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当代小品作品概述
“小品”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本属佛教用语,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晚明时期,文人为逃避政治祸患,嗜佛成风,随着“禅悦”之风的兴盛,文士们开始将“小品”概念移植到文学创作中,并提出将“短而隽异”作为“小品”的显著特征。时至今日,小品概念的应用范围更进一步被泛化、扩大化,它不再仅指篇幅短小、隽永新异的文学作品。在美术界,一幅简洁的、单纯的小作品也被称为小品,如国画小品、版画小品、油画小品等;同样,在演艺界,通过形体和语言来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也被称为小品。本章节所取的就是狭义的小品概念,即一种由演员在观众面前扮演角色、表演故事的小型艺术,尤指喜剧小品。
小品最早是演艺界用来对学生进行表演和导演基础训练的一种训练方式,目的在于通过这些练习,使开始学习表演或导演的学生掌握表演与导演的最基本元素。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电视媒介的兴盛,尤其是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大力推广和强烈刺激下,小品开始从艺术院校的表演练习课中“走”了出来,并有意识地吸取和借鉴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尤其是话剧、相声、二人转、民间小戏等的优点与长处,从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利用舞台进行演出或利用电视进行传播的崭新而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因其活泼、诙谐的表演特点备受观众的喜爱。
目前业界公认的较早的小品演出应该是著名表演艺术家陈佩斯、朱时茂于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吃面条》,其滑稽、幽默的语言和形象动作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赏和一致认可,从而开创了中国当代小品的先河,堪称一绝。接着二人一发不可收拾,又以《卖羊肉串》、《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小品表演的第一个高潮。继陈佩斯、朱时茂二人之后,赵本山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小品界的顶尖人物,并因其极度生活化的表演而被誉为“中国小品之王”,从而垄断了每年的春晚舞台。其主要作品包括《相亲》、《我想有个家》、《拜年》、《红高粱模特队》、《三鞭子》、《卖拐》、《卖车》、《钟点工》、《昨天、今天、明天》、《说事儿》、《策划》及《火炬手》等。除了以上几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外,其他优秀演员还有宋丹丹、范伟、潘长江、黄宏、蔡明、郭达、赵丽蓉、巩汉林、高秀敏等。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多年来的推广和倡导下,小品这种新型的艺术表演形式已臻成熟,不仅题材空前丰富,其所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也在不断拓展,而且表演形式也愈趋多样化,一些经典的小品台词,更是不时在街里坊间、酒桌茶座上广为流传。然而就在小品已成为文艺舞台上广大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时,却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和相声一样尴尬的不景气局面。尤其最近几年,小品给老百姓带来的笑声越来越少,即便是深受全国观众青睐和喜爱的“小品王”赵本山,近些年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也明显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尽管在每年的春晚舞台上,小品类节目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其影响力已今非昔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优秀小品剧本的严重缺乏,所以尽管明星云集,尽管演员很卖力地演出,但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材料不好,注定做不出一桌好菜。另外,后继乏人也让小品的路越走越窄,小品火了这么多年,但火的始终是那么几个人,这不能不说是小品的悲哀。
小品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小品,顾名思义就是小的艺术品,“小”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最本质的特征。“小”一方面指小品的篇幅短小精悍、演出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12至15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20分钟),另一方面也指其取材着眼点较小、事件比较单纯、情节相对简单。小品在选材时遵循的是宜小不宜大的原则,所以一般不选择严重的社会冲突和重大的社会事件,而常常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大事中的某一个小侧面、小片段,从而以小见大、以巧见深,小而生情、小而启智。回顾这么多年来许多令人至今难忘的小品作品,就能感到凡是成功的创作,着眼点都是凡人小事。小品虽然“小”,但同样可以从这个特定的小角度去挖掘生活的内涵,真实、深刻地去反映和评价生活,并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有人曾把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誉为“文化大餐”,那么与之相比,小品则称得上是一碟精美的“家常小菜”,同样能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幽默风趣,滑稽可笑。小品与相声一样都属于“笑”的艺术,因而也需要有足够的笑料和“包袱”,让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悟。小品笑料的形成一方面直接来源于演员生动幽默的形体表演,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依靠语言的独特魅力。