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8125200000028

第28章 “根”在哪里

存在于世上的任何一样事物都有其定律,如果管理者深谙此规律,那么他管理的思路就一定是好的。这种规律就是“道”,表面上的“道”千差万别,但深层次的“道”永远都是相通的。

禅修就是将持有分别的观念和心态收回来,然后向内求觉醒;觉醒的人就会看到光明,充满智慧。觉醒是以自我淘汰和自我超越为前提的。一个人只会跟在别人后面,照葫芦画瓢,那么他永远都只是照着别人的方式生活。我们要想改变现状,走在前端,就需要开启自己的智慧。

刚开始创建香海禅寺的时候,当地的一些居士对我说,他们学佛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用我们这种方式来管理寺院的,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很不合规矩。我跟他们说,从四岁开始我就生活在寺院了,住过大丛林,地方小寺院的管理也接触过,自己也认真地思考过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处事的方法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可能我现在的一些理念不能被人理解,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人们往往对新兴事物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法国巴黎是一座艺术城市,其前卫程度众所周知,那里的设计常常都能引领时尚。不过,尽管在那样的前卫之都中,一件作品刚刚出现时也往往是不被人接受的。所以,我始终相信我的理念的正确性,支持我走下去的正是这股坚定不移的力量。很多东西的建立和成长都是需要一个前提的,正如一棵树,它要想生长得越来越茂密,那么它的根基就必须稳扎在深深的泥土里。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它的繁荣和昌盛,也需要扎根于群众之中,一座寺院、一个企业也应该这样。一个企业,若是希望它的产品有广大的市场,就要深刻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如果只是采取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吸引顾客,那么最终还是会事与愿违。

存在于世上的任何一样事物都有其定律,如果管理者深谙此规律,那么他管理的思路就一定是好的。这种规律就是“道”,表面上的“道”千差万别,但深层次的“道”永远都是相通的。正如人生在世终将一死,不论是谁都难逃此劫。活着的时候或许还分长与短、好与坏,但不论是怎样的一生,最后都是殊途同归,走向死亡。

当我们明白了“道”之后,就能好好地把握事物存在的规律,从而能往更高更远的方向去看待事物,这样就能不迷失自己,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或临事想不通的时候,当你迷茫、忧虑、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去想想这个“道”。问问自己:让我看不开、放不下、解脱不了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的?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渐渐地释怀了。

当你希望事业永远兴旺的时候,你就需要去创造能让它永远兴旺的条件。一棵树,如果不施肥、不浇水,那么它怎么能够永远常青呢?就算它现在欣欣向荣,那也是原来的环境造就的。过去并不能代表未来,未来的茂盛需要现在去施肥。所以,因缘和合的条件必须具足,在人生道路上谁也离不开这一规则。我们只有好好掌握它,才能在开创事业的浪潮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