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8118000000010

第10章 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布衣之身君临天下的封建帝王(4)

韩信的确不简单,高祖七年,他居然只用几句话就策反了刘邦最信任的将领陈豨,让他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陈豨反后,刘邦果然亲自去平叛,可是韩信尚未举事,就被家奴告发。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中抓捕,将其杀死于长乐宫的钟室。当初力荐韩信的是萧何,如今出计杀韩信的也是萧何,难怪后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就这样,经过7年不懈的努力,除长沙王吴芮作为点缀外,刘邦终于削平了异姓王。

汉高祖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还较为妥当地解决了安置中小将领的问题。高祖六年,他分封萧何等大功臣20多人后,由于中小将领很多人都争功不决,暂时没有行封。

有一次,高祖在洛阳南宫的阁道上,望见很多将领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就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吗?他们是在谋反。”高祖有点不明白:“天下已经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张良解释说:“他们是怕陛下不能尽封,还怕陛下记仇杀掉他们。”高祖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则问刘邦平生最恨而又人所共知的人是谁。高祖说是雍齿,因为他功劳多、忍心少。张良便说:“现在应赶快封雍齿为侯,大家看到雍齿都能先受封,自然人人安心,不会忧虑了。”不久,刘邦大摆宴席,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催促丞相、御史赶快“定功行封”。这一招果然很灵。酒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地说:“雍齿还能封侯,我们肯定也都能封侯了。”

至于六国的残余贵族,汉高祖也同样没有忘记要削弱他们的力量。高祖九年(前198年),他接受娄敬的建议,并命娄敬把六国的残余贵族和各地的一些名门豪族十几万人都迁到了关中。这样一来,既便于汉朝对他们进行控制,也使他们丧失了当地的社会基础。

为了更加稳固统治,刘邦即位后还极力强化皇权。这是因为当时封建专制主义刚刚建立,不少人仍然保持着战国以来那种“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旧观念。故此,刘邦决定从礼仪规制和道德观念上加以引导、整肃。在这方面,他干了两件很漂亮的事情。

一是尊父亲为太上皇。当时,刘邦为了表示孝顺,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太公习以为常,可是他的属官却认为这不符合礼法,就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但是人主;您虽然是他父亲,却是人臣。怎么能让人主拜见人臣呢?这样的话,皇帝的威重就没法实行了。”于是刘邦再来拜见时,太公就手持扫帚出门,不再让刘邦拜见。刘邦大惊,赶快下车去搀扶父亲。而太公说:“皇帝是人主,怎么能为我乱了天下礼法!”刘邦知道是太公的属官劝告的结果,对属官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意很欣赏,就赐给他们黄金五百斤,然后下诏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他既可以名正言顺地拜见太上皇,又可借机宣扬皇帝的至高无上。

二是对季布、丁公的不同处理。季布和丁公两人是异父同母兄弟。楚汉战争时,他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曾率兵几次把刘邦打得很狼狈,下手一点也不留情;丁公也曾率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还是把刘邦放了。刘邦称帝后,想起季布给自己的难堪,就下令捉拿季布。可又一想自己也正需要忠臣来巩固统治,于是就改变初衷,下令赦免季布,拜季布为郎中。丁公听说季布都能赦免拜官,自己曾对高祖有恩,如果去见高祖肯定更会受到重赏,因此他就去谒见高祖。但没想到高祖却把他抓了起来,对群臣说:“丁公给项王做臣不忠,就是他使项王失去了天下。”接着就把他杀了,在军中示众,并对群臣说:“让以后做人臣的都知道不要像丁公那样!”

