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听南怀瑾讲《庄子》
8091200000015

第15章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老师

原文: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

译文:

追随业已形成的偏执己见并把它当作老师,那么谁会没有老师呢?

大师语录:

按自己的心态来判断一切,观感一切,如果这样认为是了不起的真理的话,认为自己就是大师,“谁独且无师乎?”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老师,所以谁都看不起谁,因为我有我的高明之处,而且不传给你。

心灵感悟:

不要抱着成见去判断

南院法师是一位日本高僧。他曾经接待一位研究禅宗的大学教授。刚坐下不久,这位大学教授便滔滔不绝地谈起了自己对禅的见解。片刻后,法师随即上茶招待客人。他把客人的杯子倒满后,还继续向里倒茶。教授盯着溢出来的茶水,终于忍不住了道:“杯子太满了,再也装不进去茶了。”南院法师说:“你就象这杯茶一样,头脑里装满了自己的判断、见解和推论。如果你不倒空你的杯子,我怎么向你揭示禅的真谛呢?”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观念和思想,但是万事万物不能都以自己以中心来判断一切,观感一切,更不能抱着成见或者成心不放。如果一个人抱着成见去评判事物的正确与错误,就象一个今天刚出发去越国去的人说自己昨天已经到达了越国一样荒谬,这是不可能的,因而抱着成见的人是无法对事物作出准确而客观的评判的!

有一名年轻犹太人和老犹太人坐在同一列火车上。

年轻犹太人问老犹太人说:“先生,请问现在几点了?”

老犹太人却默不作声。

“对不起!先生,请问现在几点了?”

老犹太人还是不答。

“先生很抱歉打扰您了!但是我真的想要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你为什么不回答我呢?”

老犹太人答道:

“孩子,下一站就是最后一站了。而我一点都不认识你这个陌生人。如果我现在回答你,依照犹太人的传统,我就必须邀请你到我家坐。你长得很英俊,而我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你们俩一定会爱上对方,然后你就会把我的女儿娶走。你告诉我,我为什么要一个连手表都买不起的女婿呢?”

几乎每一分钟、每一件事,我们都依凭着过去所得的知识、经验在作判断。

曾听过这样一件趣事:美国加州有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非常可爱美丽,但是它却有一个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混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唯恐它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

不料检查结果,鹦鹉完全健康,没有毛病。问题出在女主人身上,因为她抽烟,所以经常咳嗽,这只鹦鹉只是唯妙唯肖地把主人的声音模仿得以假乱真罢了。那女主人若有所悟,立即戒了烟。

这个故事,能否给予我们一点启示呢?

人的通病,总觉得别人不是,自己总是对的。殊不知大家来自不同的生活层面,所见所想的角度和程度不一样,加上个性、知识的差异,便形成观念的分歧,再加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故常有不愉快、不和谐的事,乃至极大的争端发生。

有一则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国不久,某个早上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晒太阳,他心想:“美国人生活真是悠闲,有钱又懂得享受生活。”

走了不久,又看到有几个黑人也悠闲地坐在草坪的另一边,这位先生不禁想到,“唉!黑人失业的问题还真是严重,大概这些人都在领社会救济金过生活。”

人都喜欢带着有色的眼睛看人、看事,因此看不到真相。例如戴黄色的眼镜,所看到的世界就是黄色的;戴红色的眼镜看人,所睹所见必然也都是红色的。因为有成见,因此看不到真相,看不清事实。有先入为主的看法,那怕是错误的,只要能改,也不可怕;如果一再固执“成见”,成为执着之病,那么有见解倒不如无见解还来得好些!放弃成见,凡事用客观的态度看人、看事,不必预设立场。“是”就还给它一个“是”的本来面目;“非”就还给它一个“非”的真相。唯有放下“成见”,去除我执,才能认清实相,才能拥有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