好的小品语言往往要从民间出发、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因而不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质朴自然又精彩生动,而且还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富于动作性。如小品《心理医生》中的“心里拔凉拔凉地”,《卖拐》里的“谢了啊——”“缘分哪——”等。此外,为了加强诙谐幽默的效果,小品也往往将夸张、比喻、借代、借用等各种修辞手法在语言中进行巧妙地运用,如宋丹丹的“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下岗了”,赵本山在说到与老伴重新和好时的“后来又涛声依旧”了等,都是高超地借用语言的范例。此外,大量的偶然、巧合、误会、介入、突发、陡转等手段的运用也是小品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不少观众反映,小品不欢迎眼泪,只欢迎逗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说戏剧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小品则是一幅夸张变形的漫画,是一个“哈哈镜”,它的特点是用“笑”和夸张的语言与表演来折射事物、反映生活。
第三,贴近生活,角度新颖。在当前的小品艺术家中,赵本山毫无疑问是其中的翘楚,而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他深厚的民间背景、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他对民间生活的深刻体味与精心提炼。小品所提取的虽是小题材、小事件,但都必须来源于基层民间生活和底层老百姓。锅碗瓢盆、人情冷暖、世相百态等都是小品所要展示的对象,都可以通过小品这种形式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在舞台上进行演出,而且往往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像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的小品《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卖车》等,都是从生活中发掘提炼出的老百姓所熟知的凡人小事,通过他们活灵活现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演出,使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受到心灵的触动,质朴亲切而又回味无穷。
第四,结构简单、节奏快捷。这一特点是由小品的“小”决定的。因为小而短,因为要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引发矛盾冲突并解决问题,所以就要求尽可能地删繁就简,“简单快捷”也就成为小品的节奏主调。“简单”首先表现在人物的设置上,大多数小品人物设置多为两人,因为多一个人物就多一堆交代,能用两个演员完成的,就尽量不要用三个演员去完成,不仅如此,小品中人物背景还不能太深,人物关系也不能太杂。其次,小品的语言要精心锤炼,惜墨如金,能一句话表达清楚的就绝不说两句话。最后,小品结构上的安排多采用单刀直入式:简单介绍—推向高潮—进入结局,所谓的“开门儿见戏”、“皮儿薄”讲的就是这一点,也就是进入情境(即状态、人物关系、矛盾)要快,情节发展要一气呵成,要紧紧扣住观众的思维和心理节奏,迅捷、明快地浓缩过程,强化结果。如《纠察》在展示男老兵与女小兵的矛盾时,事件简单,路线清晰,节奏明快,干脆利落又流畅自然。
小品是受相声的影响,吸收了相声的语言、结构、样式等特点发展而来的,因而同样具有短小灵活、幽默风趣等特点,但小品又是一种与相声存在明显不同的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声诉诸人们的听觉,讲究的是“说学逗唱”,尤其重在“说”,它可以没有情节,只要有包袱,聊什么,怎么聊都可以。而小品则不然,它不仅需要“说”,更要辅之以“演”,通过说、演来取得综合效果,调动的是观众的听觉与视觉,所谓的“说相声,演小品”指的就是这一点。其次,相声是由不装扮成角色的演员,以“一人多角”(一个演员可以模仿多种人物)的方式“跳进跳出”,演员既可以进入某个角色,也可以跳出角色进行评论,然后又再进入另一个角色,从而通过说唱,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故事讲给听众听,而小品不允许这样,它是由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色进行表演,一个演员就是一个角色,不能变更。最后,除了传统相声需要长衫、折扇、醒木等外,现代相声表演一般已不用道具,不化装,而小品则要根据情节所需安排道具、布景,还要化装。
二、中国当代小品作品欣赏实例
小品是有别于相声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它不仅需要说、唱,更重在通过演员惟妙惟肖的角色扮演将相声内含的喜剧因素转化为可视形象,从而吸引大量观众。另外,小品虽“小”,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情节,需要塑造一定的人物,这就要求演员能紧扣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并根据情节的发展需要,借助夸张变形、诙谐幽默的形体动作以及个性化、动作化的语言神形毕肖地进行演出,从而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并制造笑料。所以,鉴赏一个小品的优劣好坏,首先要看的是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表演水平,演员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既是打动观众的直接要素同时也是观众评价小品表演水平的重要依据。
当然,除了演员的角色扮演之外,小品脚本的质量高低更是决定小品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那么如何去评价小品脚本的质量呢?可以根据前面所述的小品的几大特点从作品的选材、立意、人物、冲突、语言、结构等几个方面去进行评判,这在审美取向上与我们评定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是大体一致的。
总之,小品与相声一样都是“笑”的艺术,所以能否让人看了之后哈哈大笑是评判小品优劣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和标准。