除了引导、整合外,汉高祖也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权臣,巩固皇权,萧何入狱就是一例。刘邦感到相权太重,对皇权已造成威胁。高祖十二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回到长安不久,萧何代表老百姓对他建议说:“长安地方狭小,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已经废弃。希望陛下能下令允许百姓进去耕作,不要把它变成了养兽的场所。”刘邦听了大怒,说他是受了商贾的贿赂,才来为他们请求开放上林苑的。因而不顾多年交情,下令把萧何逮捕,关进监狱。有人问刘邦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解释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有功都归于秦始皇,有坏事都算是自己的。现在相国却接受商贾的贿赂,为他们请求开放我的上林苑,讨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关进监狱治罪。”通过整治萧何,刘邦不仅打击了相权,而且提高了皇帝的权威。

驾崩长乐权移吕后

汉王朝的统治越来越巩固,然而,汉高祖刘邦也已经心力交瘁。高祖十一年,他平定英布叛乱时被流矢射中,在回长安的路上开始发病,回到长安后病已经很重。

当时吕后曾派人请了一位良医来治病,刘邦问他自己的病情如何,医生安慰他:“病还可以治。”刘邦知道自己的病已经难以医治,怒骂医生说:“我一布衣,提三尺剑取得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天命决定我就要死,即使是神医扁鹊来了又有什么用呢!”然后他赐给医生50斤黄金,就让他回去了。

吕后看到刘邦将不久于人世,就问:“陛下百岁以后,萧相国假如也死了,可以让谁来接替?”刘邦回答曹参。吕后又问曹参死后谁可接替,刘邦说:“王陵可以接替曹参,但王陵缺乏计谋,可以让陈平帮助他,陈平智谋有余,但难以独任。周勃为人敦厚,不善言辞,但安定刘氏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又问以后的政事安排,刘邦说:“以后的事你也不用知道了。”这是刘邦最后的遗言,也是他在《史记》上,留下来的最诚挚、最有远见的话。

刘邦个性豁达,有点大而化之,讲话一向喜欢夸大,年轻时,萧何曾批评他:“刘邦固多大言,少成事。”《史记》上记录的有关他的言行,大都属于渲染夸大,不很认真的样子。但从这些遗言中,却可发现刘邦其实是大智若愚,他对每位部属观察得都颇为深入,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这或许便是韩信所称的刘邦有善于将将的天才吧!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抛下了自己创建的大汉江山,带着些许遗憾在长安长乐宫去世,终年61岁。

刘邦的未竟心愿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未能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此事还得从吕后说起。

吕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出了名的女人,至今一提到吕后的狠毒和权变仍有许多人感到心悸。然而早年的吕后并不如此,甚至还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比如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她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做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当上皇帝,吕雉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吕后性格中的阴险狠毒一面便暴露出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战俘生活外,主要还是权势害人。在最高权力中心——皇宫,权力之争常常是你死我活的,你即使不想做,形势也逼迫你做,更何况吕后本身就是一个权欲十分强烈的女人。

权力之争最主要的表现在废立太子的事件上。其中,令吕后感到如坐针毡、日夜不安的最大的威胁就来自戚姬。

刘邦东征,过定陶时得定陶美人戚姬,曾随刘邦征战四年。戚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如意,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封如意为代王,后又改封为赵王。

戚美人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长得丰满匀称,极会讨刘邦的欢心,而且还给刘邦生了一个相貌极像刘邦的儿子如意,连举手投足都像刘邦,令刘邦十分喜爱。刘邦潜意识中一直希望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然而太子刘盈尽管生性仁弱,却没有什么罪错把柄落到刘邦手里,刘邦为太子废立的事情十分伤脑筋。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的一天,刘邦在朝堂上轻蔑地对满朝文武大臣说:“太子懦弱无用,难以继承大统。几个王子中,只有赵王如意说话行事最像我,继承皇位的,也以赵王最为合适。所以我决定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说罢下令起草废立诏书。满朝文武大臣一齐跪下,恳求刘邦三思:“古往今来,立太子都是立嫡长子。太子自从册立至今,一直没有犯过什么过失,陛下还是不要废长立幼吧!”一见这么多文武大臣为太子求情,刘邦虽心中不悦,也只好就此作罢。

