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16

第16章 游泳健身有学问

几乎在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中,游泳是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最为全面的一种健美运动,也是适合各种年龄层的健身者的锻炼项目。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如果能在游泳池里泡一泡,将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你如果坚持游泳就能够增强机体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提高耐寒以及抗病能力,从而使人体肌肉富有弹性,体型变得健美。

水中运动助长寿

游泳时除了水平的体位使心脏负担减轻,各器官充分供血外,水的刺激和压力,还可改善供血。游泳疗法对治疗儿童哮喘病十分奏效,成功率竟可高达70%左右。专家们对100余名10~14岁的哮喘者进行了游泳呼吸训练。

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绝大多数孩子哮喘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哮喘程度也大为减轻。而日本科学技术厅发现,潜水可治癌症。在潜入水深300米的条件下,人机体的需氧量明显减少。癌细胞增生时需大量的氧,而在潜水的过程中,癌细胞不能吸收这样大量的氧,便自动停止增生。所以,利用某些水设备,癌症患者坚持一定时间的潜水运动,就可能起到不用药而愈的功效。

在游泳时水的拍打、震动对人体是一种很好的按摩,同时水的低温也是一种自然的冷水浴,水的压力对胸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游泳时需要全身的肌肉、骨骼、关节都参加活动,因此能够增强心、肺、肌肉及骨骼的功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增强腰背肌肉群的力量,预防并治疗腰肌劳损、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

游泳能增强人体的四肢肌力,并且改善各关节的功能,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增加幅肌的活动度,从而提高呼吸功能;同时游泳还有十分明显改善新陈代谢的作用。此外,游泳还能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因而,游泳比较适合那些增强体质的锻炼、减肥以及防治慢性腰腿痛、关节炎、神经衰弱等人群。

游泳前后的准备和防护

游泳时下水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这样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从而使运动器官进入运动状态,血流加快,物质代谢水平也相应的提高,这样不仅能促进身体发挥更好的运动能力,而且还能防止下水后发生头晕、心慌、气短、腹痛等现象,同时必要的准备活动还能够使肌肉韧带的伸展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能够有效防止抽筋和关节损伤。

游泳下水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下子就跳入水中,而是应该需要先在水浅的地方泡一下,等到身体初步适应以后再试着到深水的地方去游泳。如果是初学游泳的朋友,可以先试着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要在浅水区结伴学游泳,可以先从练习身体的漂浮开始,再练习憋气游泳,然后扒在池边练习呼气,一定要用嘴吸气,鼻子呼气,再配合手脚的动作来划水游。

由于游泳池中投放入一定剂量的漂白粉或液态氯,因此在游泳结束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全身,同时用清水冲洗头发,尤其是那些选择在游泳池里游泳的人群。同时游泳池里的氯及氯化物也可以腐蚀牙釉质,因此,游泳后要及时用清水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无论有无眼睛刺痛或是不适等现象,都可以点上一点氯霉素等滴眼剂,以防止急性结膜炎的发生。外耳道要擦拭干净,耳道内潮湿的环境会给霉菌提供很好的繁殖机会。因此建议那些有慢性中耳炎的患者最好不要游泳,以免复发。

游泳时要护耳、护眼、护发

我们知道,游泳时耳朵进水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发生呛水时。带菌的池水可经咽部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中耳位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一个空腔,前壁上有条咽鼓管同鼻咽部相通,如果一不小心呛了水,水和污物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另外,不正确的擤鼻涕也可使鼻腔、咽部的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患过中耳炎的人,有的可能暂时痊愈了,但如果鼓膜仍有穿孔,游泳时的污水必然会进入耳道,渗透鼓室。鼓室黏膜污染后就会引起部分感染,从而使中耳炎重新发炎。通常有不少人会在游泳之后就又出现耳道流脓,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鉴于以上的危险,预防办法就是在下游泳池之前最好用棉花蘸凡士林油膏塞入耳朵内,以防止进水。同时为了防止游泳引起耳疾,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耳疾者最好不要游泳。

2.不要在受污的水里游泳。

3.跳水时最好两臂上伸,上臂靠近头部,这样可以减轻入水时水压对耳膜的冲击和损伤。

4.游泳上岸后不要使劲擤鼻涕,以免鼻腔的分泌物经过耳咽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耳疾。

游泳时如果不注意保护眼睛,就有可能引起急性结膜炎。由于本病多由急性结膜炎杆菌、肺炎双球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灰尘及化学物质的刺激也可引起发病。患者发病快,眼红,分泌物多,早晨起床睁不开眼,但擦洗分泌物后视力并不受影响,一般也不痛,1~2周内可自行恢复,不留后遗症。

