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听南怀瑾讲《庄子》
8091200000032

第32章 做事要没有后患

原文:

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译文:

事情无论大小,很少有不通过言语的交往可以获得圆满结果的。事情如果办不成功,那么必定会受到国君惩罚;事情如果办成功了,那又一定会忧喜交集酿出病害。事情办成功或者办不成功都不会留下祸患,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

大师语录:

做人做事,不管你成功也好,失败也好,能不管成功与失败,做到没有后患的,只有最高道德,得道的人才能够做到,普通人不容易做到。这就是人生在世的最高处。

心灵感悟:

把事办得滴水不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然而,由于做人做事的方式不同,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差异,影响了彼此之间关系的融洽。

庄子说,人生在世的最高境界是做事情要做到没有后患,才是最高的道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在做什么事,都要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事办得天衣无缝。

事有大小,事有种类,事有难易,有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的事则可办可不办。我们不但要知道哪些事应该怎样办,而且要知道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

如果你觉得事情能够办成,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办。

如果你觉得要办的事情把握不大,就要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如果你觉得要办的事情没有能力办到,就不要勉强去办。

有些事情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家庭中的,能办的要及早办,不能办的也要想办法找关系求人去办,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随时把握住机会。这样,在办事的过程中才能永远处于主动地位,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际经验,才能把事情办好,甚至把一些难办的事办成。

人们在办事时,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获得成功,但客观现实又往往不遂人愿。有的事成功了;有的事没有成功;有的事一定意义上或部分地成功了;有的事却完全办糟了。

事情成功了,令人兴奋;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了,叫人懊恼、悲伤。尤其是求人办事前寄予的成功“期望值”越大,而一旦事情没有成功或办错之后,其失落感就越强,心理上越得不到平衡,由此内心的悲伤、痛苦就愈强烈。这种状态,势必影响工作,妨碍身心健康,贻害无穷。

因此,在办事之前,要先权衡一下彼此的分量。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对自己都没有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连自己的“底”都不清楚,盲目地瞎撞,就不可能获得大的成功。

比如,某个青年找工作,当时有两种选择,是应聘某公司秘书一职呢,还是应聘某厂招收的普通工呢,她选择了前者。结果失败而回,又错过了某厂招工的机会,使得她一段时间内萎靡不振。

显然,这位青年就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对应聘秘书一职寄予的“期望值”太大,也太存侥幸,因而做了错误的选择。因为,她学历较低,写作和口头表达水平都很一般,怎么可能做秘书呢?

要对自己所做的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必须有个全面、客观的分析。

比如,有个人爱上了一位姑娘,然而姑娘是不是也爱他呢?这就得从双方的自身、家庭及与对方接触的过程中去客观地估计了。

一个男青年,自己的才能和相貌平平,却偏偏爱上了一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对这位漂亮的已有对象的姑娘大献殷勤,却屡遭拒绝,最后归于失败。

这位男青年没有冷静地分析其中对自己的不利因素,以致相思成疾。这就叫做“剃头担子一头热”。

另外,我们办事情之前要有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思想准备。

无论是结交他人,还是求人办事情,都有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对事情只想到成功,而不想到失败,似乎是不客观、不现实的态度。

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两手准备、胸有成竹。不要因事情顺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要因事情受挫而悲观失望、牢骚满腹。

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人不可能都是“诸葛亮”,事事能掐会算。因此,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行动,就是十分重要的了。这就是说:在办事的过程中,及时地根据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情况的变化,来审视和调节自己,适时地采取相应的变通措施,才可能避免或减少失败。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不把希望盯在某一点上。

某地一教师,辞职经商,与人合作,办了一家电器维修和经营电子产品的商店,然而不景气,他立即改变门路,与合作者商谈,办起了一所电器维修学校,就学者络绎不绝,不仅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欢迎,而且经济收入颇丰。

人们常说“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等等,当然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作为当事者本人,一旦行动起来,就不能不从多方面考虑,尽量把事办得滴水不漏。这样,你就少了一份失败的危险,而多了一份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