生急红了眼,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把价格打回去,万国在市场上不断放单,多空双方发生惨烈的绞杀战,市场上一派血雨腥风。到收盘前的最后7分钟,已经失去理智的管金生孤注一掷,共砸出2112亿元的卖单,硬是把价位打落到147.4元。

管金生的疯狂举动,终于让管理当局无法容忍。在这一天的攻防中,万国放出上千亿元的卖单,这至少需要100亿元的保证金,它显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本保证,毫无顾忌的违规操作几乎是铁板铁板钉钉的事。当晚,上交所受命宣布,16点22分13秒之后――也就是管金生用天单压盘的那一刻前――的交易是异常的,经查是万国证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故此后的所有327交易均无效。试图虎口夺食的管金生终于被老虎咬住了,当时的局势是,如果按147.4元的收盘价计算,万国在327国债期货交易中盈利10多亿元,而按上交所后来的决定,万国则巨亏60亿元。

5月19日,管金生被逮捕。9月15日,上交所总裁尉文渊因管制不力被免职。1996年,万国与申银合并,改称申银万国。

把中国股市搅得天昏地暗的327事件遗下很多疑云,双方争夺的焦点其实就是327国债到底会不会“升息”。很多证券专家事后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升息,而且一升就是5个百分点。”至于市场上的多空绞杀更是失去约束,双方都在保证金不足、恶意操纵价格等方面存在诸多的违规行为。

对管金生的审判结果要到1997年的2月份才出来,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有意思的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因为327国债事件而被捕的,但是对他的指控罪名则是受贿和挪用公款,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指控,管金生利用职权,先后三次受贿29.4万元,此外还挪用公司公款240万元供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管金生是中国企业史上独特的“法罪错位”现象的又一个牺牲者,这位从江西小山村里走出来的股市枭雄功败垂成,无语向天,他没有委托辩护人,也拒绝法院为其指定辩护人。

【法罪错位:任何一场改革都无先例可循,因而,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很多改革的行为在一开始都是对现有体制的突破,因而“先天”地带有违法、违规的特质。这使得改革者必须冒有绝大的风险。而当其变革行动受到质疑的时候,当政者往往不愿意对其行为进行直面的辩正一一很显然,这将对现有体制构成更大的挑战,于是假借一些另外的罪名达到处置的实效,便成了最便捷和保险的选择。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大变革时期,“法罪错位”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三十年企业史,企业家落马无数,而喊冤申屈之声不绝于耳,一些被定罪的企业家往往犯事于东,却获罪于西,这就是非常隐秘的“法罪错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