有些人游泳后会染上“游泳池性结膜炎”,很快就眼睛发红、怕光、流泪,并有异物感和疼痛、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翻开眼皮可看到许多红色圆形的颗粒。这些症状虽和急性结膜炎差不多,然而致病原却不一样,本病是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平时藏在我们的尿道里,游泳时,经池水侵入到人的眼结膜,经2~3日繁殖后,使眼睛发炎,约需2周左右才能好转痊愈。

流行性角膜炎也是一种由病毒经游泳池水传染的眼疾,症状比游泳池性结膜炎严重,即使红肿消失后还可在角膜上发生许多小点状炎症浸润,疼痛、流泪、怕光等现象也较明显。由于角膜上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点状薄翳,经年不退,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沙眼衣原体也可通过游泳池水传染他人,从而使健康人群罹患上沙眼。

发生上述传染性眼病时,应及时治疗,并停止游泳,以免加重症状和传染他人,还要防止通过洗脸用具传染家人,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为了防止发生游泳性眼疾,应做好以下几点:

1.游泳前应进行体检,凡患沙眼、结膜炎者,未治愈前禁止游泳。

2.游泳池应定期消毒、换水。

3.每次游泳后应用清水先头、洗脸。

4.游泳者在游泳前后可用0.25%的氯霉素滴眼剂或10%磺胺醋酰钠等滴眼剂点眼。

5.游泳时戴上护眼罩对减少眼疾也有一定作用。

此外,游泳时不要忘记保护你的秀发。游泳池为了加强消毒、杀菌,经常要加漂白粉或液氯一类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头发有很强的损伤作用,头发在池水中反复浸泡会发干枯燥。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头发表面有一层保护层,当它与氯或氯化物接触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而软化、溶解并脱落下来,从而失去保护作用。

如果游泳时采取一些措施,则能使秀发得到保护:

1.游泳时最好戴上游泳帽,尤其是那些留长发的女性朋友,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头发与池水的接触,并且能使人显得洒脱,游泳时的动作也可迅捷矫健。

2.游泳后应选择中性洗发剂洗头,再用清水洗净,从而减少头发上残留的氯化物。

3.每次游泳前后可以试着在头发上适量涂些头油或发乳,使头发始终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

游泳时应对抽筋的一些方法

对于那些会游泳的朋友,这里提醒一点:下水后要注意防止腿抽筋,一旦发生抽筋就有可能被溺死的危险。当一个人由安静状态进入水中猛然开始游泳,就很容易引起腿抽筋;同时天气很热、大汗淋漓的时候跳入水中容易引起抽筋,日常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和钙质容易引起抽筋,游泳时间过长、十分疲劳的时候如果还继续游泳就很容易发生抽筋。

针对以上情况,要预防抽筋,在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并且动作不要过于猛烈;满身大汗时可以先去池边凉快一会儿再下水;同时也要把握好游泳的时间,游泳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此外还要注意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多摄入一些维生素D和钙质元素。

如果不小心出现了抽筋迹象,如局部肌肉发硬,或是关节不灵活等现象,需要思想冷静,动作放松,并且尽可能的迅速上岸。当小腿和脚趾抽筋时,可试着先吸一口气,仰浮在水面上,可以用与抽筋的脚对侧的手来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用力向身体的方向拉。同时可以用另一手掌压在抽筋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注意这些动作一定要轻柔。

如果是大腿抽筋,也可以先吸一口气,仰浮在水面上,让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一直角,同时要弯曲膝盖关节,然后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小腿贴近大腿上,摇晃振颤,从而使其恢复。

如果是手指抽筋,可以先用力将手指握成拳头,再用力张开,这样迅速连续做上几次,直至恢复。

如果是手掌抽筋,可以将抽筋的手掌用力向下压,并做振颤动作,直至恢复。如果是上臂抽筋,可以握拳并屈肘,接着用力伸直,这样反复数次即可。

走出游泳的误区

需要提醒的是水中运动应注意以下几点: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体温的急剧下降,会导致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在天然水域游泳时,凡在无人区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地区都不宜贸然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忌不做准备运动即游泳:水温通常总比气温低,因此,下水前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忌游泳后马上进食:游泳后由于体力消耗大,总有一种很饥饿的感觉,但应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的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游泳的时候,需要懂一些与日常生活的差异,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误区,才能充分享受游泳带给我们的健康惬意和美好。以下是游泳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见误区:

1.水性

我们知道,水中没有重力,水中不能呼吸,水中阻力比较大,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在空气中的思维去做,而要顺着水的柔性去做。

2.放松

通常来讲,那些游泳水平越高的朋友,在水中越容易放松,如果精神太紧张了,就很容易站在地上也会晕倒。因此要尽量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从而尽量放松身心。

3.呼吸

如果只漂浮在水中,所需的能量和氧气非常少,海豹在水中每隔七八分钟才呼吸一次。吸足气的人会自然浮在水面,呼出气后人会自然下沉。

游泳时吸气要足,90%的时间将头部埋入水中,慢慢呼出一半气,然后露出水面再吸气,这样会非常轻松。初学游泳者最好先练憋气,再练呼吸,然后再练习动作,学游泳欲速则不达。

假如你在钱塘江游泳,当每年一度的钱塘江的大潮来临时,如果你吐出气而潜入水底,呆上一分钟,再游上来,会有什么危险呢。即使海啸来临,我们沉人水底,还害怕什么,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冲浪的人在旁人看起来是玩命,其实不然,其乐无穷。在大海里游泳比在江河湖海中游泳的危险性要低得多,只要你调整好呼吸就足够了。

如果你在江河或大海中游泳时,遇到旋涡或是离岸流,应该顺其自然,适当改变自己的方向,千万不要挑战自然。

4.动作

如果你不是职业的游泳运动员,就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的游泳动作,最好选择那些能使自己最放松的动作,只要能保证呼吸。

5.距离

不要刻意追求游泳的距离,如果你着急赶路,最好的办法是做船。一条鱼在水里如果不是为了产卵是不会赶路的。我们没有这个想法就没有必要着急。

6.速度

参加比赛,速度第一。不参加比赛,不要速度,要时间,时间越长越好。但不要太累,累了就在水中休息一会,再游。

7.跳水

比赛时、逞能时跳水都是头部先入水,业余游泳爱好者,跳水时最好脚先入水,有百益而无一害。陌生水域最好不要跳水。

8.横渡

横渡海峡、横渡大江、大河越来越盛行。是为了挑战自然,战胜自我的伟大创举。

9.自救

不论是在游泳池还是在江河湖海中游泳,自救是第一位的。将自身的安全委托给别人,本身就不负责任。

游泳也须讲卫生

游泳,不仅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增加肺活量、促进肌肉、骨骼和其它内脏的发育,而且还能锻炼人的意志。为了确保游泳的安全与卫生。必须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游泳前应做好体格检查:由于游泳运动对内脏的负担和体力消耗较大,所以游泳前必须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病、肺结核、癫痫、中耳炎、严重皮肤病以及患有各种传染病者,严禁游泳。另外,患有严重沙眼和其他传染性眼结膜炎者以及女同志月经期,也不宜参加游泳。

2.下水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下水前做几节广播操,如伸腿、弯腰、跑步,以使身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得到适当的增快,这样,肌肉,关节也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先用水浇脸、或站在浅水中以手划水,使体温和水温相适应后再游泳。

3.游泳需选择时间:饮食后或饥饿时都不宜游泳。因为吃过饭游泳,大量的血液流到四肢肌肉,胃肠道血液供应便会随之减少,因而会影响食物消化,有时被冷水刺激还会引起呕吐。饥饿时游泳,血糖含量较低,容易引起头晕,发生意外。所以,游泳时间最好是吃完饭休息一小时后去,剧烈活动后也不马上游泳,应先休息一会,待汗水稍干再下水。每一次游泳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2小时,以免发生过度疲劳以及抽筋现象。一旦发生抽筋,可将脚大趾往上翘动,或用手掌连续拍打小腿肌肉。缓解以后迅速上岸,把小腿收回,用手指捏烟窝(腿弯处)发酸为止,可使抽筋停止。也可用松节油擦小腿,或热敷局部。

杨力养生总“动”员

泳后“四护”

游泳池无疑是消暑健身的好去处。万别忘了游泳后还有一些“善后”事宜要做。护耳游泳后要及时去除耳道内的积水。方法是站在原地,头偏向一侧,单腿用刃跳几下,然后用棉花球轻轻试干外耳道。护眼游泳后别忘了滴几滴眼药水,以吮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护齿游泳池水中加入了较多的消毒,对牙齿的珐琅质有不同程度的侵蚀。为过,游泳后要及时漱口。护发游泳后要立即冲洗头发,洗净粘附在头发上的消毒剂,江水中的泥沙或海水中的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