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曰:天地皆为阴与阳,小国绕着大国忙,男女相携乃为家,阴要盛来阳便衰。
辽朝在1004年,正处在全盛时期,在那个时候,在他看来,这世间就没有他征服不了的国家。
他不仅占有西部的大面积的土地,还在唐朝末期,轻松的霸占着燕云十六州,对于宋朝的建立,在他们看来,同样也没有放在眼里。
当时的辽太祖放出狠话说:
宋朝是个大草包,要想踢时别停脚,只要瞪眼使劲干,他们抱头便乱窜,想要抢他们地盘,怕是心痛丢面子,死活硬挺不会给,需想钱时尽管打,他们含笑便送来。
就是凭借着这种理念,辽朝时不时的对宋朝进行拳脚相加,逼的宋朝只好进行无休此反抗,搞的当时的宋朝上下,一提起辽国兵马,个个头痛眼睛长。
只要辽朝一缺钱少物了,便派兵马,还大摇大摆的长驱直入到大宋的腹地,拳脚训练,气的宋朝上下只好时时的忍让。
所以提到辽国,自然就不得不提起,和辽朝同一时期的国家,宋朝。
提起宋朝,我们便先介绍一下,也就是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最初名字叫赵德昌,生于东京开封府第,后改名为赵元休,赵元侃,赵恒小时特别英睿,姿表特异,每每都能显示出他的不同寻常来。
在和诸王戏闹之时,他总是喜欢摆出战阵来,让他们列于面前,而他自称元帅站在高处指挥,一付很了不起的大将风范。
宋太宗看到他的这一特长之后,特别喜欢,感觉孩子自幼便有异能,长大必有过人之处,便收养宫中用心培养。
赵恒在太宗的爱护下,专门请了太子宾客李至、李沆为他的老师,在这两位老师的细心呵护下,赵恒更加喜欢读书,渐渐的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仅爱好文学诗赋,擅长书法,在他所著的《励志篇》中,曾写有过这样一句精典句,至今也在广为流传着。
那句话便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见他对文学的追求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了丰厚的文学素养的赵桓。
也让他懂得对身边人的尊重,无论对任何人都是以礼相待,深得身边的王公大臣们的喜欢,也得到了太宗认可。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因为他的业绩非凡,人缘极佳,被授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并改名赵元休。
他在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那时他感觉自己的名字有些太俗气,三年后也就是雍熙三年(986年)七月,改名赵元侃。
从自己改名字中可知,他是一个很擅长交际,和擅谈,向来低调做事的赵桓,两年后,也就是端拱元年(988年),又被封襄王。
那时他觉得名字的修改,对自己前途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仅在改名后的两年里,让自己的王位再次得到了提高,心里特别满意。
在这个王位其间,他尽职尽责,从不高傲自大,胡作非为,相反,对其职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博得了身边众大臣和王公贵族们的喜欢。
八年后,也就是淳化五年(994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府尹。
这时的他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了可以让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在接管开封府政事之后,他心系所辖的百姓,关心他们的疾苦,体贴他们的不易。
同时让他也感觉到了,风气的导向,一方面,他教化属地百姓行善积德,仁爱为民,多行善事,多结善缘。
一方面关心百姓们的狱讼,他深刻的懂得,社会的不安定,往往都是在狱讼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危害,凡是有了怨屈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自然也就有了消积的反抗和亡命之徒的出现,不畏生死的报复社会,这样自然也就会引起社会的杂乱。
为此他在这方面极为重视,在这方面无论事情巨细,他都格外留心,绝不徇私枉法,绝不包庇有权有势的子弟。
从他那里使得狱讼变得公开化,透明化,从不推逶,拖延,而是速办速决,达到公平,公正,也决不偏袒有钱有势,也不欺压平民百姓。
他的这一作法深得民心,每当他公平,公正的处理了那些依仗权势,胡作非为的势子弟后,都会让那里的百姓对他的举措,拍手称快。
压制和管束了那些,那些自命不凡,有权有势子弟们胡作非为的狂徒们的私欲,使得犯罪率极速的降低,一度让开封的监狱多次空闲。
