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不太平
8094100000051

第51章 经济平等的真相

太平天国的前期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说: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这一段话读来真是激动人心。能够做到“处处均匀,人人饱暖”,自然是从古以来许多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事。即使其中含有一点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那也无妨,可以先做起来再说,因为任何制度都难免有缺点、漏洞,以后还可以逐渐修改,逐渐完善嘛!

如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在农民中间,的确是“经济平等”的,甚至是“经济平均”的。请看:

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均匀,人人饱暖矣。

这就是说,农民收获的农产品除留一家人口粮外,一切归公。农民需要用钱,也按统一规定向国库领取:

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

姑无论这个“通天下皆一式”的制度行不行得通,就算是行通了,农民终年劳动所得除扣下可接新谷的粮食之外,不管收多收少,全部交公,这又合不合理?这是奖勤罚懒还是奖懒罚勤?这样会不会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能不能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按照这个制度,最多不过是让农民之间做到“经济平均”,即吃大锅饭,共同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经济平等”,绝对实现不了。因为这个制度只能管住农民,对于那个特权阶层(现职官员、世袭官员、受到特殊照顾的世食天禄的“功勋等臣”),制度就管不了他。农民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只要一旦交公,就由官员支配,农民无权过问,无法监督。谁也管不了官员们的贪污中饱。官员越来越富,农民越来越穷,要想在

这两者之间实现“经济平等”,那是天方夜谭。太平天国宣布财产公有,人无私财,从任何渠道得来的财物都要归于圣库。军民私藏金银的,斩首不留。但是财物既入圣库之后,各级主管均有支配圣库财物之权。只要是“因公”支出,不妨大肆挥霍,无人过问。太平天国后期诸王大修王府,所耗费的财富十分惊人。例如苏州忠王府的豪华壮丽,连李鸿章也十分艳羡。李鸿章在给其弟鹤章的信中说:“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又说:“数十房眷口,数百人随从,皆住得开。”李秀成还算是比较正派的人物,他要出师东征,洪秀全要他上缴十万金珠才肯放行,他尚且能拿得出。至于那些胡作非为的诸王聚敛财富到何种程度,也就可想而知。所谓“人无私财”,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太平天国推行了十余年的“国库”、“圣库”制度,使得许多贪婪的官员得以发财,得以大肆挥霍;而广大下层军民都成了无产者,出现了“在上者耍特权,在下者搞平均”的怪现象:各级大员,挥金如土;广大军民,一无所有。不仅“经济平等”没有实现,“经济不平等”的现象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那么,太平天国的“国库”、“圣库”制度,“人无私财”的做法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那时候还没有传入中国,古代张鲁“义舍”这一类的做法也没有流传下来。太平天国这一套貌似“经济平等”的办法总得有个来源。根据笔者在广西腹地所了解到的情况是:来自天地会首领们所推行的“米饭主”制度。

金田起义之前,广西常有匪乱,遇到荒年,饥民们不敢单独逃荒,常常去投奔天地会的某些堂主请求保护。这些堂主就当起了“米饭主”,开堂设馆,接纳破产农民,供给饭食。来投奔者须交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其实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任何财产)。任何成员采用任何方式(包括合法与非法)所获得的财物皆归公用,大家严守纪律,服从指挥。所谓服从指挥,是指去从事农业生产,从事运输或商品贩运,以及拿起武器去攻打城镇。总之,为了谋生,合法、非法的事都得去干。当时在许多米饭主中,杨西安是最大的一个,有众数万,曾经占领过恭城、平乐两个县城。女米饭主邱二嫂在金田起义时率领数千人加入太平军,当然会把米饭主的管理办法带到太平军中来。米饭主这些办法其实都是临时性的。灾荒越严重,没有饭吃而投奔米饭主的人越多,米饭主的队伍就会越庞大。到了灾荒已过,生产逐渐恢复,饥民们就会离开米饭主而回到自己的家园。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应是借鉴了米饭主制度而有所改进。太平天国对全军的供给制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学瑶族土司的办法。《金陵述略》记载,太平军“逐日给米,遇节日及贼首生诞散肉,皆苗(应作瑶)人土司法”。广西桂平紫荆山区是太平天国的摇篮。那里就有不少瑶族,太平军对生活管理的办法受到瑶族土司的影响,一点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