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8118000000018

第18章 晋武帝司马炎——前清明后奢淫、传位白痴的皇帝(3)

斗奢竟侈传位白痴

从忧患的日子走进和平安乐世界的司马炎,面对大一统的局面,面对任他主宰的广袤山河和芸芸众生,感到了一种满足与陶醉。殊不知就在此时,他那一直奋进的生命之舟也搁浅了。

本来以俭约清廉着称的司马炎,灭吴后生活上开始奢侈起来,日子不长,就完全成了一个被物欲、色欲所主宰的昏君。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开始大规模修建祖先的陵庙,12根巨大的铜柱皆镀以黄金、饰以明珠,所用石料都是从遥远的地方运到洛阳的,耗费的民力令人惊叹。司马炎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在灭吴这年,又收留了孙皓宫中5000多宫女,以至后宫人数超过1万。因为人数太多,他只能驾着羊车漫游。一些想接近皇帝、一睹龙颜的后妃,便在门前插上竹叶,撒上盐巴,以使贪吃的羊走过自己门前时能够停下。

面对司马炎荒淫昏庸的行为,朝中有人感到不满。有一次,司马炎率群臣到洛阳南郊祭祀,礼毕,他问司录校尉刘毅:“我能和汉代的哪一个皇帝相比?”刘毅回答道:“可以和桓帝、灵帝相比。”人人都知道桓灵之世乃是东汉王朝最黑暗的时候,司马炎不能不感到吃惊与愤怒,因此问道:“怎么会是如此地步?”刘毅毫不掩饰地说道:“桓帝之世虽然卖官鬻爵,但把钱留给了官府,陛下如今卖官鬻爵,却在中饱私囊。”面对这个耿直的臣下,司马炎只得自嘲说:“桓灵之世听不到你这样大胆的言论,而现在我身边却有你这样的直臣,可见我比桓、灵二帝贤明。”

本来自魏明帝之后,社会风气就趋于奢侈,现在司马炎又推波助澜,于是上行下效,西晋的朝野顿时掀起了一股奢侈之风。朝中的权贵自不必说。太尉何曾即以奢侈着名,他的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虽然在饮食上日费万钱,犹言无处下箸;而尚书任恺的奢侈更是超过何曾,每顿饭就要花去万钱。

有一次,司马炎到女婿王济家做客,侍宴的100多个婢女都穿着绫罗绸缎。菜肴中有一道乳猪,味道鲜美异常,司马炎向王济打听烹调的方法,王济悄悄对他说:“这是用人乳喂养,又用人乳烹制的。”司马炎听后很不舒服,没等终席就走了。

在这种情形下,人人以夸富为荣,个个以斗富为乐。但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有时这种豪奢还和残忍结合在一起。石崇是当时有名的富豪,他宴请客人时总让美女敬酒,如果客人饮酒不尽,便将美女斩首。

有一次,他请王导、王敦兄弟赴宴,王导知道石崇的规矩,虽不能饮,但尽力支撑,而王敦却不以为然。石崇一连杀了三人,王敦还是神态自若,不为所动,王导责怪他,他却说:“石崇杀自家人,于您何干?”

就是这个石崇,他家的厕所也与众不同,建造得如闺阁一般。一次,散骑常侍在他家做客,需要解手,仆人把他带到一间挂着锦绣帐幔、布置豪华的房屋,见一些侍女捧着香囊站在两边,他还以为走进了内室,吓得退了出来,向石崇道歉,但石崇告诉他那就是厕所。

司马炎的另一位驸马王敦也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他在公主的住处解手,发现旁边有一盆香枣,便吃了,事后才知道,那是为了除臭塞鼻用的,这位驸马公因此遭到了宫女的嘲笑。

司马炎晚年,他渐渐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司马炎颁布诏书,打算整顿吏治,举清明,拔寒素,可惜为时已晚,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当年雄姿英发的司马炎,由于纵欲纵乐,很快就体虚力亏、朝不保夕了。于是,继承人的问题便成了朝野瞩目的大事,各种政治力量为了不同的目的,再一次展开了角逐。按照立嫡以长的遗规,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在九岁(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时就被立为太子,但他天生就是一个白痴,因此还闹了不少笑话。

据说司马衷在管理朝政上什么也不懂,可以说毫无兴致,然而他在吃喝玩乐上却是十分热心的,且事事爱发表议论。

有一天,雨过天晴,百花争艳,喜鹊弹翅,傻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让三宫六妃陪同到华林园。这华林园,原名为芳林园,始建于曹魏正始元年。因芳林园的芳字,和齐王曹芳重了一个字,便改为华林园。这园内集有天下奇花名卉,珍禽异兽;中凿陂池,碧波荡漾,偏列画舫,分居佳丽。

傻皇帝这儿也爱瞧,那儿也爱看,特别是一到佳丽居所,亲这个,抱那个,也不管有没有大臣跟随,玩之兴起,拉过一个便入室作乐。众大臣见了,哭笑不得,只得在外等候。

眼看日落西山,星光满天,忽地池边蛤蟆齐鸣,将傻皇帝惊醒了。他来不及穿好衣服,急忙提着裤子跑出来问道:“什么地方又要开战了?‘咕呱’、‘咕呱’的竟然打到京城来了?成何体统?”

