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解读”
“古语说:‘家不和,外人欺。’我俩应是同舟共济。”
——陈登科《淮河上的儿女》
古语“家不和,外人欺”是说家庭不和睦,就容易受外人欺负。与之对应的就是“家和万事兴”。《论语》也讲“礼之用,和为贵”。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而独自生存。与社会大众相处的就是和睦。国家能和,再强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地欺侮。上下团结的力量太大了。小而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只要做到,没有不兴旺的。
“人生智慧”
家庭和睦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古今中外有很多例证可以说明这点。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就占了三大家。苏家之所以能获如此高的荣誉,跟有良好的家教和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分不开的。苏家三代的主人都很亲和,这必然对其家庭成员的成长起了良好的影响。
苏洵年龄很大才决定去求学,因妻子程氏贤淑,为其操持家计,他从无后顾之忧,所以能专心致志游学四方,因而文才大进,终于有成。作为父母,苏洵和程氏对苏轼、苏辙兄弟教育有方,尤其重视道德教育。父母的仁慈博爱思想对其兄弟也有影响。苏家有五亩园林,苏洵夫妇很注意爱护鸟雀,不许童仆伤害,故百鸟前来筑巢林上。父母对儿子教育的重视和对鸟雀的仁爱,对苏轼、苏辙兄弟的忠诚仁厚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关系的。
苏洵博学善文,融百家之说自成一家,他是蜀学派的创建者。苏轼兄弟为宋赋鼻祖,是蜀学的中坚。
苏轼为文有其特色,正如他所说:“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辙幼时也受教于其兄苏拭,因苏拭学先成,苏洵命辙向兄学习。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是师徒关系,故彼此感情甚笆。后来父子三人一举成名,都是父教子,兄教弟的结果。
在中国有一句俗话,“人吵败,猪吵卖,讲的就是家庭和睦对事业的影响。试想,身处一个整天吵吵闹闹的家庭,谁还有心思去摘什么事业和前程。
小家的和睦对事业的成功非常关键,大家的团结更是一股成功的力量。因为血缘关系的原因,他们比与别人的合作更有优势。世界上许多家族企业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说明:福持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堤义明家族、邵逸夫兄弟、杨协成兄弟等不一而足。
意大利跨国成衣王国贝纳通集团公司,已被公认为20世纪后期全球最显赫的家族企业。如今贝纳通集团不但能够在老本行成衣制造业叱咤风云,还逐步多元化扩展业务范围至银行、体育器材、超级市场和饮食业,甚至还派遣车队参加世界一级方程式大赛。成功绝非侥幸,贝纳通能够在几十年间奠基立业到今天庞大的规模,全赖整个家族团结一致和齐心协力。这种心连心、手牵手的紧密家庭关系,在当今的意大利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早已不多见。
和,能兴邦;和,也能兴家。一个家庭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也不可能没有冲突,就算大的冲突没有,小的争执总是会有的。有了争执并不可伯,就像牙与齿的碰撞,无碍大局。可怕的是,争执过后耿耿于怀,那便为日历的战争爆发又理下了伏笔。许多时候爱走向恨,很大原因在于积怨。就像火山爆发,之前没行先兆能感知到,—点火星竟然引来地崩山摇,而那岂是一点火星的威力?一定是聚集了很长时间、很重的怨气之后,才在一点星火的引发下轰然巨响的。这一响便使心与之俱焚。所以一家人要做到和睦相处,协力齐心,团结进步,互相扶助,才是家庭的本质与终点。家是生命的摇篮,是生活的港湾,是芸芸众生赖以生存的巢穴,拥有一个美丽、和睦、温暖的家,是所有人的梦想。