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决定成就的66条营销警示
8081300000037

第37章 简单“克隆”国际成功营销模式!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销售模式,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销售模式的好坏,国际上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成功的一套营销模式。对于刚刚起步,处于摸索时期的企业来说,借鉴国际成功营销模式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简单地“克隆”过来,恐怕会适得其反!

有选择地借鉴那些成功的营销模式,必将为您的企业带来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深圳香榭丽化妆品有限公司始创于 2002 年,是国内一家从事优质化妆洗涤用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公司。面对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他们并没有盲目地照搬一些成功的营销模式,而是结合现代东方女性对白晰、平滑肌肤及炫丽色彩的需求,采用法国天然因子配方,运用高新技术精选并添加有效的护肤元素(玫瑰精华、水合因子、维生素 E等),赋予了彩妆各种新的功效,让美丽的女性尽情体会彩妆与护肤完美结合的至高境界。同时香榭丽还积极借鉴国际知名化妆品牌的成功营销模式,通过和它们携手合作,借助它们在尖端科技产品研发上的强大实力和在市场调研上的绝对优势,不断研发出适合各类层次东方时尚女性需求的彩妆品,使之以“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位、权威的色彩及赏心悦目的包装”倡导出健康的彩妆方式,增进美容文化的传播,推进中国化妆品事业的发展。

香榭丽化妆品有限公司正是通过学习、借鉴、参考、合作,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的方式,为自己选择了最佳的营销模式,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权,顺利地消除了竞争壁垒,进而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与此相反,如果不结合自身情况,盲目地“克隆”国际上的一些成功营销模式,必然会犯教条主义错误。

在当今国际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商业营销模式———特许经营。自从产生后,它便以其独特的经营机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如此,特许经营还因其为众多的企业打造国际品牌,占有和扩大市场份额立下汗马功劳而备受推崇。在特许经营的故乡———美国,每天的消费支出中,每3美元中就有1美元花在各式各样的连锁加盟店。国际上那些著名的成功企业,如麦当劳、肯德基等都是以特许经营形式而闻名的,他们的特许经营加盟店遍布世界各地。特许经营独特的“双赢”魅力,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一种营销方式和最赚钱的商业模式。

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消费需求正向个性化、便利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特许经营也因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而悄然兴起,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特许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着实掀起了一股“特许经营”的旋风。

于是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开始照搬这种成功的营销模式,但是中国的市场有其潜在的弱点:

中国特许经营企业规模较小

根据中国连锁特许经营协会(CCFA)的统计资料,1998 年CCFA全国会员中仅有 50家企业开展特许经营业务,共拥有2 235家加盟店,年营业额约为200 亿元,不足美国的1/400,占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0.5%左右。加盟店数量超过 500个的没有,超过100个的有5家,不足10个的有 14家,占调查总数的40%多。而在美国,1997年全国就有3700多家特许经营企业,加盟店达55万多家,年营业额 8032 亿美元,占美国全社会零售总额的 40%,提供了800万个就业机会。日本、加拿大及其他欧美国家的特许经营事业也很发达。

中国特许经营空间分布狭窄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特许经营企业只在本省、本市发展,跨省市发展的只有个别企业,跨国界经营就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根据 CCFA 2003年统计资料,中国特许经营的行业分为:超市、便利店占42%,专业店占20%,餐饮业占29%,其他占 9%;地域分布为:54%的特许经营企业在本地(本省或本市)发展网点,46%的特许经营企业向外辐射,仅有3家餐饮企业走出国门,建立了加盟店。而在美国,特许经营渗透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其加盟店遍布全国各州,有1/3的特许企业在海外设有直营或加盟店。

中国的特许经营规范化程度低

特许经营是标准化的复制技术,规范化是它的“中枢”。但根据 CCFA 2003年对30多家企业的调查,近30%的企业没有加盟手册,20%多的企业没有运营手册;有加盟和运营手册的企业,也没有使其有效地得到贯彻与执行。在诸多的连锁加盟店中,表面连锁加盟而实质上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

中国特许经营倒闭店铺较多

美国中小企业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BA)的调查显示,全美新设立的公司在开张第一年的倒闭率约为 25%~30%,5年内的倒闭率约为 60%。而特许经营店第一年的倒闭率却仅为4%。英国特许经营协会(BFA)的调查数据与 SBA基本一致。但在中国,这个数字却高达 35%~45%。事实上,特许经营失败的案例是不胜枚举的。我国正处于特许经营发展的起步阶段,特许经营在行业规模和空间分布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具有高回报低风险优势的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却有如此高的失败率?

所以,面对中国市场,一些照搬特许经营模式的企业将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许经营企业、品牌和产品。

能进入特许经营的特许方,应该是著名的品牌,有市场性很强的专有技术。如“麦当劳”,在进入中国之前,已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如果没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和产品的支撑,没有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特许权就毫无价值了,也是很难吸引到加盟者的。而在我国,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知名度较低,除了“全聚德”烤鸭、“狗不理”包子等这些老字号企业外,目前开展特许经营的企业大都成立不久,知名度不高,所开发的产品大都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最艰苦的第一阶段,市场和品质尚未成熟,极易因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夭折。

第二,缺乏一套完备的特许经营管理系统。

特许经营总部和加盟店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特许经营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我国大多数特许经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凭经验管理,靠手工操作,很难推出完善、严谨的特许经营计划,当然也就很难对加盟的分店实施业务指导了。

此外,国内特许经营企业普遍未建立教育培训体制,导致特许经营企业的统一标准难以落实到每个分店,致使企业发展理念不清晰、组织不稳定、特色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

第三,缺乏快速顺畅的物流配送体系。

国内目前有很多特许经营店的经营相当分散,多数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据统计,发达国家特许经营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仅为30%~60%。配送中心的短缺致使相当一部分加盟分店不仅无法享受大量进货从厂家得到的价格折扣,而且常常因为配送中心“死机”而使日常经营受影响。如北京某特许加盟店位置很好,生意本来不错,但由于加盟总部的配送中心频频“死机”,经常缺货,受许人加盟后反而亏损了。

第四,盲目扩张,忽视内部管理。

近年来,我国特许企业发展很快,数量急剧上升。从表面上来看,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的企业只是盲目地追求门店数量,而忽视了企业的实际发展潜力。中国的特许经营企业,一方面疯狂扩张,店铺数量剧增;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跟不上,出现了千店千面的现象,更甚者还出现了分店。

所以,企业切忌简单“克隆”国际成功的营销模式,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在借鉴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