众大臣见皇帝被蛤蟆叫声吓成这个样子,无不掩面偷笑。一位侍从急忙答道:“陛下不要害怕,这是蛤蟆在叫。”司马衷听了,这才定下神来,又问道:“这蛤蟆是官家养的还是私人养的?”侍从一时感到难以回答,低头不语。司马衷生气地说:“怎么不说话了,难道连官家养的还是私人养的都搞不清楚了吗?要你们何用?真是饭桶!”

侍从见皇帝发怒,生怕他说出一个“斩”字来,那可是金口玉言。不等司马衷再说,急忙胡乱答道:“在官家池里的就是官家养的,在私人池里的就是私养的。”司马衷听了,点点头,虽不明白什么意思,但也高兴地答道:“这就对了,既然知道,就应该早说,何必惹朕生气呢!”

司马衷刚即位的时候,由于司马炎生活极尽奢侈淫乐,诸大臣公开行贿捞钱,致使朝政腐败,天下混乱;再加上司马衷即位后,又连遇灾年,天下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不少人饿死,冻死在荒山野岭。

有一天,一位大臣上书奏道:“天下大饥,民无饱食,饿死者无以胜计,望陛下开仓济民,以保社稷安定。”

司马衷对朝政本来就一窍不通,还懂什么体察民情?当然也就更不知道什么开仓济民事了。他只知道饿了就得吃饭,皇宫中有吃不尽的鸡鸭鱼肉,所以一听到有人饿死,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开口问道:“天下竟有这样的傻子,既然饿了,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偏偏要等到饿死!”众大臣听到傻皇帝说出这样的傻话来,无不掩口窃笑。

立这么一个白痴儿子做太子,司马炎不是没有过顾虑,就在伐吴的时候,司马炎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有一次,他问张华:“我的后事可以托付给谁?”张华毫不犹豫地回答:“要论才华和亲属关系,当然是齐王司马攸。”张华的回答当然不会使司马炎满意,且不说他和司马攸那场争夺王位的斗争就足以使他把司马攸排除在这种可能性之外,就是出于亲缘关系,他也会在自己的后代中作出选择。

选太子的事迟迟未决,可把皇后杨艳急坏了,她想,儿子当不了太子,她这个皇后位子便坐不牢,于是多次枕边吹风,陈述利害,劝司马炎早立太子。恰巧这时,杨后的表妹赵粲,长得如花似玉,常与司马炎眉来眼去。杨后为找一个帮手,索性成人之美,劝司马炎册封赵粲为夫人。司马炎一听,欣然同意,还认为皇后胸宽大度。这赵夫人随后便和杨艳一起,屡屡劝其立司马衷为太子。司马炎本来就是个情种,哪经得起一后一妾的软磨硬泡。再说了,司马衷本来就是长子,司马炎也不想让儿子再像自己当年那样。司马炎甚至幻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傻儿子会变聪明的,于是就立司马衷为太子。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二月,晋武帝为他的傻太子司马衷娶了个媳妇叫贾南风(贾充之女)。晋武帝有个想法,太子是有些呆痴,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能会逐渐变得聪明一些。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十月,司马衷年已19岁。为了测验一下太子这几年是否有进步,司马炎便拿了一叠秘密奏折,令人送给太子批复。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听说后,非常害怕。她知道她那个傻丈夫如果当不了皇帝,她就当不了皇后。司马炎此举,决定着太子和她的命运,她能不害怕吗?贾南风忽地想到:“何不找人代批?”于是秘密找了几个人代批。批文写好后,贾南风送给心腹内侍张泓看。

张泓道:“太子不爱学习,陛下是知道的,而批文多引经据典,陛下一看便知道是假的。依我之见,不如用平常的白话把意思讲清楚就行了。”

贾南风一听大喜,嘱张泓代办,并许诺事成之后,将来太子当了皇帝,与张泓共享荣华。张泓写毕,令太子又抄了一遍,这才送给司马炎审阅。司马炎看后很满意,又交给大将军卫瓘。这卫瓘一看,见字迹是傻子的,但批文思路清晰,便心中起疑。但他又一想,我过去多次请皇上以社稷为重,废太子,立齐王,但他终没有听,看来这是皇帝玩弄的一种方法,以堵众臣之口,一时便觉心灰意冷,也就不再说什么。司马炎又让其他大臣看,其他大臣也知有假,但生怕说实话触怒皇帝,也就都违心地大加称赞。司马炎见众臣都很满意,就决定将来让司马衷继承帝位。

有一次,宫中失火,司马炎站在城楼上观望,这时,司马衷五岁的儿子拉着他说:“夜间危急,不应让光亮照到皇帝的身上。”司马炎感到很惊奇,本来近乎绝望的心中燃起一股希望,于是他把全部的赌注押在了这个尚处在孩提时代的皇孙身上。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司马衷这个白痴做皇位继承人。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三月,司马炎患了重病,他躺在宫中,让中书监华庾为他起草诏书,遗命汝南王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佐太子司马衷。四月,这位风光一时的开国皇帝在洛阳宫中的含章殿与世长辞,终年55岁。不久,司马炎被安葬于峻阳陵,历史上称他为晋武帝。

名家评说

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唐)房玄龄《晋书》

晋武之初立,正郊庙,行通丧,封宗室,罢禁锢,立谏官,徵废逸,禁谶纬,增吏俸,崇宽弘雅正之治术,故民藉以安;内乱外逼,国已糜烂,而人心犹系之。然其所用者……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是以疆宗妒后互乱,而氐、羯乘之以猖狂。小人浊乱,国无与立,非但王衍辈清谈误之也。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