《昨天、今天、明天》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宋丹丹两人共同合作的众多经典小品中的一个,该作品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公开演出,获当年观众票选“我最喜爱的央视春晚节目”语言类节目一等奖。作品以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电视栏目作为规定情境,通过崔永元对两位来自农村的“农民”——“黑土”(赵本山饰演)和“白云”(宋丹丹饰演)的采访,用幽默的手法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以及一对农民老夫妻几乎长达一生的苦与乐。作品虽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却以朴实无华的表演、幽默生动的语言以及两人的默契配合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在艺术上体现了赵本山小品表演的一贯特色与风格。其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真。众所周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尤其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舞台表演艺术,更要深刻地反映生活,真实地揭示人物。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功并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其重要保证和坚实基础就是无论创作和表演都紧紧抓住了真实这一重要原则。农民出身、拥有丰厚民间生活积累的赵本山正因为对东北老百姓生活境况和内心世界的真切把握和细腻展示,才使得观众在观看他表演的小品时,仿佛置身于生活现场,会不由地联想起身边的人与事,甚至想到自己本身,感觉亲切又自然。在《昨天、今天、明天》中,无论是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今天的赞许或是对明天的期望,都着意于生活的提炼、情感的真实。此外,两人在得到主持人“放松”指令后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变化细节,更充分展示出特定情境中人物思想情感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真实性。在这里,生活、人物和细节真实的艺术力量得到一次很好的展现,难怪有人提议赵本山应该改名为“赵本色”,且不说这提议如何,但却从中可见赵本山小品最大的特色。
第二,俗。正因为深入民间、贴近生活,使得赵本山表演的小品深受老百姓喜爱,这同时也带来了其小品的又一大特点:俗。这里的俗,并不是庸俗和低俗,而是通俗,即高度的生活化,它是艺术创作中一种难得的大美,用赵本山的话说就是“大俗即大雅”。赵本山小品之“俗”,体现在台词语言、演员表情、动作及装扮等多个方面。因为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赵本山形成了浓郁的平民意识,即便在功成名就后,一旦得闲他还要回到辽北小山沟里,与那些还没有完全脱贫的乡亲们脱鞋盘腿坐在土炕上,他还会那样津津有味地大口吃着小葱蘸大酱,还会那样平易近人地打着饱嗝和大家天南地北地唠嗑拉家常。可以说,对于田间地头农民们那土得掉渣却又亲切生动的语言习惯和细节动作,赵本山可谓是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表演的时候也就能深入浅出、形神兼备,在高度生活化的一举一动中传达角色的神采。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直有人对他的“品位不高”、“农民文化”、“庸俗搞笑”提出异议,也曾有许多人劝他要提高品位、提高档次,但坚信任何艺术都是兴于民间衰于殿堂的赵本山却对此一笑置之,依然坚持“怎么提高都得站在地上,不能提到天上去”。
第三,逗。小品由相声发展而来,与相声一样具有鲜明的喜剧品格,因而“逗”是小品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能否把人逗乐是评价一段小品好坏优劣的最基本原则和标准。“逗”就是有戏、就是好看、就是要有巧妙滑稽的矛盾冲突和诙谐可笑的舞台表演。《昨天、今天、明天》就是一段精彩不断、包袱不断也笑声不断的优秀小品,它不仅有丰富生动的形体动作,如白云、黑土刚出场时的紧张局促的表情、黑土在一本正经阐述完大好形势后一屁股摔到地上以及放松时脱鞋盘腿坐炕上的动作等,而且还有将方言、俗语、现代语等糅合在一起或利用夸张、借用等修辞手法形成的滑稽幽默的语言,如“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下岗了”、“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等。细心看过该小品的观众不难发现,就在这长度不足15分钟的表演里,观众的笑声从头至尾却达30次之多。
三、作品选
超生游击队
“解题”在1990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小品演员宋丹丹和黄宏第一次合作演出小品《超生游击队》,当即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一夜之间,黄宏和宋丹丹的名字家喻户晓,并从此奠定了他们在荧幕上的喜剧形象。之后两人继续合作了《手拉手》、《小保姆与小木匠》、《婚礼》和《秧歌情》等一系列作品,均获得极大成功。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生育高峰期,小品《超生游击队》展示的就是一户普通人家为生儿子不惜辗转各地,不断超生的故事,正是通过他们那颠沛流离如乞丐般的生活状况,以及不得不时时提防突如其来的“纠察队”围剿的情节触及了“超生”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该作品以小见大,现实性强,又能将重大的社会问题蕴藏于诙谐生动的表演中,让观众在欢乐之余有无穷的回味。此外,黄宏和宋丹丹所塑造的鲜活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以及满口东北味又充满时代感的语言都是让作品大放异彩、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海南岛”、“少林寺”、“屁超”等特色用语至今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两人对暗号)
宋丹丹:他爹呀!这地带安全不?
黄宏:据我观察,没发现敌情。
宋丹丹:哎哟妈呀,累死了。
黄宏:小点声!
