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FBI心理操控术
8089100000032

第32章 满足对方的个性化需求

如今是一个讲究个性的年代,而美国又是一个以个性著称的社会。FBI人员在办案、审讯的过程中,发现人的欲求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些心理偏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满足对方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了对方的个性化需求之后,我们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FBI人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就十分注意有针对性的审讯方式,他们会提前研究一下被审讯人的资料,判断他的性格,如果是个快性子,他们就会用干脆的语言,如果是个慢性子,他们会放低声音,语气柔和一些,如果是个女性,他们会更加注意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总之对不同身份、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受审讯人,他们会做出不同的调整,尽量满足对方个性化的心理需求,这其实就是他们破案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密码之一。

FBI心理研究人员提醒人们,人际交往中,有一点必须要牢记: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真正的欲望往往都是十分个性化的。聪明的人总会十分努力地去探知他人的特殊需求,不管多么细微的事情他们都会给予关注。因此,他们在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能很好地做到“对症下药”,因而人生的一个个问题都能“药到病除”。

然而,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人能注意一下自己的领导或者朋友及家人那些看似微小的期望呢?有谁会将自己的心思放在他们身上,以实际行动去迎合他们的想法呢?我们必须要明白,若要深刻地影响他人,就要做到从他人最细微的需求出发。他人的希望、问题、需要都是他的兴趣里最现实的部分。无论这些东西是怎样显示出来的,我们都必须最先注意这些东西。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通过这些小事,我们既可以使他人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赢得他人的友谊与支持。

小奥福利只是一个办公室的小工,他希望能向纽约银行行长推销一些公债券。

这个18岁的新英格兰穷牧师的儿子刚从飞利浦斯学院毕业,正处于个人事业的起步阶段。3年后,他就成了百万富翁。而在此时,奥福利还只是个勤杂工,替一个商人干点杂活,挣着一星期一块半的工资。他的老板觉得他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少年,就让他去销售铁路公债券。因此,他希望能与纽约银行行长摩西·泰勒说几句话,他知道泰勒对铁路很有兴趣。可是他怎样做才能引起这位银行行长的注意呢?

据日后功成名就的奥福利回忆:在我走到他的办公桌前时,他正烦躁地对一个饶舌的人说:‘说正题!说正题!’不一会儿,他就摇了摇头,把那个人赶出去了。接着,他向我点头,示意我过去。我把公债券放到他的办公桌上说:‘97.’

他很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拿过他的支票簿问:‘你的老板叫什么名字?’

‘伯兰克先生。’

签好支票后,他又问:‘伯兰克先生给你多少回扣?’‘0.25%。’

‘太少了,你管他要1%的回扣,如果他不付给你,我就替他付。’

就这样,奥福利成功地把公债券卖掉了。同时,他也成功地使行长注意到了他,为赢得这位大人物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可是比卖掉公债券更为重要的收获啊!

凭借灵动的目光,奥福利看出泰勒有个很小但也很强烈的个性:他喜欢人们使用简洁的语言,极度讨厌那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因此,在之后与泰勒交往的过程中,奥福利就一直用简洁的方式应对他,从不说一句废话,这让泰勒感到很愉悦,很愿意和他交往。后来,泰勒继续买奥福利的公债券,还在其他事情上给了他不小的帮助。

聪明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奥福利之所以能够马到成功,是因为他早就懂得了满足对方个性化的心理需求的重要性,他从最细微的细节去迎合了他人的心理。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应该特别注意的就是人的欲望各不相同。普遍的欲求,如食欲、性欲等等都应该受到尊重,这个道理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在每个人身上,这种共同的欲求又会以各种特殊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绝对不能用一个相同的方法应付两个人。否则的话,我们就会碰钉子。

费森是一名矿务工程师,他30岁时就当上了液体碳酸公司的经理,40岁以前就成了千万富豪。他曾很风趣地说过:“如果你想用同样的方法训练人们,让每个人都对吃热橄榄乐此不疲,那么,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人生而不同,必须有针对性才行。一种方法对一个人可能有效,然而,用在另一个人身上,也许就无效了。因此,你必须知道何时做事是适当的时机,怎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阐明这个道理,他讲了一个老板的故事。这个老板是他的朋友,但是因为他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事,结果使得一位骨干员工离自己而去。

有一天,一家公司想请这位骨干员工去他们公司工作,可是这名骨干员工并不想跳槽,因此,他想找自己的老板商量一下。可这位老板对他说,他在公司发展得很好,他应该感到满足才对。在这点上,老板根本不理解这位员工的心情。这位雇员年富力强、才华横溢,又想干出一番事业,他怎么可能满足现状呢?因此,他马上辞职走人了。

这位老板猜对了百分之五十,是的,这位骨干员工确实不想走,而且也没有让老板马上给他升职的意思。可老板太性急了,没有稍微分析一下员工的心理,又在关键时刻说出了不恰当的话,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他认为只要安慰一下这个骨干员工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寻求安慰只是个非常普遍的需求,而这个骨干员工真正的个性化需求是想要一个发展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开创自己的未来。因此他需要老板对他的前景予以承诺和描述,但这位老板却没有。本来,老板只需要在谈话中随意地探他的口风就能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满足他的欲求。可是他连这点心思都不愿付出,结果流失了公司里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

从以上种种正反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和他人在往来的时候,首先要探知对方真正的欲求,特别是要搞明白那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人的欲求。我们若要让他人心甘情愿帮助我们,就要满足对方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要清楚他人对事情抱着怎样的态度,然后想方设法去迎合他,这样,我们也就能做成一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