后来,吕后从足智多谋的张良处得计,请来了商山四皓(隐居商山的四位鹤发童颜的高士),这才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得宠的戚美人并不想做皇后,但一心一意要立如意为太子,每日在刘邦面前哭泣。刘邦几次废立未遂,便在一次见到八十多岁的商山四皓之后,招呼戚美人,指着他们说道:“唉,想换太子,文武大臣拼死护着!瞧瞧,那四个老家伙,我请都请不到,他们却是慕名辅佐太子的,没有办法,太子羽翼已成,天下人心归之,恐怕难以更动了!日后我去了,吕后就是你的主人了!”戚美人听了这些,伤心地哭泣不止,刘邦也陪着落泪。稍平静一点儿,刘邦抚着戚美人,柔声地说:“咱们原先都是楚国的人,你起来吧,给我跳支楚舞,我来陪你唱支歌。”戚美人泪眼朦朦,展开双袖,悲痛欲绝地跳起了楚舞。刘邦踏着节拍,用楚调唱出了心中的哀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檄,尚安所施!”舞尽歌罢,戚美人已泣不成声,哭得像个泪人儿。从此,刘邦虽再未提废立太子之事,然而日日心神不定,寝食难安,口中不停地念叨:“日后的戚美人与爱子如意怎么办?他们哪是吕后的对手?”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春天,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因为刘盈即位时只有17岁,加上他天性仁慈柔弱,所以一切权柄都操在吕后手中。吕后恨透了戚姬与赵王如意,于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大血案迅速在宫中展开。吕后首先幽禁了戚姬,再遣使把赵王如意从邯郸召回长安。

汉惠帝知道太后要害死弟弟如意,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连吃饭睡觉都和他在一起,使吕后没法下手。

有一天清晨。汉惠帝起床出外练习射箭。他想叫如意一起去,如意年轻贪睡,汉惠帝见他睡得很香,不忍叫醒他,就自己出去了。等惠帝回宫,如意已经死在床上。惠帝知道弟弟是被毒死的,只好抱着尸首大哭一场。

对于眼中钉、肉中刺的戚姬,吕后砍掉了她的手足,挖眼烧耳,灌上哑药,丢进厕所里,让她辗转哀号,称为“人彘”,惨不忍睹。吕后还特地要她的儿子皇帝去看,刘盈得知“人彘”就是戚姬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喃喃说道:“太残忍啦!哪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他受不住惊吓,从此大病经年,天天借酒浇愁,不理朝政。

吕后一方面用血淋淋的手段对付刘氏子孙,一方面使吕氏昆仲位居要津,还用笑盈盈的方法拉拢皇亲国戚,梦想一步一步篡夺刘家天下。

吕后的亲生儿子刘盈病病歪歪地当了七年傀儡皇帝便死去了。后宫美人所生的儿子刘恭继位为少帝,但因童稚,口无遮拦,触犯了吕后的忌讳,四年后被幽杀。之后,另立刘弘为帝。又过了四年,吕后病笃,仍然不肯放弃权柄,但这时刘家子孙和一班元老重臣已容不得她放肆,朱虚侯刘璋和周勃、陈平等先发制人,发动兵变,这是吕后不曾料到的结果。她的兄弟、侄子吕禄等人虽手握重兵,但都不堪一击。吕后在惊吓中死去。

吕后是个刚毅阴狠、不甘雌伏的角色。刘邦死后,她独立掌政十五年,很是厉害。虽然吕后满手血腥,但是她也有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先是辅助高祖划谋定策,争夺天下,后来又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废除许多繁苛的法令,尤以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最为百姓所称道。《史记》和《汉书》都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晏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最大的缺点是嫉妒心太重,私心太重,手段过于残酷,竟然想以吕氏来代替刘氏千辛万苦得来的江山,终至败亡。吕后死后,众大臣拥立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继位,即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名家评说

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汉)司马迁《史记》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汉)班固《汉书》

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毛泽东《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