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华为高效工作法:任正非锻造18万员工超强执行力的秘诀
81032900000007

第7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华为公司正处在二次创业的快速发展阶段,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拉动了公司员工队伍的增长;员工队伍的壮大,又反过来推动了我们事业进一步成长,为华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的财富,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队伍才是华为可持续成长的保障。如何使大量新人顺利融入华为文化,融入新集体?怎样使新人尽快工作上手,在工作岗位上成熟起来?这成为公司各级领导面临的深刻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各部门积极探索新人的培养机制,中研部首创了新员工思想导师制度,于1997年5月开始在中研各部门推行。

1997年8月,我所在的ISDN项目来了两名新员工,我被指定为二人的思想导师。这之后,项目组又逐渐“添丁”,都是应届毕业生。由于项目组内只有我一个是老员工,新人在短时间内尚未成熟,我事实上成了这些新员工的思想导师。想到要对新员工成长的好坏负责任(至少是部分责任),我感到了压力和挑战,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培养新人是我的责任!只要全力以赴去做,一定能做好!

大胆起用新人,让新员工充当项目主力的做法,能取得相当理想的培养效果。这是我做思想导师的重要收获之一。

交给新员工充足的,甚至适度超量的工作任务,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度过适应期,而且能迫使他们快速成长。因为,一方面,赋予工作重任使他们感到受重视,能调动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工作任务重使他们有了压力,能驱动新员工努力工作和学习,提高自己。

如果仅仅将工作任务交给新员工,不给以引导帮助,肯定行不通。由于新人不熟悉公司流程和环境,缺乏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思想导师要做的事很多很多。

例如,怎样将一项目标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然后再细分,新员工一般不知道,为此我们采取非正式的书面形式,详细明确地为新员工安排工作。最先每次安排一两天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每次安排一周的工作,最后,对新人所做的工作分阶段把关就可以了。

新员工在开发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仪器设备不足,要设法求借的问题。每次新员工告诉我这种问题,我没有仅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了事,同时还告诉他们向同事协商求助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做了若干次后,新员工一般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这类问题了。

应届毕业生进公司之前,一般没有每天写工作日记的习惯。为此我们在项目组内提出,“日记是工作轨迹,是思想轨迹”“一个好习惯,受益一辈子”,硬性要求个人写工作日记,并定期检查。强行的推行收到了理想效果,组内新人后来都有了自觉写日记的习惯。

我们都希望新员工顺利融入华为文化。华为企业文化理念的内容相当丰富,要在华为文化和华为人行为之间找到对应关系,结合新员工碰到的具体事例来阐释华为文化,使新员工感到华为文化是“有形的”,是每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的。这种做法能收到较好的文化引导效果。

例如,关于什么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我们在小组会上讨论过新员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例。系统测试中发现问题,开发工程师已明确自己负责的环节无误,仍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其他环节查找问题原因,这体现的就是团结协作精神。新员工经常向同事请教问题,每一个同事都会无条件毫无保留地解答传授,这种行为体现的就是无私奉献精神。开发工程师为了公司早日推出产品,主动加班加点(这种现象在公司内极普遍!),也是无私奉献的表现。

公司录用的新员工一般思想文化素质较高,在亲身经历的触动和引导启发的作用下,组内新员工对华为文化很快形成了正确认识,并能将理解认识迅速转化,体现为自己的行为。我们这个全部由新人组成的项目组,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气氛。

在引导新员工期间,我们比较注重成就感的培养。对新员工取得的工作成绩,无论大小都适时地给予鼓励,可以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我们利用这种机会,帮助新员工对工作成绩形成正确的认识。

1998年,经组内几名新员工作为开发主力的艰苦努力,用较短时间开发出了我公司新ISDN用户和ISDN维护测试系统,使我司于1998年元旦在国内厂家中率先通过新国标DSSI入网测试。新员工入职不足5个月,其工作成绩就转变为华为公司的喜报,并受到业务部的公告表扬,新员工受到巨大鼓舞!对这件事我们在小组会上做了讨论,新员工切身体会到,“每一个胜仗都是团结协作、群体奋斗的结果”“没有项目的成功,就没有个人的成功”。

1998年2月,中研部给予我“优秀思想导师”的称号,1998年5月,项目组获得了“商业网攻关奖”,我们一次又一次受到鼓舞!我把优秀思想导师奖金“献”出来打保龄球,让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这原本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没有新员工自身的努力和成绩,何来思想导师的“优秀”?

做思想导师更是一种机会,在培养引导新人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做思想导师是一种挑战,你必须在思想行为上更严格要求自己,做新员工的示范,你必须调动全部身心精力,想方设法去达到“一帮一、一对红”的目标;做思想导师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培养华为事业接班人的责任,一种华为人的崇高责任!

(选自1998年12月10日第79期《华为人》报,作者黄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