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历代名人与天一阁
8094400000027

第27章 麟庆与天一阁

嫏嬛妙境本虚空,鸿雪前踪接后踪。

剩粉残香共零落,奉章添出骆文忠。

这是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关于麟庆的开篇诗。麟庆(1791~1846),字见亭,又字伯余,金代皇室完颜氏后裔,清内务府镶黄旗人,被称为“金源世胄,铁券家声”。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三十岁以前历任文渊阁检阅、国史馆分校、詹事府右春坊中允、实录馆纂修。三十岁以后历任安徽宁国嫏嬛知府、河南开归陈许道台、河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湖北巡抚、河南河道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其母恽氏为常州恽南田之族玄孙女,世称贤母,能以诗书教子。麟庆自幼得母教居多,深受汉文化影响,及长好探访历史旧事,搜寻人文胜迹,雅嗜藏书。其藏书处在京城紫禁城外东北隅弓弦胡同半亩园内,曰嫏嬛妙境。其自集一联曰:万卷藏书宜子弟(黄山谷句),一家终日在楼台(元微之句)。好书若此。麟庆暇余之日率二子崇实、崇厚编有《嫏嬛妙境藏书目录》,依四库分类,惟不注明版本。藏书印有“见亭过目”、“麟见亭读一过”、“嫏嬛妙境”等。其藏书约于二三十年代散出。

麟庆有一部自传体著作《鸿雪因缘图记》,取意于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鸿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全书三集,240篇文字,配以二百四十幅图画,记载了著者一生与书的因缘。其中《天一观书》,记录了他登天一阁读书情况。

清嘉庆十四年(1809),麟庆进士及第后,即于八月十六日离京赴宁波完婚。他一路探古访幽,游无锡寄畅园,登苏州虎丘山,访山阴兰亭。抵达宁波后,又不辞劳苦,邀同年好友马士龙同去天一阁观书。据他的描述,天一阁前石笋林立,环植花木,而“阶前奇石秀,阁上古书香”的楹联分外醒目。他登阁索书,得读汉焦氏易林、唐宋人诗文抄本、朱子题名录等书籍。其登阁在阮元稍后,阁书保存状况甚好,排列整齐,干燥无虫害,因此对范氏累世藏书、子孙克守的家风大加赞扬。麟庆作为惟一一位登上天一阁的八旗子弟,让我们认识了八旗子弟的另一面,值得一书。

同治年间,麟庆任热河都统。其时,贮于避暑山庄文津阁内的第四份《四库全书》,由于经费支绌,自道光以来,每年夏季的曝书自行停止,管理也逐渐松弛。加之文津阁年久失修,造成雨水渗漏,沾湿书籍的现象严重。麟庆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奏请修复,并将受潮的数十函书籍,一一晾干后重新庋置阁中。为妥善保管阁书,麟庆还特别奏请“自同治七年始,仍复抖晾”,重新恢复曝书成例,所需费用从经管衙门“公项支给,归于年例开销”。这样文津阁书籍的管理才得以基本维持下来。在内廷四阁中,文津阁《四库全书》是保存最完整的一部,今藏北京图书馆,麟庆功不可没。鹿庆如此重视曝书,大概也是受了天一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