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基础读本
8071100000013

第13章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体状况

发达国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策源地。19世纪下半叶,生产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随着国际分工体系和发达国家资本相对过剩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直接投资具备了物质基础,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活动。这一时期资本主要流向各发达国家的殖民地,且集中于铁路运输、矿物采掘、石油开采等初级部门,对制造业的投入还很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陷入了低迷徘徊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缓慢,但区域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美国一度成为主要输出国,而英、法等国则由于战争原因而地位下降。战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迅猛发展,并一直占据着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最主要的地位;区域格局上,逐渐形成了欧盟、日本、美国三强鼎立的“大三角”格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服务业比重开始迅速上升。

总体来看,在全球的直接投资活动中,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代表着最根本的推动力量,其内部的“大三角”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格局。本节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所表现出来的规模和结构状况作一简要描述,以期能对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状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发展,2000年达到峰值,其中流出10839亿美元,流入11080亿美元。但在2000年以后,各年的流量相对于前些年迅速萎缩:2001年的流出量仅为2000年的60.7%,为6581亿美元,而流入量则更减少到5715亿美元;到了2003年,直接投资流出量为5696亿美元,比上年略有回升,增长了4%;但与前几年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①。

1992~2003年间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出量及其增长率状况(其中1992~1997年取这六年流量的平均值)。可以看出,自1998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虽迅速增长,但增长速度却在下降,2001年左右出现了负增长,流出量跌落到1998年水平附近。同期流入发达国家的投资额也表现出相似的状况,经历了大幅增长后在2001年大幅下降,而近两年基本维持了2001年的较低水平。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主要股市的不断下跌,以及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的结束。

从流量的相对水平来看,1992年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是世界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出从1998年开始一直稳定在世界的90%以上。同期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额也一直保持在60%以上,但近年来略有下降。这说明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且主要流向发达国家,但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迹象。

从存量方面看,截至2002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63551.30亿美元。从1990年到2002年累积起来的存量达到47260.9亿美元,占2002年全部存量的74.4%。可见1990年至今是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最快的时期。1990年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累积存量为54513.7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占86.7%,这再次证明了发达国家的主导性地位。

直接投资流出的规模也可以通过投资业绩指数来表现。所谓投资业绩指数,是指一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比例与该国GDP占全世界GDP比例两者的比值。如果该指数大于1,说明相对于所具备的经济实力(以GDP表现),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反之,则业绩较差。按此指数排名,位居前列的几乎均为发达国家。这就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发达国家提供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对高于其经济规模,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贡献者。

二、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状况

(一)地区结构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迅猛发展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地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呈现出明显的欧盟、美国、日本的“大三角”格局。“大三角”所占比重一直相对稳定,占据了发达国家的主要部分。这一点从历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来看也很明显,欧盟、美国、日本占了发达国家全部存量的85%左右。

另外,从历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数据来看,“大三角”国家反过来又吸收了大部分的对外直接投资。2003年流入“大三角”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整个发达国家的91.1%,占世界总流入量的65.7%。具体而言,欧盟和美国是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国,而流入日本的资本额相对较少。

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三角”国家间的交叉投资造成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三角”国家间的交叉投资状况。可以看出,美国和欧盟对彼此的投资在其总流出存量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美国有42.9%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欧盟,而欧盟流入美国的也占其总存量的21.8%。日本由于国内条件的限制,直接投资以资本输出为主,流入美国和欧盟的部分所占比例也分别达到37.5%和19.5%。这三级分别向外辐射(主要是周边地区,日本主要流向东南亚地区,欧盟主要流向中东欧及其原附属地;美国流向中南美地区),最终构建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框架。

(二)行业结构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倾向于服务业,这也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服务业部门在每年流量中所占的比例还较小;1991年这一比例已超过一半,达到了55%;而2002年,比例上升到71%,约为3900亿美元。而1990年以来,初级部门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服务业挤占了制造业的空间。此外由于母国和东道国服务部门的跨国度落后于制造业,因此存在进一步转向服务业的空间。

三、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与展望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之后,21世纪初出现了大幅的下跌,连续3年在较低水平上徘徊。发达国家间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下滑的势头。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工业化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实体盈利水平下滑,导致可供用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不足,造成直接投资流出量减少(也会出现资本涌出到经济表现较好地区,如中国);同时经济的萎靡致使对外直接投资的期望收益减少,从而降低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情。前面已谈到,发达国家间交叉投资占了主要部分,所以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必然在这双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剧烈下滑。但2003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势有所好转,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比上年增加4%,增加到5696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并购的小高潮,这预示着下半年的形势将比较乐观。

就地区结构而言,“大三角”的格局将会继续维持。据2001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有40%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了欧盟,其余的大部分流向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从欧盟来看,除了流向欧盟内部的大部分资本外,美国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日本在2001年的前两大投资目的地是英国和美国。而就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主要流向“大三角”的国家及其周边国家(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投资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新西兰)。但必须指出的是,近年来流入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同时流入发展中国家以及中东欧国家的资本额却在稳步上升,200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投资吸收国,所以在将来的对外直接投资格局中,“大三角”可能会有更大的溢出,而内部投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从行业结构来看,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会更进一步地转向服务行业。早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输出,进行跨国生产,所以投资额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但随着传统技术的成熟,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优势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而这很大程度上属于服务业的范畴。所以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优势将引导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向服务业。另外,随着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和私有化,一些以前属于公共部门的产业(如通讯等)纷纷放开,转变成了商业服务,这样就使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些变化不但会使服务业在全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增加,也会使服务业本身的结构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