宋丹丹:咋的啦?
黄宏:你没看见那边有个老太太呀!
宋丹丹:哪儿呢?
黄宏:还长得跟个街道干部似的,现在对这事抓得可紧了。
宋丹丹:哎哟,抓就抓,我豁出去了。整天东躲西藏的像做贼似的,干啥呀?
黄宏:过两天生下来不就好了吗!
宋丹丹:生、生!跟你结婚没消停。结婚四年生三丫头片子。整天的老大哭、老二叫的。哎呀妈呀,三儿又尿了!
黄宏:来,接着(摘下帽子)。
宋丹丹:那不漏啊?
黄宏:这里面有块塑料袋,平时防雨,关键时刻接尿,两用。我跟你说,城市的毛病可多了,吐口痰就罚五角钱,这泡尿还不扯去一张大团结呀!(倒尿)
宋丹丹:真的呀?
黄宏:(捡烟头抽)这外国烟头,一个比一个冲……这个还差不多。
宋丹丹:你说呵,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穷,越穷越生,怀孕时想吃点啥都吃不上。
黄宏:吃东西是次要的,生命在于运动。来,起来溜达溜达。
宋丹丹:拉倒吧,溜达一天了,溜达啥呀?
黄宏:懒是丫头!对你有好处,来,起来溜达溜达。
宋丹丹:想吃点水果都没有。
黄宏:那不给你整了两捆大葱吗?
宋丹丹:那个大葱还能跟水果比呀?
黄宏:大葱和水果在科学价值来讲那都是一样的。
宋丹丹:拉倒吧,你吃大葱的还想跟人家吃水果的比,人家吃水果生出来的孩子,个顶个脸红扑的多水灵,你再瞧咱那几个,傻傻的个顶个葱蕊绿。
黄宏:嗨,这孩子更有特点,好认!知道不?现在国家不是有困难吗?等到2000年就能达到小康水平了。
宋丹丹:照你这么生呀,你糠都吃不上。
黄宏:他吃上糠吃不上糠和咱俩关系都不太大,你现在主要任务是给我生儿子。
宋丹丹:你没看人家报纸上讲呀?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黄宏:你听错了。那是说:实在不行了,男女才一样。那个呀,那是指的做决议的时候说的,咱俩不行呀,趁年轻力壮多生几个,你说将来哪个当个乡长什么的。
宋丹丹:你那个熊样,还培养出乡长来?给孩子起个名都起不好。
黄宏:我咋起不好了?
宋丹丹:你就说大丫头吧,一个女孩子,叫个啥“珍”啊、“玲”啊、“凤”啊,听着也顺耳。你可倒好,憋三天憋脸通红起出个名字叫“海南岛”,这是人名啊?
黄宏:那不是在海南岛当民工的时候生的吗?
宋丹丹:老大没经验,老二呢?你给起个名字叫“吐鲁番”。
黄宏:那不是在新疆倒腾葡萄干的时候生的吗?都有纪念意义,知道不?
宋丹丹:老三更好了,起个“少林寺”。一个女孩子叫“少林寺”,长大叫得出口啊?
黄宏:名儿这东西吧就是个记性,那我叫狗剩子我他妈找谁呢,是不?歹名好养活,知道不?
宋丹丹:老四还没生呢你个歪名起好了,叫个啥“兴安岭”。这回我死活不依你了,我到了北戴河就生。
黄宏:那就叫“北戴河”。依你,行不?咱们特点吧,就是走一道生一路,走一站生一户。
宋丹丹:还涎脸说咧,人家在背后指咱叫啥,你知道不?
黄宏:叫啥呀?
宋丹丹:流动大军!
黄宏:说对了,咱们特点就是“流动”,等不到护照,等到护照,再到外国生去,到那时候起个外国名,我都想好了。
宋丹丹:叫啥呀?
黄宏:OK,沙有那拉。
宋丹丹:哎哟妈呀,没知识。还“骚那拉”,你“骚那拉”啥意思,你知道不?那是再见的意思,你知道不?你还“骚那拉”,你跟我“骚那拉”,你个孩子归我一人养活呀?
黄宏:你想的哪那么多呢!这不是肚子里面词儿多,随便溜达出一句吗,我也不知道它是再见的意思,对不对?要知道它是再见的意思,我也不能说呀,我能和你再见吗!和你再见,谁给我生儿子?
宋丹丹:你准知道我怀的是儿子啊?那要是闺女呢?
黄宏:要是……我听说现在医院有个什么“超”,丫头小子一“超”就准。
宋丹丹:“屁超”(B超)。
黄宏:对!“屁超”。咱去“超”一把,丫头小子一“超”不就放心了吗?