看到赵恒的才华和能力如此之强,深得太宗喜欢,并在朝中当着众大臣的面,夸奖他的才干,多次下诏褒奖业绩。
他的突出才华和异常的表现,在众太子之中脱颖而出,在他为寿王的第二年,也就是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这次他再次改名赵恒,仍兼开封府尹。
其实细说起来,赵恒也是命代贵相,老天偏爱,因为他既非太宗的长子,当时赵恒也不是李皇后所生,无论从那一角度来讲,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
巧就巧在,当赵桓一路春风得意之时,其长兄赵元佐平日里,跟自己的叔父赵廷美关系异常,相谈极欢,相交甚好。
不料赵廷美死去之后,这让一度和他关系极好的赵元佐,无法承受这个沉重的打击,精神受到了重创,让他在这个重大打击之下,而发疯。
天不作美,赵元佐的弟弟,也就是赵桓的二哥赵元僖,原本年轻而又特别有发展前途,身全强壮,格外受到重视的他。
并没有什么疾病,身体强壮,喜骑战马,常和大将军们在一起,比武较艺,本领特别高强,同时好弓射箭,百米之内不发百中,是一块很好的料子。
那曾料到原本一个活蹦乱跳的王子,谁都不曾想到,突然之间无疾暴死,一时之间太子之位实在是后继无人的情况下。
一下子将赵桓显示了出来,让他在安静的平和的日子里,天上突然之间掉下来一个,美事,糊里糊涂的白白捡了一个太子的位置。
赵桓当上了太子之后,按照朝中的惯例,作为皇太子的地位,赵恒在上殿时的位次在宰相之上,东宫僚属应当向他称臣。
面对如此的礼仪,赵桓赶紧向他的父皇太宗道:
“儿臣年轻阅历极少,资格又特别浅,怎么能受到这么重大的礼节呢,我是不会接受的。”
面对他的礼让和歉虚,使他的人品和威望,再次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认可,感觉赵桓能有如此虚心,实为众人之所望,堪称大任。
他不仅在接受礼仪之时,歉让,即便在行动之中,也深得大家的好评,每次朝中看到辅导自己的太子宾客李至、李沆。
他一定先行拜礼,迎来送往都要到宫门外的台阶,以礼相待,恭恭敬敬的。
不仅对自己的师付如此,即便对待朝中大臣也特别歉和,使得朝中大臣们,对他都有着极好的印象,每件事做的都是无可挑剔。
在他当上太子两年后的三月,太宗驾崩后,明德皇后的两个儿子都不太争气,而要是让赵桓当皇帝,又让她感觉心中不太服气,也很不舒服。
自己的两个儿子天不作美,一病一死,这皇位岂不让赵桓坐在那里白白的捡去了吗?她是越想越不开心,越想越觉得有些亏大了。
在太宗病重之时,她就提前和身边的太监王继恩私下密谋道:
“我有几个儿子,即便大儿子有病缠身和二儿子英年早妖,可我还有两个小儿子,虽然年纪不大,也是我的儿子,现在皇帝病重,立赵恒为太子,他要是当了皇帝,那我在后宫不一下子便受到了冷落吗?”
王继恩听到皇后的想法,站在那里眨着眼睛乐呵呵的想了想道:
“赵桓为人多礼,群臣都很得意他,另外,他现在也是太子,要想废除他,那只有趁其不备的时候,发生宫庭政变将他降服,然后再立你的儿子,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
出于从自己的私心考虑,明德皇后坐在那里想了想,感觉此计可行,便咬着牙发着恨,特别愤怒的点头说道:
“好,我意以决,你现在便寻找和我们同心的大臣,还有近卫军头领,准备在皇帝死后搞一个宫庭正变,无论如何也得想法子将太子废除掉。”
“这样大权就可以落到我们的手中,日后自然也就不会受到赵桓的肘制,享一生之尊贵了,只要成功,你的职位也将位列重臣之中。”
在德明皇后的许愿下,王继恩心头不由的痒痒起来,他从小净身入宫,可以说地位卑下,尤其是朝中大臣那一个能将他放在眼里呢。
好在精明的他在皇宫之中,做事极为细心,深得主子们的喜欢,在赵太宗继位的时候,让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改变。
谁都不无想象,多年以前,在他一路小心侍候着太祖皇帝多年后,总算是由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太监,渐渐的熬到了现在后宫有点地位的太监了。
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他看来,在后宫仅仅当一个太监头目,那完全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位置,还是不太被朝中大臣们待见。
平日里朝重臣虽说见了自己到是很客气,可并不看重,只不过是狗尿台不即,坐在了金銮殿上了,这个他当然比谁都懂。
后来他之所以逆袭,成功的成为了扶新皇立位的功臣,那也完全是因为他的精明,因为他的足智多谋的手段,让他一度成为太宗眼中的红人。
对于这件事情,尽管有很多大臣心里都清楚,最后渐渐也都被认可了,今天当年被自己巧妙扶起来的主公,现在处在病重之际。
如果赵桓当位,情况肯定会变,不会向以前太宗对待自己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