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8118000000021

第21章 隋文帝杨坚——迷信鬼神又怕老婆的皇帝(3)

高颎是杨坚作为治国之才拉拢为心腹较早的一个,高颎的父亲本是独孤信的部下,被赐姓独孤氏。杨坚的妻子是独孤信的女儿,故杨坚和高颎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杨坚代周,高颎是高参;杨坚做皇帝,高颎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是掌实权协助杨坚治国的第一号人物;政治、经济改革的许多重大决策,杨坚都得之于高颎。高颎是杨坚长期依赖的亲信,也是最得力的助手。杨坚对高颎也非常信任,常把高颎比作镜子,说他可以矫正自己的过失。有人说高颎的坏话,杨坚一律不听,甚至治告状者的罪。封官职、爵位都到极限,赏赐的财物更是无数。至开皇末,杨坚对长子杨勇越来越不满意,准备把帝位传给次子杨广,高颎并未领会杨坚的意图,反对废杨勇而立杨广。杨坚为削弱杨勇的力量要从东宫挑选卫士,高颎不同意。因为杨勇的女儿是高颎的儿媳妇,若杨勇继位,高颎则是地位显赫的皇亲国戚。杨坚是以外戚身份谋取帝位的,故对此非常敏感,认为高颎坚持让杨勇做皇帝并为其着想实是想步自己的后尘。后以王世积之事株连高颎,便罢免了他的左仆射职务和上柱国勋衔。有人告高颎有谋反迹象,杨坚没做任何核实,就信以为真,只是不愿落个连续杀戮功臣的名声,才没有杀死高颎,而剥夺了他的全部官职,贬为平民。

杨坚经常使人四处查访,凡稍有过失者,都要加以重惩。刑部侍郎只因迷信穿红裤子有利于升官,在一次上朝时穿上了它,杨坚把它的含义理解为避邪,上朝穿避邪的衣服显然是把皇帝看成了邪,马上下令推出去杀头。当时任大理寺丞的赵绰提出异议,认为根据法律不该杀头。杨坚说:“你可惜他就不可惜你自己的生命吗?”又有一次,时值某月初一,在上朝时有个别武官的衣服与佩剑穿戴得不整齐,杨坚认为这是对朝廷的不尊。他没有直接向武官问罪,而是责备专管弹劾大臣的御史为什么没有当场对他们提出弹劾,便命令杀掉御史。谏议大夫毛思祖出来劝阻,也被当场杀头。为禁止官吏受贿,杨坚还派人私下四处行贿,一旦有人接受,便马上处死。

为树立自己的权威,杨坚在宫廷中长期放着杖棒,稍不如意,则当场施以杖刑,有时一天就要打好几个人。杨坚还常嫌持杖者下手过轻,怀疑他们手下留情,便要推出杀头。故宫廷中常有人死于杖下。高颎等人都曾提出“朝堂非杀人之所,殿廷非决罚之地”,建议宫廷不该设杖棒设施。杨坚一度废去杖棒,但他想打人时,用马鞭抽打感到不过瘾,很快又把杖棒放入宫廷,百官犯法本应交大理寺审理处置,杨坚却喜欢亲自看人挨打,把宫廷变成公堂,显然是为提高威慑力。

在中国古代社会,行刑一般要在秋天,叫顺应天意,即秋天叶子要落,气氛肃杀。而春天万物复苏,要生长了,这时严禁猎杀动物,不许破坏幼小树木。总起来说,就是春夏行赏,秋冬处罚。杨坚在晚年时却破坏了这种历来的习惯,在夏天时就要杀人,有大臣反对,他狡辩说,夏天时老天爷有雷电暴雨,这也是天意在发怒。

杨坚非常迷信,佛道、符瑞、阴阳五行及各种鬼怪,都在杨坚的崇信之列。北周武帝灭佛之后,佛学在北方衰微。杨坚初任丞相,便下令对原来的和尚、道士进行挑选,让他们各操旧业。杨坚称帝之年,更下令听任天下百姓出家做和尚、道士,在全国范围内按人口征钱,在各地营建佛寺,修塑佛像,缮写佛经;大都市则由国家拨专款修复寺庙。佛道之学再度复兴,并很快风靡全国,当时民间的佛经比儒家的六经还要多几十倍。隋唐佛教的繁荣与杨坚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

杨坚做皇帝,是通过和平政变的方式取代北周宇文氏的。新朝官僚大多是北周旧臣,在功绩、实力和其他方面杨坚并不比他们有资格,要有效地控制他们,除镇压、猜疑和苛察外,还需要从心理上征服他们,即把他所以能做皇帝说成是上天的旨意。王劭本是一个学者,靠赞美杨坚有帝王之相做了着作郎。他认准了杨坚的爱好,广泛搜集能为杨坚做皇帝充当理论根据的材料,任意曲解附会,把北周的灭亡、杨坚由专政到称帝以及隋的国号都说成是上天的安排。这是杨坚最希望得到的,王劭因此得到优厚的赏赐。