宋丹丹:人家医生看咱带这几个孩子,那不露馅了?
黄宏:这……就说咱俩是二婚,“海南岛”、“吐鲁番”全我带的。
宋丹丹:你家二婚仨孩子呀?那“少林寺”呢?
黄宏:三婚不就完了吗?
宋丹丹:拉倒吧!年轻人结婚三次,丢死人了!我不去。
黄宏:时髦呢,算啥丢人的?
宋丹丹:拉倒吧!
黄宏:走走走!
宋丹丹:干啥呀?
黄宏:你现在这脾气吧,可暴了,特别任性,你自己有感觉没?你别着急,你看咱村的老王家,那第一胎、第二胎、第三胎,呱唧生个小子。
宋丹丹:你跟人家能比呀?人家生得起,罚得起,你能行吗?
黄宏:我不行,我罚得起我就罚,罚不起我跑。我们的原则是:他进我退,他退我追,他驻我扰,他疲我生。我跟你说,我不信,按这原则保不住儿子!
宋丹丹:照你这样成天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弹棉花我掌鞋,赶上两万五千里长征了!
黄宏:那咱这一道上叮叮咣咣的那个钱啥也没少挣啊?!
宋丹丹:还挣钱了,你挣那点钱全捐给铁道部了。刚才在那个候车室那乘警指着我鼻子叫我啥,你知道不?
黄宏:叫啥?
宋丹丹:“盲流”!你听听,还盲流呢,离流氓不远了。
黄宏:我跟你说,盲流就盲流,不让做人流就行。咱们现在的任务是生儿子,知道不?
宋丹丹:我说生儿子就生儿子呀?
黄宏:那咋地?
宋丹丹:我要说生儿子就生儿子,我要这几个干啥呀?自打有了“海南岛”、“少林寺”和“吐鲁番”,瞧你妈那个样子,成天地堵着个脸拉得老长像长白山似的。
黄宏:你妈像长白山!
宋丹丹:你妈像长白山!
黄宏:我妈跟长白山有啥关系呢?怪你自己不争气!
宋丹丹:我不争气?!人家科学上都讲了,生男生女老爷们是关键,你种的是茄子能长出辣椒吗?真是的!
黄宏:拉倒吧!就你这破盐碱地种什么也白扯!
宋丹丹:白扯就白扯!我现在就上医院!
黄宏:站住!站住!我告诉你,到北戴河不撑住我跟你没完你听见没有?站住!
宋丹丹:干啥呀?!还要打我呀?!(把黄宏手上的弹棉花的弓抢过来)干啥呀!
黄宏:哎呀,哎呀!打我怎么的你呀?打我怎么的你呀?
宋丹丹:我打“北戴河”!
黄宏:你可别打他,别打……(两人争抢着那把弹棉花的弓),算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跪下)我求求你不行么?!我求求你不行么?!
宋丹丹:他爹,起来吧,啊。起来。咱两人交交心。坐下。他爹,你还记得当年不?咱两人恩恩爱爱欢欢笑笑比翼双飞男才女貌。白天你下地干活我在家做饭,到了晚上一吹灯你就给我讲故事。
黄宏:讲的啥都忘了。
宋丹丹:啥吓人你讲啥,尽讲些鬼啊神啊的,吓得我直往你怀里钻。
黄宏:那时候你也特别……特别温柔。
宋丹丹:可自打有了这几个孩子,咱的生活水准真是急转直下一日千里。你看城里人看咱的眼神都不对。说实在的,咱自个儿都觉得咱影响市容。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成天地钻那个水泥管子,看到孩子们冻得直哆嗦,我这个心啊,都碎了!他爹,咱回去吧,行不?
黄宏:孩他妈,我有时候也想回去。可回了村咋整啊?小大小二小三把家里的东西都罚得差不多了,剩个小四罚啥呀?
宋丹丹:那咱总算有个家呀!咱跟村长主动承认错误,这也算咱坦白交代投案自首,他不总得给咱个宽大处理啊?他要是不给咱宽大处理还要罚咱,咱给小四打个借条,咱保证以后是男是女再不生了。往后咱好好干活多多挣钱把这几个孩子培养成人,咱两人幸幸福福快快乐乐地寻找咱两人从前的影子。他爹,这不好吗?
黄宏:好!孩他妈,我也不止一次在想,你说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给人抓到不就麻烦了吗?
宋丹丹:可不咋的!
黄宏:尤其城市人多,走到街……孩他妈,小脚侦缉队上来了!
宋丹丹:他爹,撤!
黄宏:你先撤,我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