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听南怀瑾讲《庄子》
8091200000021

第21章 人生行为要做到至善

原文: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译文:

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大师语录:

做善事应该的,做到了没得名气地做善事,别人不晓得你在做善事。“为恶无近刑。”没有一个绝对的善人,每一个人内在的私生活上总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做坏事不会达到犯法的边缘,不会达到受打击痛苦失败到极点的边缘。人在善恶之间,在人生的行为上,绝对要走至善的路子。

心灵感悟: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里一片广阔的视野。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一次曾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善心!”正是。那哲学家说:“你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有着善心的人,对于自已,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他是一个良好的侣伴,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虽然我们给予他人以爱、同情和鼓励,然而我们本身却并未因为给予而有所减少。反而会由于给予而获得更到。我们把爱、同情、善意给人得越多,则我们所能回收的爱、同情和善意也就越多。

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与人为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孟子·公孙丑上》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是说: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来,与人为的意思有所拓展,既以善意的态度对待别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就能和谐。

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作了一个试验,他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没想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时对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从来没笑过的人呀。这个人这一天的心情特别好,平时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周围的人都很亲切。而据说,就因为他早晨的那个笑,感染了身边的其他人。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非是想丰富你的生活,实现你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你是否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你知道没有很多人会故意和你过不去。与人为善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记住奸诈只能造就一时的得意,却不能品味充实自信的人生;只有与人为善才能求得长远财富。

与人为善,同时你也会得到善;而与人为恶,总是相互指责与猜忌,那么带给人的也只有误解和怀疑。“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威尔逊总统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的距离并不是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你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

与人为善,并不是只有大富翁才能做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怀着那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给别人,但是他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富翁行更多的善事。

与人为善是做人的一种积极和有意义的行为。它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与人的快乐,从而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与人为善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健康。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凡与人为善的人死亡率明显较低。

古往今来,与人为善是美德,备受推崇和褒奖。“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也充分说明与人为善是君子之行。“己所不欲,匆施于人”,是与人为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每个人都有应具备的品格。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才可能和睦相处,才能有社会的和谐。

可见,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我们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