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8088500000025

第25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只要经过教师的细心雕琢,就会变成各种形状的美玉。所以,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1.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真正做到敢于向一切陈旧的道理和事物做出挑战,敢于想象书本以外的一切事物。教师要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观点和见解,即便他们说的想的有一些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塑造学生追求自由、独立创造的人格,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根本意义上的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有别于其他常规思考方式的方式,一般包含着一定的想象力和幻想。所以,教师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对于孩子异想天开的猜想,教师不能随意地加以嘲笑甚至批评,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正面的鼓励,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创设未来。另外,还要主动积极地促进学生经常动手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活动,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和寻找答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不仅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在平时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主动帮助、解决学生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3.创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最大的驱动力,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必须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民主自由的权利。教师要运用一种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课堂保持一种自由、民主的秩序,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计划做事情,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师生之间互动最多的地方,而课堂教学则是两者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前,首先要在班上积极倡导实行有效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有效形成适宜创新能力生长和发展的“气候”和“土壤”,这样师生才能更好地获得交流,相互提出问题,加深彼此的了解。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手法,积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要创造性地运用一些技巧,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探求心理的实践过程。只有当你充分知道并了解了学生,才有可能想出不同的办法鼓励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要学会认真地倾听,让师生之间的合作过程变成一个发挥民主自由和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

5.确立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才能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每个学生的体内都蕴藏着一些创新能力。然而,一般情况下,这种能力很难被激发出来,只有到了一定的环境中,才能施展开来,从而进一步释放出来。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一定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在课堂中自由呈现。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有独立的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组成因素,也是师生学习团体中的一个平等成员。有效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其实既要结合教师的教,也要注重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那种一味地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的局部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忽略认知参与和逻辑思维参与,是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心态的。总的来说,想要实施主体教育,首先教师应当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手段的束缚,重新树立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国家才能拥有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6.创设多问氛围,提高创新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塑造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还要想方设法创设发问环境,引导学生多思善问,并对学生的提问及时进行强化和解答。虽然有时,学生的问题显得比较幼稚或是比较钻牛角尖,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但教师不能因为这样一些缺点,就故意忽略他们,相反,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在发现闪光点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和辩论;最后,帮助学生做一个令人信服的总结。这样,一方面既保护了学生多思善问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总的来说,教师要积极地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勇于提出问题的大胆行为,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