杨坚不仅提倡佛道,对当时民间流行的各种迷信他都相信,包括山神、土地、河海龙王等,甚至对各种妖怪也不怀疑。杨坚的妻子独孤氏和杨素的妻子郑氏都得了病,医生认为这是有人故意利用猫妖作怪,杨坚对此专门下了诏书:凡有意饲养、培训并利用猫妖等怪物而害人者,一律流放边境。

杨坚被后世讥为不学无术,他自己也承认,并且看不起那些咬文嚼字的读书人。如杨坚要对北周宗室宇文氏斩尽杀绝,李德林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就显得皇帝过于残忍。杨坚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一介书生,没有资格参与这种政治大事。”不听劝告实施了自己的计划。杨坚认为文化无用,进而认为不需要建立学校。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杨坚下令全国只保留供王公贵族子弟读书的国子监,废除天下郡县的所有学校。

杨坚做皇帝的第二年,便嫌旧长安城规模太小,且宫中又常闹鬼,下令在旧城西北修筑新都城。同年底完工。因杨坚最早的封爵是大兴郡公,新城便被命名为大兴城(今西安市),皇宫称大兴宫,主要宫殿称大兴殿。

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杨坚对大兴城又失去了兴趣,便以杨素为总管,宇文恺为主要设计者,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南)营造仁寿宫。通过开山填谷,建成了楼台亭阁宛转相连的豪华宫殿。为讨好杨坚,杨素对民夫督促得非常紧,死者数万人,杨素便随地把他们埋进了宫殿的地基里。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仁寿宫才在民夫的白骨上面完成。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杨坚又在仁寿宫和大兴城之间修筑行宫12座,在往返途中也有了可以娱乐的地方。

杨坚的猜疑和严刑使他失去了大批可以利用的臣僚,崇尚迷信又招来许多专事拍马屁的小人,大兴土木开奢侈之风,“节俭”则苦了老百姓。杨坚的晚年虽然仍是隋朝盛世,但潜在的危机已露出端倪。

独孤善妒杨坚惧内

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是北周重臣,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追随独孤信起家的。从地位和权势上,杨家从属于独孤氏,杨坚和独孤氏的结合,肯定受这种关系的影响。杨坚由专权而称帝,独孤氏家族的地位和影响起了很大作用,由此,杨坚对独孤氏一直存在着畏惧的心理。独孤氏做了皇后之后,在参政过程中,更让杨坚佩服,杨坚对她的敬畏之心更浓了。

独孤皇后的才干不在杨坚之下,实际上,独孤氏也像一个皇帝,或者说是实际上的皇帝。每当杨坚临朝听政,独孤皇后便与他一起坐辇去朝堂,到了门阁才止步。杨坚能顺利登极,她积极地参与谋划,功不可没。独孤皇后暗中遣宦官监察朝政,若有不妥的地方,等杨坚退朝后,她必然婉言进谏,杨坚常常采纳她的意见。她曾劝杨坚从西域商人手中买下价值十万两黄金的宝玉,理由是“有了这笔巨资,将来可以养活一万名士兵”,仅从这一点,就能确信独孤皇后是位才智过人的女性。

独孤皇后对外戚要求尤为严格。她表弟崔长仁,奸淫妇女,杨坚看在皇后面上,本要免去其罪,而皇后却不徇私情,把崔长仁处以死刑。宫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把她与杨坚称为“二圣”。

独孤皇后学识、眼光都好,在政治大事上,可谓贤良明智,只是生性绝妒,不容杨坚接近女色,在夫妻关系上失去了分寸。独孤皇后嫁给文帝杨坚时才14岁,她当时就让丈夫发誓:“一生之中不能与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杨坚严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独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纯真,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清朝的赵翼在着作中写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子。”因此隋文帝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形同虚设,文帝“唯皇后当室,旁无私宠”。宫中诸嫔妃宫女,也在独孤皇后严厉的目光下噤若寒蝉,春心冻结,无人敢冒生命之虞去与皇上调情。因为有妻子的管束,杨坚做皇帝20余年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荒淫败国,在某种意义上应归功于独孤氏。

隋宫里面虽然美女如云,杨坚却只能空望着咽唾,终不能够让他开怀一下。有一次独孤皇后受了些风寒小病卧床,在宫中调养。杨坚得了一线的隙缝,悄悄地带了两名内侍,去了仁寿宫。宜人的春景,勾起了他心中的一团春意。忽然一阵清香随风送至,梅花丛里,一个女子背面立着,乌黑的云发披覆在晶莹的颈项。她盈盈地回过头,和杨坚打了个照面。杨坚吃了一惊,不料宫里藏着如此美艳的丽人,亭亭如出水莲花,袅袅似当风杨柳;痴凝秋水为神,瘦认梨云是骨。那女子莲步轻移,走出了梅花丛中,走到杨坚面前,垂柳般拜倒,磕了一个头,才袅袅起立,垂着罗袖,站在一边。杨坚早已神迷意荡,一问名字叫尉迟贞,是尉迟迥的孙女,年方二八。杨坚设法挑逗,尉迟贞红飞双颊。杨坚走近尉迟贞身前,与她携手而行。

尉迟贞怯生生地随了皇上,不胜娇羞,益发惹人怜惜。缓踏芳草,徐穿花径,两个人在梅苑周围闲游了一会儿。梅花别苑里面,一切都是梅花式样,清幽绝俗。

杨坚笑对尉迟贞说:“你冰肌玉骨,不愧为梅花苑主人。”尉迟贞忙说:“贱婢蒲柳之质,怎堪与梅花比妍?”杨坚说:“依朕看来,梅花却不敢与你比妍,尚需逊你三分芳菲。”这时月移梅影,风送暗香来。杨坚有生第一次持酒对美人,酒不醉人人自醉。

尉迟贞酒量浅,醉眼惺忪,一副媚态,更是动人。杨坚借酒发作,拥了她入帏。两个人便宽衣解带,你贪我爱的成就了好事。第二天,尉迟贞先醒了,见时刻已经不早,杨坚还睡得深沉。她怕杨坚耽误了早朝,又怕独孤皇后知道,便将杨坚推醒。杨坚见尉迟贞乌发蓬松,远山添翠,粉嫩的小脸上的残脂未尽。尉迟贞见皇上目不转睛地看她,回想到夜来的云情雨意,不禁起了两朵红云,娇滴滴说:“圣上快起身了,时刻已是不早。”尉迟贞披衣坐起,杨坚却恋着香衾,依旧不肯起床。尉迟贞又催促了数次,杨坚懒洋洋说:“你怎么这样性急!不让朕多睡一刻。”尉迟贞掩唇微笑:“深恐娘娘知道。”杨坚也害怕了:“今日方知为天子的快活!但只怕皇后得知,怎么处理?”才勉强起身,一步挨一步地出了梅花别苑。

独孤皇后卧病后宫,两个心腹宫女平日专替独孤皇后侦察他人的隐私,得了杨坚留宿梅花别苑的消息,便报告了独孤皇后。独孤皇后顿时气得脸上变色,咬牙道:“我与贱人,誓不两立!”接着抱病起床,率领了八个宫女,到了梅花别苑。尉迟贞顿时花容失色,娇躯发抖,再也站立不住,忙双膝跪倒。独孤皇后冷笑:“好一个美人儿,怪不得圣上心爱,你是圣上的爱人,怎的对我下起跪来?真是要折死我了!”接着厉声喝道:“你们还不动手!”众宫人听了,一齐下手。就这样,千娇万媚的尉迟贞,在地上乱滚了一阵,便香消玉殒了。

杨坚早朝退后,到独孤皇后的宫中探病,听说皇后率了宫女多人,不知上哪儿去了。杨坚赶忙来到梅花别苑,看见独孤皇后余怒未消,地上的尉迟贞花残月缺,杨坚不禁又痛又恨,只是慑于独孤皇后的雌威,此刻还是不敢发作。回想起昨夜的蜜意柔情,杨坚心如刀割,不禁心下一横,返身便走。

独孤皇后见杨坚变色而走,不禁也着慌起来,急忙赶出室外,想唤回杨坚。哪知杨坚却误会了独孤皇后的意思,以为独孤皇后不肯罢休,恐被她扯住,便加快脚步,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梅花别苑。独孤皇后随在后面喊:“圣上请回来,不要为了一个宫女,伤了多年夫妇的情分!”任凭独孤皇后怎样喊,杨坚一句也不进耳里,匆匆地只顾向前走。宫门外面,恰好有一匹马,杨坚跨到马背上,鞭一挥,那马便放开了四蹄,径出东华门。

高颎看见后,便骑马出了东华门追杨坚。约跑了二三十里,才扣住杨坚的马辔,杨坚丧气地说:“朕贵为天子,反不得自由,连一无辜弱女也保护不了,要天下又有何为?”高颎正色说:“圣上错了,得天下艰难,守成治安更不易,怎能为了一个妇女,反将天下看轻?还请圣上早早回宫,免得人心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